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网友关注 >> 正文

留住过去的岁月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6-17 15:04:47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留住过去的岁月

  ——探访荆溪桐口村村民程法坚家的“农家博物收藏室”

  收藏室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 陈燕 摄

  一座古老的木结构房内,沧桑的大水车静静躺在墙边。墙壁上,挂着一把古朴的油纸伞。石磨、犁、斗笠、蓑衣等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井井有条地陈列在房间内。这是记者在荆溪桐口村村民程法坚创办农家博物收藏室内看到的景象。来到程法坚的“农家博物收藏室”,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五十年前一个普通的农家。

  小小收藏室反映历史变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收藏瓷器,有人收藏字画,然而,程法坚收藏了很多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用器具,一件件工具都饱含了岁月的痕迹。两间收藏室里共收藏农家生产、生活用具近300件,涵盖了耕地工具、排灌工具、厨房用具等近10类别,从耕种锄刨的农业生产劳动到柴米油盐的普通农家生活,皆有各司其职的用具。

  墙壁架子上排列着装有木炭的竹篾笼子、两个扁圆的铁壶、一个充电的电暖袋引起记者的关注。程法坚告诉记者,这四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能反应出时代的变迁。火笼是他见过的最早的取暖用品。外侧用竹片编织成灯笼形状,并在外侧中间位置加一弯形手柄牵引,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内瓦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碳,以便取暖之用,故而得名。后来,生活水平水平提高了,家里不再烧柴火,木炭来源就少了。于是,扁圆的铁制热水瓶进入人们的视线。早前的热水瓶做工粗糙,外观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后来出现了同样是铁制的热水瓶,但做工却很精致,外观精美。装热水的铁壶只适合家居使用,而且每次用时都需装入滚烫的热水才能取暖,极不方便。再后来,市面上就出现了充电式的暖水袋。只需充十来分钟电就能使用,而且携带方便。四个看似不起眼的取暖用具,却“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在程法坚的收藏室里,还有很多能反应时代变迁的工具,从木杆秤到铁秤,从清朝的铜钱到现代的硬币,程法坚独具匠心地排列收藏品,让这些物品“阐述”着历史的变迁。

  “收藏生活艰辛并快乐”

  程法坚最开始是利用家里闲置的老宅办书屋。谈起自己创办“农家博物收藏室”的初衷,程法坚说:“一位读者来到书屋看书,看到书屋后面空闲的房间里摆放了一些旧的农具,就建议我收藏更多的农具,办个私人收藏室。我想了想,觉得办个私人收藏也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出身于普通农家,对农村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情结。这些农具和生活用具虽然都已‘退休’了,但并没有变成废物,它也同样体现着一种传统的农业文化,蕴含着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收藏之路。”

  程法坚告诉记者,开始时收藏只是一种兴趣,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当看到哪里老房子拆迁,他总要过去“淘宝”。在这条收藏的道路上,他走了不少弯路,很多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小故事。“这个古床上的雕刻,当时我家里也有,而且比现在这个还好,是我奶奶结婚时置办的。奶奶走后觉得不吉利就烧掉了,现在想一想多可惜啊,要是留下来的话又是一件宝贝。”程法坚指着收藏室里一个精致的雕刻说,有时候看到别人家里有些很值得收藏却没实用价值的,就想把它买过来,人家却不卖。有些东西原来自己有,又不小心弄破损了,后来就难求了。收藏的路不好走,为了收藏个好东西,闽清、廷坪等比较远的地方他都去过。“收藏道路我虽然只走了短短的一年多,但是却经历了很多艰辛。节假日别人在休息时,我却奔波在‘淘宝’的路上,淘到宝贝后还得作简单的清理。而且收藏中有时还会受别人的白眼。但是这些对我而言都不算什么,看着收藏室规模逐渐扩大,宝贝越来越多,我就觉得这一切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和农家书屋一样,程法坚这个农家收藏室也会长期免费办下去,因为他觉得收藏品有价,快乐与知识却无价。“收藏室里部分宝贝已经通过相关部门鉴定,确定为文物。下阶段,在扩大收藏室规模的同时,我将加强收藏室的规范化管理,在收藏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程法坚说。

  (闽侯乡音社记者 陈燕 通讯员 薛少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