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昙石境的民俗传说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4-17 11:43:58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在甘蔗街道昙石村,有一座名为昙石境的建筑。它飞檐黛瓦、雕栏画栋,造型古朴别致;它内祀三神,有道教尊神有民间自祀,是古时昙石一带地区人民祭祀祈福、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近日,记者来到昙石村,在昙石境中,寻觅其背后独特的故事。

  明时古庙

  村民心中的精神支柱

  昙石境初名汉闽越王庙,亦称尊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元年,迄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据昙石村村民说,该庙宇最初为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大殿门阔三间,周围风火墙,整个建筑宏伟大气。后来为了支援地方建设,村人将庙宇搬至今址重建,改为砖木结构,采用石柱支撑,工匠们还细心地在庙宇正门的横梁刻上瑞兽、花鸟、祥云等图案,将重修后的昙石境打扮的越发精巧别致了。

  在古代多数经典中,“境”一字多通用为“竟”。说文解字有语:“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故而境本有疆界、地界之意。”在封建社会,“境”相当于现如今的行政村。历史上,福州地区曾经有过清泰境、义安境、万安境等地名记载,到了民国后期,“境”的地方区划职能逐渐消失,“境”在民间的意义只用来称呼村民举族供奉的神庙,这种庙宇多被赋予保境安民的意义,里面多供奉护佑一方的神灵,被称为“境庙”。

  位于甘蔗街道昙石村的昙石境就是这样的一处境庙,村子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过往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虔诚的乡民都会到昙石境焚香祈福,特别在正月元宵前后还会举办祭祀活动,每逢这时都是村子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载歌载舞歌颂神恩、期盼其护佑来年风调雨顺。早年的祭祀活动不但丰富了当地民众文娱生活、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还成了村民们心中的精神支柱。

  庙祀三神

  昙石乃至甘蔗地方的保护神

  走进昙石境,一眼可以看到,立于大殿正中的木质屏风,屏风分前后两面。前书“护汉抗秦兴旧国,控闽跨越驻高台”两联,并用生动的木雕画,再现了昙石境的主神闽越王无诸协助汉高祖刘邦,灭秦败楚,被封为闽越王,复兴故国的故事;后边两联写作“恩施赤子慈心母,财薄苍生厚土神”,说的是庙宇陪祀的神祗临水夫人陈靖姑与土地神的传说。

  作为最早在闽地建邦立制的一代君王无诸和被称为救产护胎女神的陈靖姑,他们二位的事迹流传深远,让所有闽人耳熟能详。那么昙石境中陪祀的土地神又是何人呢?据说,这位土地神姓张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他自小聪颖机智,侍奉双亲至孝,常被乡亲们称道。后来,张福德成为朝廷掌管经济的官员,他持身清正,爱民如子,深受民众爱戴,张福德一直活到了周穆王三年,享寿一百有二岁。传说张福德去世后,有一户贫民以四块大石围成一座石屋,将张福德牌位供奉在内,日夜参拜,贫户得了庇佑,事事顺遂,不久就大富大贵了。消息传出,百姓多惊叹张福德所彰显的神迹,希望得到他的庇佑,从此便将张福德尊为“福德正神”,历代民间口口相传而沿袭下来,于是张福德成为民间尊崇的土地神之一。

  无诸开拓闽地,恢弘祖业,受历代闽人崇敬;张福德为官清正廉洁,寿命长久,百姓希望得到他的庇佑,这两位神祗都是民间百姓自发组织祭祀的乡土神灵;临水夫人更是起于民间,扶危济困,拥有众多信徒的正统神祗。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这三位“境神”是一境之主,主管着日常生活和生产事宜,举凡生老病死、丰收欠收等事务都在境神的管辖之内。与其他繁如星海的众神相比,这三位神祗与村民的关系更为密切,亦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保护神。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