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洽浦洪氏源流

http://www.mhnews.com.cn  2014-10-13 15:26:00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厅堂上满载着洪氏的荣耀。

  德望亭。

  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派遣大臣,出使金国,商议两国罢兵议和之事。这位大臣奉命出使走到太原,被金人扣押了将近一年之久。直到建炎四年,方才被押解到云中(今山西大同),拜见了执掌金国大权的完颜宗翰,阐述了宋朝友好议和的初衷。岂料,宗翰不但没有议和的意思,甚至打算强迫宋朝的使臣屈膝投降,到金国扶持的伪齐帝刘豫手下工作。大臣闻言,愤怒地说:“我走了万里的远路,承奉君王的使命,希望迎接在金国的两位先皇南归,今天议和不成,深感有辱使命。至于叛逆刘豫,我恨不能亲自将他碾碎,怎么可能承受屈辱侍奉于他呢?让我如鼠狗一样苟且偷生,我宁愿下油锅都在所不惜。”说罢,大臣面不改色,从容赴死。完颜宗翰不禁被他的气节所震慑,叹息道:“宋使是一个真正的忠臣,杀之不祥。”于是便将大臣流放到了边疆。

  这位身在敌营,却敢怒斥敌酋的忠臣,正是洪氏宗族的英杰洪皓,亦是闽侯洽浦村洪姓的先祖。他之后被软禁在金国有十五年之久,一直到绍兴十三年才被放归母国,被世人誉为“再世苏武”,青史流芳。

  洪皓一介书生,面对手握雄兵,权势滔天的敌国权臣,敢于直言自己的意见,坚持心中的忠贞,并为之慷慨赴死。今人读史观之,岂能不被他的铮铮铁骨所折服,并由此,对洪皓家族的历史充满兴趣呢?古人云:“翻卷有益。”查阅史籍追思古贤人之遗事,寻找亮点,并以之激励鼓舞自己,岂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追寻洪皓家族的历史,直溯上古,系出于神农炎帝的后裔共工氏。共工氏自上古时期起,便代代居住在黄河两岸,族中男女多熟悉水性。由于这个原因,到黄帝执政的时候,便任命共工氏的首领担任治理天下水利的官员,共工氏由此被尊称水神,其后裔便多以共为姓。到了东汉时期,共姓的后裔共普,举族迁徙到了汉中郡。当时的汉中郡,气候温和多雨,很适合农业发展,共普认为这是祖先曾经任职水神带来的好运,为了推崇先祖的恩德,共普决定在姓氏的左边加上“三点水”改姓为洪。由此,洪姓开始登上了中国姓氏的历史舞台。

  共普一族在汉中繁衍到第四代,恰好到了三国末期,魏蜀两国在关西一带连年征战,民生疲敝,共普的四世孙洪宗祥带着族人迁徙到了凉州敦煌一带(今甘肃境内),重新建立家园,繁衍族群。到第十代孙洪规、洪矩兄弟时候,两人因为才学出众,被晋廷征辟为庐州和赵州太守,他们的堂弟洪雅也被拜为大司农、安西将军。以此为契机,洪氏遂成为了地方上的望族,建立了自己的郡望“敦煌郡望”。其后直至唐朝,由于世道混乱,兵戈不止,这一支洪氏后裔本着先人避乱的思想,鲜少为官;偶有踏上仕途的,居官也不过刺史。到了唐德宗建中年间,才有族人洪经纶被封为河北黜陟使,成为当时河北道的最高监察长官。洪经纶的子孙洪士良,就是前文提及的洪皓的曾祖父。据说洪士良定居在饶州,以耕商起家之余,更注重子孙的文化教育,希望能够振兴门户,他所创立的支派被称为鄱阳洪氏。在洪士良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从业之余多不忘读书,洪氏一族文教大兴,终于在洪士良病逝之后十六年,士良的孙子、也即是洪皓的族叔洪彦升成为了鄱阳洪氏的第一个进士,完成了鄱阳洪氏一族由山村农户到官宦世家的华丽转身。

