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书记”的扶贫经
http://www.mhnews.com.cn 2018-09-07 10:59:57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刘书记,这么热的天气,看你衣服都湿透了,您快到我家来歇会儿,喝杯茶再走吧。”近日,在偏远的廷坪乡池坑村,精准扶贫户林学化对我县扶贫攻坚第一帮扶责任人刘建动情地说。白天入户,晚上开会,就连周末都还奔走于贫困户家中(如图)……在扶贫路上,面对艰苦环境和艰巨任务带来的压力,刘建毫不退缩,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扶贫攻坚事业中,如今,他与很多村民都成了朋友,很多贫困户把他当成“靠山”。
改造高标准农田2400亩
今年54岁的刘建,目前工作于县军粮供应站,任军粮供应站党支部书记。白衬衫搭配着西裤,刘建脸上总洋溢着有礼的微笑,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样子。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刘建在洋里乡田垱村挂职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刘建就为田垱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弄清楚了村里的“穷家底”,刘建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多措并举,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发展民生等重点工作相互融合,稳步推动精准扶贫。
摸清家底,就要做出规划,绘出蓝图,朝幸福的彼岸迈进。“先解决缺水灌溉的问题!”“这个地方易涝易旱!”……为了帮助村里早日实现脱贫,刘建诚邀村民一起商议村里的“发展大计”,村民脱贫的强烈意愿被调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现状、谈决心、提意见、绘未来,村民眼里焕发出希望之光。
时间紧迫,说干就干。刘建便积极组织落实扶贫项目,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的目标与村干部一同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2400亩,加速了本村脱贫致富的道路进程。
刘建说,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是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举措,经过改造,昔日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农田变得平整了,大小不一、有沟有坎的农田格田成方了,土地肥力增加了,有害物质降低了,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蔬菜,也就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更受欢迎,让脱贫不再只依赖一时的“等靠要”,而是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此外,刘建还与村干部一道,积极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心竭力办实事解难事。
贫困户的贴心人
2017年5月份,刘建服从县委组织部门的安排,被抽调挂钩偏远的廷坪乡池坑村为第一帮扶责任人,刘建的帮扶对象有3户。林学化便是其中的一户。林学化家有6口人,其本人残疾,妻子长期慢性病,夫妻双方都无劳动能力,家境十分困难。儿子林崇机原来在罗源务工后失业在家。
刘建知道此事后,曾多次联系人社局就业中心为其找工作,动员他再就业,增加收入,稳定生活。
孙子林忠武,后天性残疾,刘建了解情况后立即着手联系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办牵头由乡卫生院进行初步鉴定,随后联系县残联和县卫计局,派医生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办理残疾证,给贫困户带来了十分大的便利。
另一个孙子林忠良原来随父母在罗源生活,就读于罗源县西兰乡中心小学,后来因父母没在罗源工作,林忠良学籍转移成了很大问题,刘建便主动了解情况牵头学校相关部门,在短时间内将学籍转入廷坪小学就读,解决了孩子的学业问题。
除了经常入户了解贫困户生活所需与困难方面的需求外,刘建还向相关部门联系房屋修膳资金拨款情况,为贫困户落实低保兜底,凭借着他内心的责任与执着,贡献出了他的不平凡。
“谈不上多大贡献,
希望传递社会正能量”
“结对帮扶责任人,就要把自己当成帮扶对象家庭中的一员,要对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就像自家一样能一一道来,了如指掌,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这是刘建对自己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了和贫困户交朋友,刘建经常为了解决群众间的一些生活琐事而行走在田间地头,他从不抱怨苦和累,而是笑呵呵地说:“鞋底的泥土有多厚,与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他不畏惧基层工作的繁杂,认真与群众交心谈心,写民情日记,详细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第一帮扶责任人’要担起扶贫‘第一责任’,当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刘建说,他所做的都是份内的事情,谈不上有多大贡献,和其他人比起来,我做的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如果大家认为我的事情是善举,那么我希望通过我个人微弱的行动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闽侯乡音 记者 吴国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