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闽侯这个村,它的名字曾是福州的代名词

http://www.mhnews.com.cn  2018-06-19 10:34:47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字号

闽侯这个村,它的名字曾是福州的代名词


朱毓松 陈木易  遇见闽侯  今天


  它的名字,曾一直被作为福州的代名词,还曾是闽江流域重要的港口之一。它就是如今的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地处闽江西岸,迄今1300多年前侯官县的行政中心。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正在影响着它。


  据悉,投资40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一份力争打造一座真正意义的“水上之城”的规划草案,或许将重现这个千年古渡村的芳华。


一座唐城隍庙轻吟千年历史


  侯官,一个熟悉的名字。在闽侯县成立之前(1913年前),侯官就是福州的代名词,被广泛传播。很多人在介绍民族英雄林则徐时,就介绍他是“福建侯官人”。


  此侯官与历史上的侯官有何关联,是何关系?


  目前,福州市区有公交线路可直达侯官村。走进侯官村,村容干净整洁,行人稀少。在环绕侯官村的侯官路边,一座城隍庙坐落于闽江岸畔,远远望去,可见庙门横匾阴刻着“唐城隍庙古迹”。侯官村委会主任王佰生介绍,这座城隍庙与侯官唐代置县同时建造,在1999年10月,它成为了闽侯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侯官村唐城隍庙古迹•石美祥摄).jpg

▲(侯官村唐城隍庙古迹·石美祥摄)


  根据《闽都记》记载,唐代在此设县达166年之久。“西土沛恩膏千百载犹蒙感应,南邦资捍卫六一都共仰声灵”。走进城隍庙,庙内这副清道光年间重修时立的楹联,道出了城隍庙历史悠久,以及统辖方圆六十一都的地位。


  闽侯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周丕铧介绍,城隍庙始建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次有戏台、拜亭、看楼、钟鼓楼、大殿等。大殿利用唐代带础的石柱及部分宋代梁柱构件,共同承载着侯官县城隍庙历史变更的记忆。

 

2.▲(城隍庙内景•吴心钰摄).jpg

▲(城隍庙内景·吴心钰摄)


  侯官城隍庙西侧还有座汉镇闽将军庙,唐代始建,清代重建。周丕铧介绍,将军庙祀西汉初闽越王无诸部将,供奉着三位将军:铁将军(红面)、亥将军(金面)、石将军(白面)。每年节庆期间,村里的百姓都要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里村外巡游。


一条老街隐现千年繁华


  “市长”,是侯官村村民对王佰生的另一称谓。


  这个“市”,就是侯官市,地名在今天的地图上依然可以查到。“侯官市的‘市’,并不是我们今天泛指的城市,而是集市。”王佰生说,村里有一条1公里长的老街,曾经商旅来往,交易不绝。沿街房屋的门牌上,依然保留着上市、中市、下市等称呼。


  福州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侯官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的荆溪遥遥相对,前方就是南台岛的西北端,南北闽江(即乌龙江和白龙江)在此分流,可谓航运的黄金水道。

 

3.▲(闽江日落•程水华摄).jpg

▲(闽江日落·程水华摄)


  “古渡口的驳岸呈内凹的曲线,岸边是柔软的沙滩,船只借助水流就能安全停靠。”王佰生说,那时候人流、船只、车辆、货物、集市等在这里挤得满满当当。侯官,不仅是古代闽江流域重要港口之一,还是福州城西部闽江畔一大集市,被称为“侯官市”。其中,镇国宝塔是侯官标志性的建筑,当地人称“护镇塔”。

 

4.▲(镇国宝塔•石美祥摄).jpg

▲(镇国宝塔·石美祥摄)


  “在我小的时候,码头附近非常热闹,最多的时候有上百艘船停在这里卸货。闽清上面的大米,南平建阳的木头,还有油和茶叶等货物应有尽有。码头边也有生意人扛着大麻袋叫卖,麻袋里装着各种美味的小吃,一分钱可就以买上几个。”60多岁的村民赵巧敏回忆说。


