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别了,闽侯文山窑。别了,远去的记忆……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8-18 17:43:29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字号

  青瓦灰砖,曾是中国不少地区传统民居的必备建材。闽侯县南通镇文山村,因土质适合烧制高质量砖瓦,地理条件优越。数百年来,不少传统手工砖瓦窑厂聚集于此,文山村由此声名大噪,“文山窑”远近闻名。

  (文山窑远近闻名•陈宗兴/摄)

  然而,随着建材技术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砖瓦使用率急剧下降,用传统工艺制作砖瓦的文山窑因此日渐式微。今年年底,文山村的砖窑厂将全部关停,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山窑将彻底熄火。从广泛应用到鲜有问津,文山窑跌宕起伏的变迁,见证了传统砖瓦窑的兴衰转折史。

 (烧好的瓦片就是这样一叠叠用人工接力搬下•陈建国/摄)

  文山窑,是闽侯南通镇最后一批仍在运作的砖瓦厂。今年65岁的陈孝金是文山村村民,他从20岁开始就在这里当窑工。与陈孝金一起工作的窑工都来自文山村,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陈孝金说,再完成最后几笔订单,砖瓦窑就要关闭了,他们也将离开。

  (拉运•陈宗兴/摄)

  古法制作技艺传承数百年

  一窑砖瓦从打坯到出炉,费时约一个月。首先,采挖质地合适的黏土,晒干后打碎,再浇水和泥,反复摔打,直到黏土有韧劲后,再制作砖坯和瓦坯。

 (制作瓦坯•吴心钰 程水建/摄)

 (老师傅将完成制坯的瓦片拍齐•陈建国/摄)

  将砖瓦坯晾干成形,码放在直径约5米、深约6米的砖窑里,密封砖窑后开始烧制。烧制时,窑内温度高达800摄氏度,整个烧制过程费时大约20天。烧制结束后,窑工从窑顶淋水,满窑的砖瓦便会从红色变成青灰色,这时砖瓦就可以出窑了。

 (进窑•林明秋/摄)

  取土、和泥、制坯、晾坯、叠坯、装窑、烧火、出窑……在文山窑,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的分工,每名窑工都有一项绝活。叠坯的窑工要沿着弧形墙面叠满数道砖瓦坯墙,墙与墙之间要有间隔,确保火苗能“光顾”到每一片砖瓦坯而不至于“夹生”。烧火的窑工则要精准掌握火候,通过火苗颜色判断砖瓦是否“烧熟”……

  (和泥•陈建国/摄)

  恋恋不舍,文山窑最后的窑工

  从事窑工已经45年的陈孝金,对烧窑流程再熟悉不过。因常年跪在梯子上码砖搬瓦,他的膝关节都已肿胀变形。借着窑顶圆孔漏下的光,窑工们在狭窄而古旧的瓦窑里忙碌。窑工接过8公斤重的瓦坯,双手举过头顶叠在窑顶处,俯仰之间举重若轻。

 (出窑•张卫纯/摄)

  对于文山窑的兴衰,窑工们颇有感慨。砖瓦窑产业曾经撑起了文山村的经济,砖瓦制作收入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文山窑鼎盛时期发展超过二十家。他们烧制出的砖瓦,从附近的渡口装船,销往国内各地乃至东南亚一带,“文山窑”因此闻名遐迩。

 (传瓦•陈宗兴/摄)

  三坊七巷的青砖瓦多出自这里

  几年前,福州启动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复工程,需要大量的仿古砖、砌墙用砖、古瓦等,订单总额在亿元以上。最终,文山窑成为这笔订单的专供商,这让窑工们颇为自豪。近年,随着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砖窑生产企业的采矿采土受到限制,加之青瓦灰砖需求量的减少,市场不断缩小,文山窑也将消逝。

 (三坊七巷的砖瓦多来自文山窑•吴小青 严俊/摄)

  今年年底,文山村唯一运转的砖瓦厂也将关停,烧了数百年的文山窑将彻底熄火。那火红的砖瓦窑记忆,将随着历史逝去。

  别了,闽侯文山窑。别了,远去的记忆……

  (文山窑最后一批窑工合影•陈宗兴/摄)

  (魏旸艳 朱欢欢/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