【二十四节气】大暑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7-29 11:34:21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字号 大 中 小】
大暑节气,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三候”
“
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候。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是一年中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的时期,此时雨水丰沛,雷暴发生较常见,高温日数较集中、较频繁。大暑是雷雨天气横行的时节。
大暑谚语
1、大暑抢收抢种的农谚:
“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大暑,不熟也熟”“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说得是,长江以南大暑正是紧张的双抢季节,上午黄,下午青,宜抢收抢种。“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意指适时收割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
2、高温有利作物成长的谚语: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3、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
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4、描述大暑炎热的谚语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大暑养生
1、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中暑症状。如果已经感到头晕了,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服用。
2、趁暑化湿解冬病:
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大暑,是那些每逢冬季便发作的慢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夏季宜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3、多饮暖水益消暑:
水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4、消暑莫动“肝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这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因为情绪剧烈波动时,会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猝死,因此,人们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5、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用粥来滋补身体。大暑喝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就是典型的“度暑粥”。
6、“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