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风俗民情 >> 正文

脱胎漆器——日渐重光的华夏瑰宝

http://www.mhnews.com.cn  2013-10-25 16:18:18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精美的脱胎漆器。

父子齐心“炼瑰宝”。

  “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这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参观时,对福州脱胎漆器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福州脱胎漆器的源起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清乾隆年间,为名匠沈绍安所创,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对中国漆器文化的大胆创新和传承,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作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沈绍安发明脱胎漆器技法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当时沈绍安只是福州城内一个普通的漆匠,家里经营一间小小的油漆铺子,兼卖漆器为生。因为在技艺上没有什么特色,故而生计艰难。沈绍安只好经常出门,到官宦人家修理匾额,为寺庙的漆器佛像上色,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久而久之,沈绍安观察到很多匾额、佛像,虽然它们的内芯木头和泥模大多腐朽,但外面的漆灰麻布底骨却依旧牢固。深受启发的沈绍安,回家后依样画葫芦,先塑出泥模,而后直接用漆将麻布裱在制好的模型上,等漆干了后脱模,再行上色,这样制作出来的漆器不但质地轻薄,漆面的绘彩更是传神生动,栩栩如生。沈绍安在无意中发现的这项技法,正是失传已久的夹纻漆器技法,福州漆器的脱胎技法由此开始成形。此后,沈绍安的玄孙沈正镐、沈正恂两兄弟更因为向清廷进献漆器珍品有功,被授予了四品顶戴,完成了匠人向官员的华丽转变。沈氏兄弟的际遇一时间轰动福州,许多手工艺者也转行致力于从事漆器制作,福州脱胎漆器迎来了空前的黄金时期。

  小村漆器世家的坚守

  在荆溪镇厚屿村有这么一家人,一家三代都与福州脱胎漆器有着不解之缘。祖父张国潮延系沈氏的脱胎薄料髹绘家学,儿子张家文和孙子张升华都是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门传统的技艺。

  走进这个脱胎漆器世家,恍若走进了一个漆的世界。抬头一望,只见一匹矫健的“骏马”正脚踏飞燕,在空中极速奔跑;低头一看,六只美丽的“鱼儿”正交头接耳,在池中嬉戏玩耍……厅里摆满了色调典雅的脱胎漆器,花鸟虫鱼、故事传说,各种题材应有尽有,巧夺天工的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厅背后是一个加工作坊。张家文拿着手中的花瓶告诉记者,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是宫廷珍品、国礼,像这样一个花瓶在老福州人家里是必不可少,因为它几乎是体面生活的代言。“福州漆宝贵在哪里?宝贵在它的价值,因为小孩子一生下就用漆做的木桶,以前人认为把孩子放漆桶里面泡一泡,这娃娃一生都会顺遂如意,还有有人办结婚,婚礼用的嫁妆,也很多都是漆做的用品,因为那是很开心很体面的一件事。甚至人死了,也离不开漆,因为棺木用漆做后,千年不腐,效果非常好。”张家文告诉记者。

  张家文从事传统脱胎漆器技艺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他尤其擅长漆艺的雕填、镶嵌、漆变、赤宝沙、色变等濒临灭绝高难度技艺。他们一家三代都延系了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的脱胎薄料髹绘家学。张家文告诉记者,本来沈氏家族的技艺一般是绝不外传的,但由于他的母亲,是沈氏家族传人的养女,父亲张国潮因此才有幸传承了沈氏家族的部分传统技艺。最能体现张家文一家精湛技艺便是是我国第一辆红旗轿车的内部装饰品。“1958年,共和国第一辆自行生产的轿车——红旗轿车下线,当年,为了强调“中国制造”,需要对轿车采用中国元素进行的内外装饰,福州的脱胎漆艺也被选中了,我父亲因为技艺精湛,被邀请去设计制作。车仪表盘的边框等轿车内部漆制品,都是他亲手完成的,采用的便是脱胎漆器制作方式当中的赤宝沙工艺。”张家文自豪地说。

  张国潮的赤宝沙工艺非常精湛,除了设计了红旗轿车的内部漆制品外,他还设计了一套共十五件的小型脱胎漆器用品,被称为脱胎漆器“小十五宝”,可以称得上是最小的脱胎漆器用品。记者在一本小册子里,看到了“小十五宝”,基本都是些用脱胎技艺做成的烟具、茶具、罐子等用品,小巧而又精致,灵翠可爱。

  张家文说:“他深受父亲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影响,从十五岁起,就用心跟父亲学脱胎技艺。经过数十年的刻苦钻研,张家文尽得父亲的真传,他开始琢磨制作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于是,张家文耗费五年多时间,采用濒临失传的雕填工艺,制作出国内最大的一对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花瓶高3.6米,是国内已知的最大脱胎漆对瓶,花瓶红黑相间,图案上绘数枝雍容华贵的缠枝牡丹,寓意着平安和繁荣。2010年,该花瓶作为福建馆的镇馆之宝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53届世博会。

  传承刻不容缓

  眼下,张家文的愿望是家中这门传统手工艺的能得到传承和发展。张家文告诉记者,早些年,厚屿村是福州脱胎漆器二厂所在地,附近从事漆的人家很多,鼎盛的时候有三百多家。如今从事漆只剩下一百多家,绝大部分还是做出口的那些漆制品的,真正做脱胎漆器的只有他们这一家。

  “张家的观念与师承的沈氏一样,脱胎技艺向来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受这个限制,导致能学到这门技艺的人很少。”张家文说,、“脱胎漆器制作用时过长,有的时候,付出太多,得到的却相当微薄。”以一个脱胎漆器龙凤朝阳大花瓶为例,制作过程,工序非常繁琐,需要先制模,再上色,再用传统雕填技艺慢慢填充,整个过程要三年时间,而一般的用品,也都要1年左右。然而耗时这么长的用品,价值却不一定高,因此很多人都放弃了这个行业。

  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但张家文父子依然在为传承传统脱胎技艺而不懈努力着。去年,张家文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技艺传授束缚,成立张家文脱胎漆器大师工作室,和林敏丽等七名中高级脱胎手工技师签订了《师徒协议》,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与此同时,福州脱胎漆器还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省市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为脱胎漆器行业发展提供便利,我县还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漆文化产业园,全社会正共同奏响重现脱胎漆器之美的最强音!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