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共解决群众“烦心事”312件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7-21 09:59:0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闽侯新闻网讯 日前,记者从县委实践办获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各级党员干部共为群众解决子女就学、就业、扶持创业、医疗、协调各类审批手续等各种涉及群众切实利益方面难题312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的 “烦心事”。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县以听取意见和服务群众为重点,组织县领导和部门单位分别挂钩联系一个以上村(社区),机关干部指定帮扶一个以上村(居),发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
“输血”还需“造血”。在走访中,领导干部还积极帮助挂钩联系的村(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寻找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目前,各级党员干部帮助基层村(居)对接扶持项目32项,涉及帮资金275万元;指导启动经济项目47项,指导94个村(居)理清了发展思路,帮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1起。
为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我县还确定了23位县领导直接挂钩联系2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各乡镇(街道、园区)也确定了46位党员干部一对一挂钩联系46个村(社区、企业)软弱涣散党组织,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政法、计生、经济等28个县直单位部门分别挂钩帮扶软弱涣散村(居),合力推动整顿转化工作开展。目前,28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已初步整顿转化8个;18个非公企业软弱涣散党组织已初步整顿转化4个。
在抓好后进整顿转化的同时,我县还注重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文章,全县共确定25个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争取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转移支付)达到10万元以上。此外,还通过下派驻村干部、确定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在全县推广以发展商贸为主的洋中模式、以厂房出租为主的梅岭模式、以转产转业为主的岐安模式和以土地流转为主的茶苑模式,指导各村借鉴好的发展模式,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在有征地拆迁的村重点引导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留用地,通过采取“兑现现金、置换资产、供应土地”三种方式相结合,突出在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留用地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了设收益条件挂牌出让、村企合作、筹资自建、出租土地等四种模式,促进了村级集体的经济收入增收。
此外,我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立说立行、边查边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走访村(居)民16.3万户,征集到意见建议5216条,经梳理合计1456条,其中已整改513条,正在整改904条,无法整改已向群众解释说明39条。
(闽侯乡音社 记者 吴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