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乡镇新闻 >> 正文

情系乡土诗如画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1-17 14:46:15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创作人庄爱平老师。

  “文明城市有福之州,乌龙过江空气优,仰望左旗右边鼓,安居创业乐悠悠;旗山脚下是南屿,大家都有真本事,人杰地灵美名扬,父女双双齐院士……”一首朗朗上口的、饱含虾油味的福州话打油诗《碎讲南屿》,尽显我县南屿镇的风土人情。然而,你也许想不到,这首打油诗并不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而是出自一位情系桑梓的平凡人的手。近日,记者采访了《碎江南屿》的词作者庄爱平老师,探访她在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数易其稿

  碎讲南屿终得成篇

  庄爱平,南屿镇五都村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现在是闽侯四中的一名历史老师。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年少时便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闽都文化很感兴趣,闲时就喜欢结合时事、历史及各乡镇的风土人情编一些打油诗,在打发时间之余,也记录下家乡的一切,家乡的美。

  近年来,庄爱平陆续为闽侯甘蔗、白沙、荆溪等乡镇写了不少打油诗,而她最满意的莫过于《碎讲南屿》这一首。“这首诗是我最满意的一首诗,从构思到创作,到修改,再到现在的定稿大约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庄爱平笑言道,她说,自己在《碎讲南屿》一文上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说是数易其稿也毫不夸张。“虽是打油诗,也要做出学术的味道来,所以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字词、史实,我都是一再斟酌,确保不会贻笑大方。”

  谈及这首福州话打油诗的创作初衷,庄爱平颇为感慨地说:“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相连,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家国情怀’,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爱国爱家乡的心理,懂得并欣赏国家的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文化就是对国、对家的一种爱。”庄爱平之所以想写这样一首打油诗,还用福州话给它唱出来,也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它了解家乡的文化。她表示,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这类诗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比较朗朗上口,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并口耳相传。

  贵人相助

  累积沉淀方得始终

  在《碎讲南屿》的创作道路上,庄爱平说,有这么两位“老师”给了她极大的帮助。其一是闽侯县教师进修校的方升初副校长,另一位便是县政协文史办的林展飞主任。

  “我跟方老师都是闽都文化爱好者,平时在微信群上就经常相互交流。他在闽都文化知识这方面的造诣很高,尤其是福州话的发音非常到位。《碎讲南屿》这首诗虽然我在给他看之前,已经编好初稿了,但还不够全面。后来,方老师看过后,跟我说‘既然写了,就要完整,给后人以纪念’,同时细心地给我提供诸如《元峰村志》等各种素材,我才得到机会完善这首诗。最后,我们在用福州话录这首诗时,他针对我读不准的地方,还非常耐心地纠正。”庄爱平回忆说。

  至于林展飞老师,庄爱平表示他是一个极为严谨的人,作为县政协文史办主任,他熟悉闽侯各个乡镇的情况。例如,庄老师在《碎讲南屿》初稿中曾写到“尧沙村民全姓唐”,林展飞老师考虑到村里有小部分人不姓唐,最终提议这句改为“尧沙村民多姓唐”。另外,诗中写的“六月溪边阿蛴叫,荔枝倒影美人照”这一典故便是他提供的,这两句话可谓是极富画面层次美感了。

  “这段时间跟方升初老师和林展飞老师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会继续通过学习积累沉淀,不断充实自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继续用打油诗记录家乡的美。”庄爱平老师说。

  (闽侯乡音记者 林世彬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