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拾遗:县丞厅和桂花树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8-23 17:31:42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这是一座孑遗山野的清代古建筑,它曾经声威赫赫,名震乡里,如今一乡之治所因其得名;也曾经与一方书院同兴同处,见证了几多英才的造就和辉煌。岁月荏苒,如今它褪去了昔日的威严,静默在乡野村居之间,与乡人共烟火。它就是地处大湖衙前村的——大湖县丞厅,这座神秘而古朴的古建筑,当地人亲切地称呼它为“旧衙门”。
夏日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而记者在大湖乡衙前村,和友人把臂同游,感受到的仿佛又是另一个世界。炙热的高温在此偃旗息鼓,山间不时有微风拂过,让人倍感清凉。穿过大湖街,沿着一段蜿蜒的小斜坡步行约300米,便看到了昔日的大湖分县衙所在地,也就是大湖县丞厅。
眼前的县丞厅,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壮丽和奢华,也没有如电视剧一般,门口矗立着两只既威武而又憨态可掬的石狮。如今的县丞厅,处于村舍人家的“包围”中,更似一座普通的村野小庙。昔日曾经聚集群众,颁布朝廷谕旨、传达政策的县衙门,如今已经是芳草萋萋,其中还有几朵白花点缀其间,一旁的石碑上,还刻有“大湖分县衙署,经研究决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石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所立,迄今已二十余年,刻字已略显暗淡、陈旧了。
步入县丞厅的大门,看不到巧绘的花鸟、高悬的明镜,更没有想象中的大鼓和惊堂木。映入眼中的,只是一间约三百平米的穿斗式木构架平楼。带路的乡民陈老伯告诉记者,原来的县丞厅坐西朝东,规模宏大,前后共有三进。前两进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在1958年倒塌了。如今仅存的一进建筑只是当年的后衙。
据陈老伯说,即便是这残存下来的一小栋建筑,原先也是很威武的,特别是县衙门的旧墙,曾几何时,却给人一种很古朴大气的感觉。相传村人旧时从远处望见县衙的门墙,心中就会徒然的萌生敬畏感,甚至有外村来的乡民去衙门告状,看到这么威武的建筑,吓得沿着县衙的小道,一路跪拜着上去。
可惜的是,在历尽了数百年风雨侵蚀后,昔日壮丽辉煌的大湖县丞厅也渐渐变得残旧破败了,顶上一些刻有特色雕塑的木梁,更是引来了很多“梁上君子”的觊觎。这个情况,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善。陈老伯介绍说,那时,县里专门拨了30多万用来修缮分县衙,现在所看到的的围墙、大门、还有内部的柱子,都是经过重新修缮过的。然而,令陈老伯颇为感慨的是,尽管古县衙经过维护,使其免于损毁。可却没有了原来的特色,尤其是县衙门里那道糊上一层水泥的风火墙,和整个县衙的风格很不搭调。“没有专人管理,乡民们也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多村民把这里当作晒干货、药草的地方,招来了许多虫子,使这里遭到了严重的二次破坏,希望县里面能够再次对县丞厅进行修复,还原它的旧貌,或将之开发成旅游景点就更好了。”陈老伯说。
据史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清庭由侯官县划出十二都地域设置了大湖分县,置县丞厅,命县丞由府城内移驻大湖办公,同年,自宋朝元丰4年开始设置的五县寨巡检司移驻南屿。由此,新设不久的大湖分县迅速地取代了旧巡检司,成为了方圆十二都地界的真正统治者。此后,作为县丞驻扎办公处地的大湖县丞厅辉煌一时,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廷灭亡,民国政府裁撤大湖分县后,方开始逐渐败落,历代旧建筑逐年减少损毁,另人不由得为之扼腕叹息!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当地颇为著名的一首童谣:“小小大湖街,三间杂货铺,衙门打屁股,人人都听见,丹桂飘香时,满街都闻到。”这里的“丹桂”指的就是县衙东侧的一棵粗壮高大的百年桂花树。据老人说这棵高十余米,树围3米多的“桂花王”就是在县丞厅破土动工之日栽下的,与县丞厅同龄,这株“桂花王”也见证了古县衙的历史和沧桑。
而今,昔日古县衙的喧嚣已慢慢逝去,我们很难在这里想象到当年那吏民参拜,开衙升堂的盛况。可“桂花王”那香远益清的清香却由“满街”弥漫到“满乡”。据记者了解,大湖乡将借着建设生态乡镇之际,全力打造桂花之乡,如今大湖乡在主干道就种下了桂花树6000余棵,眼下虽然未到丹桂飘香的季节,但当记者漫步在这大湖乡大小村落的桂花林里,依然“闻”到了阵阵花香,这股花香跨越百年却清香如故,遍布山野却润物无声。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