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福州喜娘:老行当唱出新风尚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2-25 11:39:2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陈氏喜娘三姐妹。

  闽侯新闻网讯 临近春节,新人们扎堆结婚,喜娘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在闽侯县上街镇,被誉为金牌喜娘的陈氏三姐妹更是档期全部排满,忙得脚不沾地。而今,在福州,像陈氏三姐妹这样的专业喜娘有近3000人,她们将福州传统婚庆习俗发扬光大,使喜娘这一老行当焕发出新生机。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喜娘文化,三姐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聚在一起。“你的眼镜光明明,一看就知高水平。”从业21年的大姐陈夏玉一见记者随口就是一句喝彩词,叫人不得不佩服金牌喜娘绝非浪得虚名。

  传承传统婚嫁礼仪

  “敬婆就像敬爹妈,来日同抱胖娃娃。尊老爱幼记在心,合家和谐万事兴。”“好——啊!”

  这样的一唱一和成为福州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发起喝彩的正是口齿伶俐的本土女司仪——喜娘。喜娘在福州话中被称作“伴房嬷”,是一项在元代就有记载的古老职业。陈夏玉说,福州的传统婚礼习俗繁杂,从新郎接亲、新娘出嫁,到喜童滚床、添丁开桶等,有数十道程序。而今,尽管时过境迁、去繁从简,但簪花敬茶、拜堂见厅等传统习俗仍然代代相传。作为婚俗传承者,喜娘要指导新人履行婚礼仪式,同时以顿挫押韵的吉祥话活跃气氛,传达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婆媳和睦、生儿育女的观念。

  “喜娘文化是闽都特色文化之一,担负着继承和发扬福州传统婚嫁礼仪的使命。”福州民俗文化专家方炳桂说,“比如在婚礼中,喜娘会引导新娘向公婆敬上茉莉花茶。此外,茉莉与‘莫离’谐音,既代表新娘的纯洁文静,也预示着新人的婚姻和和美美不分离。”

  除了主持婚礼,喜娘的另一项重任就是活跃气氛。这也是当下福州喜娘受热捧的主要原因。据陈夏玉介绍,婚庆女司仪并非福州独有现象,比如北京有“迎亲太太”、浙江有“喜阿妈”,然而福州喜娘因口才机敏、灵活应变更胜一筹。

  “有一次,东家给我出了难题,二十几个亲朋好友让我用喝彩词一个个形容,我还是张口就来。”陈夏玉说,“有了喜娘的喝彩,婚礼更喜庆热闹了,所以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请喜娘。”

  金牌喜娘百炼出彩

  早期的喜娘知名度不高,只活跃于少数老福州人的生活圈,直到2010年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福州市电视台联合举办喜娘大赛,喜娘这一行当才逐渐进入公共视野。陈氏三姐妹就是在那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牌喜娘的称号。

  金牌喜娘并不是一日练成的。在三姐妹家族中,喜娘这一职业接力棒已经传承了5代人。“我们家最早当喜娘的,是曾外婆谢兰金。后来我外婆、妈妈也都是喜娘。现在,我媳妇也改行当起喜娘。”二姐陈秀珍也是能说会道。

  喜娘文化在三姐妹家族能够传承一个多世纪,缘于她们对这一职业的真切热爱和苦心钻研。“我们从小就看着母亲主持婚礼,看到喜娘能够传播爱心和文化,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就觉得从事这一行业特别有成就感!”陈秀珍说。以前人们文化程度不高,婚礼习俗、喝彩词都是通过口头传授,姐妹们跟着母亲背诵了几百段喝彩词,熟记了上千个常用押韵字词,又跟班见习主持了多场婚礼,这才逐渐挑起大梁。

  而今,三姐妹办起了喜娘培训班,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行业。为此,她们不惜献出传家宝,将家族百年来积累的福州婚礼习俗和喝彩词汇编成册,并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婚礼视频,作为学习资料;同时请来专职喜娘及民俗专家、歌唱家等,给新入行的学员系统培训、授课;学习期满后,经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喜娘结业证书。据悉,从2011年至今,三姐妹通过开办培训班,已培养了上百名喜娘。

  喜娘文化与时俱进

  传统的福州婚礼充满了浓重的“虾油味”,喜娘们地道的福州话拉近了福州人的距离,却让外地人如听天书。怎样让更多人领略福州喜娘文化?三姐妹动起了脑筋。

  “我们把传统喝彩词改编成普通话,不仅要押韵,还得加入新时代的新鲜词,让喜娘文化也与时俱进。”三妹陈秀兰说,“多上网、多学习新鲜知识是关键。比如,我在网上听到一首《中华孝道歌》,觉得词写得很好,‘人在天地间,百善孝为先……’,我学会后就在婚礼上表演,大家都说好。”

  迈过了语言关,突出了时代特色,喜娘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福州喜娘不仅跨越福州走向八闽,连北京、上海、西安等多个城市都能看到福州喜娘的风采。三姐妹甚至走出内地,到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主持过婚礼,还登上了“中国梦想秀”“梦想合唱团”等电视综艺节目,与董卿、周立波、郭德纲等知名艺人过招,在全国性舞台上展示闽派喜娘文化的独特魅力。

  喜娘品牌打响了,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喜娘文化水平不高,说话粗俗;有的人活干得少,钱拿得多;还有的人,事先没说好,临场向东家频频伸手讨红包。这些都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陈夏玉说。

  为了规范行业纪律,三姐妹牵头成立了行业协会,制定完善行业公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2012年,三姐妹在福州成立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2013年,闽侯县喜娘协会登记注册;2014年12月,福州喜娘协会成立。

  如今喜娘协会成员已达上百人,她们来自不同行业,既有外资白领,也有中小学教师,还有IT行业的高手。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不乏英语八级、日语一级的语言专业人才。

  “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我们给喜娘们创造了业务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风气正了,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有了这么多新生力量的加入,我相信我们的行业会更兴旺。”陈夏玉信心满满地说。(本文转载自2月16日福建日报三版)

  (福建日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洪见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