  洪彦升作为鄱阳洪氏的第一位进士,为人耿直,持官刚正不阿。他的操守,也得到了历史的认同,成为在宋史上有单独列传的名臣。不难想象,这样一位有着完美品行的长辈,对他的晚辈影响必定至为深远。洪彦升的言行,直接训诲着他的侄儿洪皓,使他始终坚守着操守,坚贞不屈,矢志为国!是这样的情怀,鼓舞着洪皓在久困归国之后,面对日渐腐败的朝政,没有自此消沉,依然敢于直言,揭发如秦桧等执政者的卖国罪行。是这样的情怀,让洪皓在被陷害放逐天南之后,依旧笔耕不倦,写下了《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研究当时金国社会的珍贵史料。亦是这样的情怀,鼓舞着洪皓之子,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为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的心力,同时也使得他们皆跻身宰执,闻名天下,使得鄱阳洪氏达到了家族事业的巅峰。

  到了宋元交际,鄱阳洪氏因为世为宋臣,不愿意屈身侍奉元朝,子孙四散避乱。其中,洪遵的一个分支子孙辗转到浙江龙泉定居。直至元英宗年间,洪遵第十世孙洪朋五,又从浙江迁到了侯官(今闽侯)雪峰大池村,其四子洪伯增又在元末明初迁到洽浦村,并以三瑞堂作为堂号。从此,作为鄱阳洪氏的分支——洪氏在洽浦扎根创业、繁衍发展,形成了洽浦洪氏,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在当地形成悠远的宗族文化。

  常人眼中,宗族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宗祠。早先年间的洽浦洪氏族人,一方面因为人丁日旺、有扩大祭拜场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出于对先人的崇敬。故于明天启年间,在洽浦村修建了还珠社、九甲社两座祠堂,来祭祀缅怀先人。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还珠社祠堂因为年代久远,渐渐不堪使用,便有旅星华侨洪茂行等人集资修缮,将之改建为“洽浦村华侨礼堂”,于内设置戏台座位以及村两委办公室,成为了村人办公娱乐的绝佳场所。到2007年,鉴于九甲社也渐成危房,为了保护古迹,也为了实现旧有的还珠、九甲“两祠合一”美好愿景。洽浦的洪氏族人在乡贤洪少虎将军、洪可为等的倡导下,集资二百余万,在九甲支祠的地址上修建了新的“洽浦洪氏宗祠”。该祠堂历时近三年完工,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基本保留了旧有的明清建筑风格。

  漫步走近洪氏祠堂,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祠堂前的石牌坊,上书“敦煌世胄”的字样,述说的是洪氏先祖迁徙敦煌、开拓郡望的丰功伟绩;步入祠堂,大厅里雕栏画栋,富丽堂皇,正上方悬挂着宋高宗赐予洪皓父子的“忠孝垂青史”之牌匾,这是对洪皓、洪适、洪遵、洪迈这父子四杰由衷的肯定;厅堂左右两根主石柱上,镌刻着如斯对联:“忠孝出敦煌羡四相齐名科甲蝉联标宋室,箕裘传洽浦看三支衍庆人文鹊起重清时。”阐明了洽浦村洪氏家族与鄱阳洪氏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踏出祠堂,回望祠堂左右的两座纪念亭,这是为了表彰两位洽浦洪氏乡贤。一座将军亭,为洪少虎将军而建;表彰将军尽忠为国,为桑梓争光的作为;一座德望亭,为旅星华侨洪可为先生而建,表彰他多年来献资出力,热心家乡建设的爱乡情怀。如今,洽浦洪氏族人,已然走出小村,繁衍在闽侯各地以及福州市区、长乐市等。更多的后裔遍布在华夏诸省,以及海外各国,人数达万人之众,这其中,不久的将来,又有几人可以在先祖辉煌之下脱颖而出,创造不负于祖先的功业呢!且徐观之……

  (闽侯乡音社 记者 林若野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