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人物专栏 >> 正文

柑桔承包户的坚强后盾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4-17 19:35:17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时任县委书记李桂成(左)、县长陈传恭(中)和县委副书记陈岱平(右)在白沙视察柑桔园生产情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县活跃着一支群众集资兴办的学术性群众团体——白沙公社农民柑桔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对白沙地区柑桔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984年被中国科协授于了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说起农民柑桔协会成立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1980年前,白沙全社集体种植的柑桔有四万多株,改革开放后,承包给个体。由于承包户缺乏柑桔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 柑桔投产慢,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大家的信心。新坡大队队员江本钦,房前有一株多年生的福桔树,原年产量达200多斤。但受到了病虫危害, 江本钦不懂防治,眼睁睁地看着它死去。江本钦想到自家后门新种的100株柑桔,害怕这些柑桔和福桔树一个下场,不免忧心忡忡。几番思量,他向公社管委会提出成立一个农民群众团体的设想,希望借此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柑桔栽培管理的一个平台。他的倡议像长了翅膀似很快飞进广大农户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对此,公社党委高度重视,专门研究方案,并委派公社副主任梁镇坤同志具体抓落实。经过三个多月的充分运作, 白沙公社农民柑桔协会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于1983年6月28日在白沙公社礼堂隆重成立,有64人申请加入协会成为首批会员。会议以会代训形式连续开了二天,秘书长林振年为会员作了《柑桔病虫防治与压梢》的技术讲座,江本水等五位会员作了经验交流。

  协会成立后,展开了党的富民政策的宣传。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开山种柑桔,并要求会员一户带十户,百户带全社,以掀起大种柑桔的热潮。楼格大队张智勤会员开荒山种下柑桔二百株,在协会具体指导下,经过精心管理,长势喜人,才两年光阴树冠就达一米多,第三年就有百分九十柑桔树投产,此外又培育了雪柑良种八千多株。“讲千遍,道万遍,真的不如会员种一片”。很快,在协会的有力号召下,全社二十个大队柑桔发展到101000多株,尤其是专业户更为迅速,种植达60000多株,占全社百分之六十。其中橙类良种:雪柑、哈姆林、血橙等占百分之四十二。户种百株以上的户有118个,户均260株的有20多个。柑桔树在果农的精心管理下普遍长势良好,仅1984年柑桔产量就达三千多担,比1983年翻了一番。

  为了加强技术交流会,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科学种果技术水平,协会每月召开一次会员大会,研究制定本地区柑桔生产远景规划和具体技术措施。在大小型柑桔技术培训班上, 协会经常邀请县经作站农艺师按不同季节作专题讲座;先后派出六位会员到中国柑桔研究所培训学习;聘请了中国柑桔研究所二位柑桔专家担任本会常年技术顾问,为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多次组织会员到广西和本省永春等四个兄弟县、社柑桔场参观取经。协会还自办了柑桔管理技术简报,每月出一期无偿发给会员,使他们在柑桔管理上有规可循。另外,协会根据情况需要经常为会员统一代购有关柑桔栽培管理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使会员们大大扩展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术水平,许多会员从此成为了全社柑桔生产的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会员有了协会作坚强后盾,踊跃承包集体柑桔园。林柄大队黄溪村1973年在后山种下雪柑1000多株,1974年后又陆续种上桔树400多株,由于缺乏山地柑桔栽培经验,种了七年,投了不少工本,未见什么结果,几乎要把整个大队的集体经济拖垮。不得已,村民想要将桔树统统砍掉。协会得到消息后,发动会员叶万国、潘如平、吴挺如等五户联合予以承包,头三年承包为3500元。结果在协会技术支持下,三年共收成柑桔1060担,产值达70000多元。每个承包户一下子都成了“万元户”,而集体也扭亏为盈增加了收入。由于集体、个人都得到实惠,也使一些社员神经受到刺激,便到处告黑状,说承包户是以低价承包,发的是不义之财,是非法的要追加承包款。协会对此状况立即予以驳斥,并旗帜鲜明地支持会员的正当行为,同时也耐心做了那些“红了眼”的社员思想工作,详细宣传党的新时期农村政策,才平息了风波,避免无为的争论,极大地鼓舞了承包户积极性。在往后的为期四年新一轮柑桔园承包中,叶万国、潘如平等又联合十三户农民以56000元的最高价中标,再次承包。有群众曾当心道:“你们真敢冒大风险,弄不好只怕连前几年承包赚来的钱都要赔光!”会员叶万国却信心满满地说:“我有协会做靠山,有科学技术做后盾,柑桔产量还有翻番潜力,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新坡大队江爱铀会员受其影响也联合了九户社员承包集体40亩柑桔园。他们由于采取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没赔,而且均获得了可观经济效益,令许多群众羡慕不已。

  柑桔生产发展了,能不能做到增产又增收呢?面对广大果农关心的问题,协会对此进行了柑桔产前产后市场预测和研究。根据往年柑桔集中上市出现运销困难情况,协会又组织了人员对柑桔进行保鲜实验,一有成效立即向会员推广成果。这样既调节了市场供应,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又增加会员经济效益。叶万国、潘如平等四位会员在完成国家派购任务后,将余下200担雪柑进行了药物保鲜贮存。投放市场后经济效益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埕园村叶万珠一家用药物保鲜福桔1133斤,贮存61天,好果率达百分之八十九,提高经济效益也达百分之二十五。协会为了使柑桔园经济效益最大化,紧接着又开展了套种西瓜试验种研究。1983年,上寨大队程金国会员,就是利用协会提供的西瓜良种在自家柑桔园套种了西瓜 280株,结果收瓜20担,增加收入400元。1984年扩大套种西瓜800株, 收瓜40担, 再增加收入580元。协会于第三年推广了他的成功经验,全社果农纷纷在自家柑桔园套种西瓜达200亩,总产量5000多担。不但增加了会员的经济收入,而且对柑桔园也起到了复盖遮荫抗旱保墒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一个基层农民协会如此热心为会员办好实事且不断取得经济效益,引起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时任县委书记李桂成每次下乡到白沙公社都亲自过问协会活动情况,多次到会员柑桔园视察。随着柑桔协会美名远播,吸引了许多兄弟县市前来参观学习,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后,曾发出由衷的赞叹:“群众办科学就是好!”

  (林明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