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正文

为曾经的执着而努力

http://www.mhnews.com.cn  2015-12-01 09:36:4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村级换届选举期间,本报推出了《谁来当村官》系列报道,引导大家慎用民主权利,选出村里称职的当家人。现在,村级换届选举己尘埃落定,新一届的村官们已经走上岗位,开始履职。这些当家人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工作中、生活里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村官故事》栏目,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闽侯新闻网讯 就像朴树《平凡之路》中写的“徘徊着的,在路上的,沸腾着的,不安着的,向前走,就这么走,冥冥中这是我要走的路啊……”,小箬乡小箬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周梅新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25年来的村官之路,他怀揣各种心情和努力,一步步走来,只为曾经的执着——改变家乡,造福家乡。11日25日,记者走访小箬村,聆听了周梅新的村官故事。

  愿为家乡“做一枚螺丝钉”

  1990年,28岁的周梅新在外务工却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村长。1998年至今,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的领头人。

  小箬村地处闽侯西北部山区,闽江中下游北岸边,东北与洋里乡接壤,西临闽江与北溪村隔江相望,上游与闽清县大箬乡相邻,当时交通闭塞,主要靠水路与外界进行生活、商业等往来。

  为了让交通便利,1992年,周新梅和村两委挨家挨户动员和征求建议,最终促成小箬村至小箬乡中平村第一条土路成功挖通,仅4公里长,总投资5.5万元,却满载全村人的心意和汗水。“那个年代修条路真的不容易啊!因为村两委财政困难,只能动员群众出钱出力。群众不但出钱集资,还每家每户都来当义务工,挖土、挑石头、拉板车......当时来出苦力的年纪小的18岁,大的60岁。为了凑足修路资金,周新梅还四处找乡贤进行爱心集资。”65岁的老村长陈充康回忆道。

  “村官之路是一条平凡之路,我没法做出大的成绩,只能努力改变现状,尽力帮忙处理好村里的大小事,我就像一枚普通的螺丝钉,虽然不起眼,希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家乡献一份力。”周梅新微笑着说道。

  一所坐落在高山上的小学,学生要走400多个台阶上学,外加其他安全隐患的存在,成了所有村民的心病。为解除这块心病,周梅新数十次召集大家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建新校事宜,频繁往返于乡镇,找领导、找部门、找乡贤和企业家帮助。2006年,新校选址在小箬村平原区域,通过乡贤和企业家爱心集资,把地进行了平整,做到水通、电通、路通,随后新校顺利建设。

  冤家对头“化干戈为玉帛”

  据小箬村的长者回忆,由于历史积怨,小箬村与闽清县大箬村一直矛盾重重,甚至有流血的冲突发生,还有“每逢端午必打架”的陋习,两村关系尤其紧张。“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两村的纠纷不断,那个时候就很期待和平共处。”周梅新回忆道。

  小箬村临江而驻,村民都到闽江边挑水喝,为全面改善村民饮水问题,1995年,周梅新带领村两委搜索水源,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没想到一个水源却困难重重,最后找到了梧坑头的一处水源,梧坑头地处大小箬交界处,因两村关系不好,饮水工程百般遭到阻挠,两村村民闹得不可开交。”小箬村村干部张世仁如是说,当时,周梅新为了安全饮水工程这件事,找市县有关部门协调,时常见他找大箬村两委交流,为化解两村干戈,通过两村的亲朋好友与村民沟通......他耐心十足,来来回回折腾,不很累不嫌烦,最终如他所愿,两村人共饮一个水源,村民们都喝上干净的放心水。

  后来,两村人逐步往来,一起做森林防火工作,一起划龙舟比赛等,通过民俗等各类活动增进两村感情,成为友谊之乡。

  “周新梅是一名老村支书,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跑得又积极又勤快,做事考虑周全,经验丰富,细心又耐心,和群众能打成一片。”小箬乡副乡长高晓敏告诉记者。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在农村中流水般悄悄逝去,我曾经恐慌、迷茫,不知道怎样做好村官,也害怕不能坚持到底。”周梅新语重心长道,一路走来,酸甜苦辣皆有,欣慰的是村民的支持与信任,也因此,才有勇气继续努力。

  (闽侯乡音 记者 纪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