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人物专栏 >> 正文

“福州评话三杰”之一——陈春生

http://www.mhnews.com.cn  2015-12-21 15:21:58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平台    【字号

  老福州”们一定对福州评话不陌生。有“中国曲艺活化石”之称的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福州、闽侯、永泰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作为八闽首邑,闽侯的评话表演艺术家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陈春生。他的说、吟、做、花独树一帜,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陈派”演讲风格,至今还在不断传承。

  (陈春生)

  1、吠亩间走来的评话大家

  陈春生(1900-1980),闽侯县上街镇美岐村人。幼年家贫失学,少时参加田间耕作,饱尝生活艰辛。17岁拜评话艺人阿清为师,由于他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刻意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20世纪20年代蜚声曲坛的“福州评话三杰”之一。1980年4月24日病逝于福州苍霞洲寓所。

  (1960年7月,陈春生出席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亲切接见·林明秋供图)

  陈春生的艺术创作坚持从生活出发,严肃认真,爱憎分明。他表演的曲目,多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评话语言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唱腔字正腔圆、悠扬清亮、洒脱自如。他的“泪嗓”堪称一绝,催人泪下。他还对传统评话曲调进行改革创新,融入闽剧中的一些曲调和健康的民间小调、民谣、山歌等,丰富、发展了福州评话的表现力。

  (陈春生与周总理等领导合影·林明秋供图)

  2、走山乡、串渔村 不畏艰辛传播艺术

  解放后不久,陈春生重返书坛,此时,以他的评话声誉,在福州城内上台表演,完全可以不愁吃穿。可他却经常穿着草鞋,束起背包,带领学员走山乡、串渔村,为广大群众上门演出。他的足迹遍及福州方言区的闽清、罗源、古田、长乐、福清等县。他用其精湛的表演,不遗余力地四处传播福州评话艺术。

  (演职员自挑行李、戏具下乡演出)

  (下乡演出时,演职员利用白天练基本功)

  (田间地头宣传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陈春生组建闽侯曲艺团,历任闽侯戏剧院院长、曲艺团团长、红桔子闽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等职,是闽侯闽剧团的创始人。他五上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其代表作有《虾米俤》《大闹江南城》等传统书目,也有《一字值千金》《焦裕禄传》等反映社会主义题材的新作品。

  (1958年夏,陈春生作为福建省曲艺代表队成员,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

  3、热心授徒桃李满天下

  陈春生一生演出评话30多本,除了用精湛的艺术奉献给社会,还热心授徒,把自己的艺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陈春生一生收弟子无数, “小神童”叶依清和赵美美、吴东天(艺名小春生)、陈德桂等人,都成为知名的评话演员。他大量培养青年接班人,先后授徒和培养以郑其森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林木林为代表的“后七子”等十余人,加上再传弟子,可谓桃李满园。

  (陈派评话传人、闽侯县曲艺团现任团长王秋怡·林明秋摄)

  铙钹声中刀光剑影,话说古今泻云蒸雾。很多“老福州”记忆中,都有那夕阳西下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到广场中、小巷里、榕树下听一场福州评话的亲切一幕,此时,你是否会想起为福州评话作出贡献的陈春生?

  (1984年4月24日,纪念陈春生逝世四周年,林木林评话专场)

  初心/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