  一直到了解放前后,由于路网交通的不便,侯官古渡也仍然是上街地区的门户,是很多人前往省城的起点和中转码头。直到水口电站的建成,以及洪塘大桥建成通车,侯官古渡口才渐渐失去了交通往来的重要作用,村子也慢慢沉寂了。

 5.▲(古码头昔日繁华不复存在•石美祥摄).jpg

▲(古码头昔日繁华不复存在?石美祥摄)


  “三十年水流东,三十年水流西,随着交通变化,侯官变成角落了。”站在码头边,看着闽江水,赵巧敏感慨万千。

一句古话体现千年古民风

  侯官村的历史内涵,不仅在于它的津渡文化,还包含了其独有的民风。村里流传的一古话,“侯官人都是喝码头水长大”,说的便是侯官村当地包容团结,又向往美好的民风。


  据了解,侯官村内人口有3000多人,常住人口1000多人。在外打拼的村民大都选择从商,其中也不乏部分的旅居海外的华侨等等。

 

6.▲(每年元宵节,侯官村民用轿子抬着汉镇闽将军塑像巡游•吴心钰摄).jpg

▲(每年元宵节,侯官村民用轿子抬着汉镇闽将军塑像巡游·吴心钰摄)


  王佰生介绍说,侯官村内房子都不会很大,多为两进式,散落分布在村中。原来,在航运鼎盛时期,侯官村吸引了不少靠水吃饭的往来商贾择居于此,村中近30种姓氏。由于人口众多,村里的地也变得尤为值钱,并曾有“寸土寸金”一说。


  尽管村子不大,杂姓居多,但经津渡文化的熏陶下,迁居于侯官的百姓们却相处得异常融洽。“虽然村民多是移民至此,但邻里间却更为团结和包容。可能也和大家都是生意人,秉承‘和气生财’的观念有关,所以我们村的民风特别的淳朴。”王佰生说。

一纸规划将重现千年古渡芳华

  “县”也好,“市”也罢,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繁华一时的古渡口也早已被改造成七闸九孔的“侯官水闸”。如今的侯官,已洗尽铅华,只是作为“村”的形态,静静地藏在闽江西岸的一角,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将唤醒这座蕴含千年历史底蕴的古村。“侯官村重现千年古渡文化的时候到了。”王佰生说。


  5月2日,“遇见闽侯”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报道,介绍闽侯县15个入选全省2018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名单的乡村,并发起投票活动。截至5月24日,这篇报道的阅读数突破7万,其中投票第一名为侯官村,得票1万多,得票率占27%。

 

7.▲(侯官村建成漂亮的安置房•石美祥摄).jpg

▲(侯官村建成漂亮的安置房·石美祥摄)


  今年,村里已计划投资4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投入100万元将用于生活污水、垃圾等治理。同时,投入约70万元,规范农房建设,对上市老街的沿街房屋,以及村内的古民居进行仿古修缮。


  周丕铧告诉记者,村内唐代置县时的“城隍庙”、“镇国宝塔”、“古樟树王”,以及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大都保存十分完整。侯官作为曾经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有诸多尚待挖掘的文化价值。同时,他建议可以利用这座县内独有的城隍庙,举办相关的文化节日,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城隍文化和其中蕴含的人文底蕴,借机将村内多处文物和景点进行推广和宣传。


8.▲(古樟树王•石美祥摄).jpg

▲(古樟树王·石美祥摄)


  目前村里已邀请到了知名的专家设计团队来给村子的规划出谋献策。在一份规划草案中,侯官将被规划成多个功能分区,包含官渡码头、侯官古街、民俗体验区、华棣山祈福公园等。


  此外,规划有望利用侯官村临江的特点,将村外的闽江引流到村内,以高进低出的方式,重新打通村内原本密集分布的水系通道,力争打造一座真正意义的“水上之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