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鹤山仙宗禅寺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8-04 10:02:02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寺庙觅踪

  “五鹤落洋山非常,俗家不识僧人详。小巧玲珑蕴灵气,寺成高僧代代传。”这是鹤山仙宗禅寺开山祖、五代高僧契符禅师在踏看寺址后吟的诗句。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雪峰崇圣禅寺的开山祖义存法嗣五代高僧契符禅师,为弘扬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独树一帜、声名远播、影响深远的临济宗禅文化,四出勘探寺址。其踩破不计其数的禅鞋,走了数千里之路未果,后经人指点,来到了旗山之南的白鹤山,见此山为五鹤落洋之丘,有仙宗气脉,鹤岭烟霞之灵气,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山窠中建寺,于气脉凝聚的丘阜上起盖大雄宝殿,命寺名曰“鹤山仙宗禅院”。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建,云“鹤山仙宗禅寺”。时扩其规模,增其规制,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蓝殿、法堂、观音阁、藏经阁、钟鼓楼、僧寮等建筑物;寺田十余亩,橄榄、荔枝各十余株,放生池一口,僧众达百人。

  鹤山仙宗禅寺寺院小巧玲珑,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寺前碧波荡漾,寺后清泉淙淙,寺右翠竹苍松挺拔,寺左荔枝橄榄矗立,环境清静幽雅,不愧为佛家修身养性的好场所,地脉钟灵毓秀,不枉为高僧代出、闻名遐迩的寺院。

  明何乔远在《闽书》记载:“仙宗寺,在旗山南,白鹤山窠中。松径萦行数十里,涧流有声。五代同光二年建仙宗院,其法师有契符、行瑫、仁慧、洞明、守玭诸人。”《五灯会元》载此五位法师为高僧。鹤山仙宗禅寺是旗山九庵十八寺中出高僧最多的一个寺院,应验了契符祖师的“寺成高僧代代传”之言。

  史载,鹤山仙宗禅寺先有义存法嗣契符,到了闽国至吴越统治时期,则有慧稜法嗣守玭,行瑫法嗣明禅师、洞明相继在此传法。到了明代,香火虽没有宋元时期鼎盛,仍然是佛教信徒膜拜礼佛、名士硕儒访古览胜的宗教场所。明诗人王湛在《游仙宗寺》诗云:“独有秋山色,能清物外心。泉临幽谷落,踏入暝云深。樵客踏黄叶,岩僧住绿阴。何时与公等,蹑屐此登临。”王应钟和曰:“言访招提境,能生般若心。白云随处合,黄叶落阶深。地僻秋先到,山高景未阴。欲同王子敬,世外一登临。”陈仲溱《过仙宗寺》诗曰:“古寺沿溪转,高幡隔树飘。竹阴斜映水,松色倒侵桥。孤鸟入林没,残僧归路遥。磬声烟霭里,静听欲魂销。”徐火勃和曰:“云际前朝寺,凄凉不可寻。僧应少来往,佛亦有销沉。大地黄金散,空廊碧草深。惟余堂上磬,还似昔年音。”

  明王应山在《闽都记》中载:“仙宗寺在六都。其山多松萦纡数十里,白鹤巢焉。涧水泠泠有声,与鹤鸣相应。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建寺,元至正二十三年重建。寺有历峰亭、白鹤岭、洗钵池、昙花蹬、枢松关、金鸡岩、卓锡泉、垂萝径,号八景。”清林枫在《榕城考古略》亦如是记载。

  抗战时期,鹤山仙宗禅寺是我闽中游击队地下联络点。寺中和尚海济是闽中游击队的通讯联络点负责人。其利用自己擅长中医、草药,为人看病及外出化缘之便,经常为游击队传送情报,为抗战胜利立下了功劳。

  令人遗憾的是,1958年9月28日,鹤山仙宗禅寺被一场大火烧毁,仅剩寺的基座与几间破损的僧寮。

  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原咨议委员会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圆拙法师,生前慕鹤山仙宗禅寺之盛名,曾两次考察该寺,对1958年火患烧毁了寺院表示惋惜。曾表态筹资复建鹤山仙宗禅寺,再现此寺雄伟壮观的景象。惜其愿未偿身先殁。幸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得到南屿镇人民政府支持与海外侨胞资助,鹤山仙宗禅寺得以重建,寺貌焕然一新,重放异彩,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僧寮、山门、放生池、入寺大道等,再现了当年的雄伟壮观景象。在重建中,在寺后半山腰等处发现了宋代无缝塔、清代和尚墓及多块石刻等物,是研究鹤山仙宗禅寺历史渊源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为了加强对鹤山仙宗禅寺的管理与开展正常的佛教活动,闽侯县佛教协会特派科班出身、广东云门佛学院毕业、现任闽侯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耀慧师为该寺住持。

  (福州晚报 柳振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