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新成就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8-08 11:39:1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闽侯县洋里安仁小学。 陈宗兴 摄

  “这几年,我县有许多中小学都在改变,校舍越来越漂亮,孩子学习环境也越来越好!”提起近年来我县教育的发展,已经退休多年的教师老陈很是欣慰,他说:“如今的孩子读书,除了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活动场所,还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享受多种教育资助政策……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五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雄厚的经济实力对我县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在闽侯,孩子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学习环境。

  投入大手笔

  教育保障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县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入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教育“惠民工程”。五年内,我县共投入15.69亿元,新扩建86个建设项目,加固75栋校舍,全县14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投入1.5亿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县100%学校能接收远程教育资源、100%学校安装只能广播系统,中小学100%实现“班班通”,25所学校建成数字少年宫;投入1.4亿元,完善学校图书馆、多功能室、实验室及运动场所建设,全县各校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省二类标准,90%的学校实验室达到市级以上标准。

  为保证所有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我县每年投入4300多万元资金用于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零收费”,合理安排全县6万多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在全市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学费,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补助,确保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采取“降低门槛、保证就学,简化程序、就近入学,同等待遇、优扶困难”等措施,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6年全县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15288人,较上年增加2737人;对全县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实行每年每生600元的“热汤工程”补助,并免费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提供床上用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三残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全县6-14周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98.6%;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教师校际交流

  城乡教育发展更均衡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五年来,我县不断推进“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组织校长、教师参加校际交流。

  2015年,我县顺利通过教育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中期评估验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2016年,我县全面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县域内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的统筹管理机制,畅通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渠道,推动教师由“学校人”转变成为“系统人”,全县共213名教师参与校长教师校际交流。今年5月下旬,甘蔗中心小学与仓山实验小学一起在上街实验学校开展教学研讨交流联谊活动。甘蔗中心小学的老师为学生们指导了《摩擦力的秘密》这一课,课上,老师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切入点,设计了“纠缠的书”和“摩擦生热”两个体验环节,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进而让学生们猜测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和因素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意思,值得我们回去后好好学习。”一名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说。

  不仅如此,我县还依托闽侯一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名校资源,帮扶荆溪中学、关源中学、竹岐中心小学。同时,建立汇聚各学科优质资源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优秀管理经验、教学案例、教育成果、名师优课实时传播网上共享。2015年,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验收;优质化发展高中教育,全县6所高中有5所达到省重点高中标准,达标校比率为83%,居七县(市)前列;规模化发展职业教育,发挥职教中心统筹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校企联手、教产结合机制,积极开设特色专业,集课程整合、实习、就业形式于一体,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人才,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规范化发展社区教育,全县有15所社区学校,17个社区教育活动站,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社区教育实体网络,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开展扫盲工作,年扫盲完成率达到100%。

  强化师资建设

  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2017年我县中考分数线出炉。据统计,今年我县中考考生共有4527人,学生中考成绩500分以上的有37人(不包括先期自主招生被录取的11人),名列福州地区八县、市(含平潭)第四,闽侯一中统招线478.5分(福清494分,连江483.5分)名列第三,闽侯一中定转统461分(福清485.5分,连江469分),名列第三,344分以上占比55.3% ,高出福州市普高最低投档线比率(52.5%)2.8%。这样的好成绩,与全县上下的努力密不可分。

  据县教师进修校校长陈岚介绍,2017年,我县进修校在常规性教学安排和培训基础上,还采取了新措施:一是补足短板,夯实基础,针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面对面沟通培训,点对点突破提升;二是突出优势,加强交流,直接深入学校,强化较好学校较好学科的优势,聘请名校名师到校辅导,汲取最新知识。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坚持。我县为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下了极大的功夫。五年来,我县不断招聘新中小学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活力,优化教师年龄及学科结构。同时,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建立学科工作室,努力强化教师研训,提升教师素质。截至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全县小学专任教师的81.3%,初、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占到81.6%、96.8%,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2.6%;全县有5名特级教师,9名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3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1名市级骨干教师,4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448名县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团队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2016年,我县进一步扩大名优教师队伍,并出台《闽侯县名优骨干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提高名优骨干教师奖励性工资标准。

  平原学校强,山区学校弱,半山区的较弱,是我县教育长期以来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交通、生活不便等各种原因,许多教师都喜欢在平原任教,而不愿到偏远山区学校。那山区、农村学校缺老师,孩子们的教育该怎么办?对此,我县自2016年全面启动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分别给予乡镇教师每月200-400元工作补贴,提高山区教师补贴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300-600元提高到500-900元。同时,从教师职称、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教师,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予以直接聘任,不占核准岗位数,鼓励教师长期在乡村任教。

  (闽侯乡音 记者 林世彬 通讯员 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