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创办在南屿的“省闽中”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1-06 15:23:01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福建省立闽侯中学全体员生工友合影。

  “省闽中”是简称,全称是福建省立闽侯中学,创办于1950年7月,是当时闽侯公署领导下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生员来自闽侯公署所辖的十县学子。

  陈亨源

  陈亨源关注“省闽中”建设

  陈亨源(1901~1950),今长乐江田镇南阳村人。他家境贫寒,志存高远,白天随父挑贩营生,夜晚投乡塾苦读,后考入长乐培青中学,旋因生计所迫辍学,打杂学医,其间报读上海、浙江两地高等医科院校函授,未已即挂牌行医。他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即变卖诊所,充作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投身革命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是闽中党组织及武装力量的卓越领导人。

  1941年,闽海第一次沦陷,陈亨源迅即组建福长平抗日游击大队,率队转战闽中沿海,令敌伪闻风丧胆。在著名的琅尾港伏击战中,歼灭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等官兵42名。但此役也暴露了他的身份,敌伪通缉要活捉他。他把妻子送到上海当保姆,自己在南屿溪里山领导闽中游击队进行斗争。敌伪知道后,便在南屿街张贴悬赏布告,称活捉陈亨源大大有赏。南屿群众看了布告,敢怒不敢言,一夜之间将布告撕得一干二净。三年中,他和饶云山先后在南屿建立了接头、通讯、联络、接待、护送等网点。这些网点有南屿街新桥弄的接头点,官塘仙宗寺的通讯联络点,弯口村的接头点,蓬莱村的带路、留宿点,过溪村的接头联络点,五都王庙水磨坊的接头联络点,水上运送点等。各网点负责同志工作十分小心,没有暴露,省市领导在南屿活动都很顺利,得到了上级的赞扬。

  陈亨源和闽中游击队在南屿活动,如鱼得水,出入无所忌。这得赖于南屿群众对陈亨源领导的溪里游击队的拥护和支持与倾向于革命的国民党南屿区党部书记程炳南的暗中帮助。陈亨源通过游击队联络员刘福福和交通员黄炎俤从程炳南手中弄到了许多不留底的身份证,四处活动,十分方便,不受阻挠。1944年10月,福州再次沦陷,陈亨源、黄国璋秘密组织南屿群众举行抗日示威游行。由于叛徒的告密,游行队伍行至南屿私立黄花岗中学门口时,陈亨源被福州保安团便衣盯上,机警的他见有人在背后盯梢,便迅速溜进西来庵。尼姑见他入庵,便迎上前问:“施主,遇到麻烦了?”陈亨源点头称是,尼姑二话没说就掀开庵堂里的地窖板,叫他跳进去。当盯梢的便衣进庵时,陈亨源早就从地窖暗道跑往太平山了。事后,陈亨源对游击队员说:“南屿群众真好!连尼姑都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抗日。革命胜利后,我们要回报南屿人民。”

  1950年1月,陈亨源任闽侯公署专员。同年3月,闽侯公署创办福建省立闽侯中学,陈亨源电令闽清中学搬迁至南屿建校。他动情地说:“南屿是个好地方,也有条件办完中,太平山是最佳的选址。南屿人民为支持革命斗争作出了许多贡献,我们欠他们的情能不还吗?”

  当年5月,在任上工作的陈亨源因长期艰苦的地下斗争生活,积劳成疾,病重住院。其间,他十分关心“省闽中”建校的进展。6月初,五区区公所(当时南屿为闽侯县第五区)领导人杜光辉、柳荫堂及老区基点村代表前往医院探望陈亨源。陈亨源在病榻上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好,叮嘱他们要全力建设新中国,建设新南屿,建好“省闽中”,造福南屿人民。8月28日,陈亨源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南屿群众潸然泪下。

  太平山建校

  太平山是旗山钟灵毓秀的支脉,海拔不过百米。邑人皆称其是旗山旗带的终落点,风光旖旎,林木苍翠,山巅平坦,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群众呼其两屿(南屿与北屿)父亲山(太平山是两屿的制高点,故名);山下有“溪水明于锦,层波映不穷”,水流清澈见底、水质洁净清甜的锦溪(亦曰锦江),群众谓其南屿的母亲河;山麓下、河岸上,有1939年南屿乡绅名士创办的私立黄花岗中学,尚留下一座完好的两层四间的校舍,附近还有泰山堂、西来庵等……当时,国家物力财力不足,“省闽中”都将这些可利用的寺庵、房舍作为校舍使用。林长贤校长在陈亨源指导下迅速建起了“省闽中”,学校将原黄花岗中学留下的校舍命名为新生楼。

  53届校友、闽侯八中政治处原主任刘德臣老师说:“经过两三年建设,太平山先后建起了和平楼、团结楼、实践楼,并建了一个大操场、两个小操场。在建大操场过程中,除全校师生外,还有校外部分群众也参加了义务劳动。南屿街农妇杨幼俤为了大操场的早日建成,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家属对此无怨无悔,令师生群众无比感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951年至1954年6月,“省闽中”除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外,每天早晨从6点到7点都开大喇叭广播,播放红色经典歌曲,如《歌唱祖国》《东方红》《志愿军战歌》《解放军首届运动会会歌》等。那时,太平山上大喇叭一响,山下方圆数里的群众都能听得到歌声,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许多歌曲。每学期,公署电影放映队都会来校单机放映16毫米胶片的黑白影片,如《白毛女》《钢铁战士》《八女投江》《鸡毛信》等,并邀请群众进校观看。

  “省闽中”每年在元旦、五一、国庆等节日前后都会举行文艺演出。校文工团有节目,班班有节目,节目均结合当时的反匪反特、抗美援朝、扫除文盲、宣传婚姻法等社会热点问题。54届校友、闽侯县法院原院长林宝栋告诉笔者:“在宣传婚姻法期间,师生同台演出了闽剧《钗头凤》。那演技、舞美、音乐,不亚于专业闽剧团,群众看了,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大家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省闽中,了不起,真个好样!’”

  新编的《闽侯县志》记载,“1950年10月4日至6日,闽侯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南屿(省闽中)召开,有运动员130人参加。举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比赛”。

  升学率名列前茅

  “省闽中”以雄厚的师资、严谨的校风、优良的学风与艰苦奋斗精神而著称。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关怀下,逐渐成为一所有声望的学校,当时高考升学率名列省市前茅。1950年至1954年,每年高考录取率均达98%以上。不少校友还是全国及省市县乡得力的领导干部,涌现了多位有名望的专家、学者、英模。

  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将军1名、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等等。其中较为有名的有:

  52届校友鄢茂炎,教授级工程师,曾任福州市科协主席、党组书记。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与生产,从事核工业科研与生产28年,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防工业尖端科技成果奖,还入选《世界名人录》。

  53届校友方忠炳,教授,曾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53届校友许居衍,著名微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工作者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业绩入录《美国拜伦人物志》。

  53届校友许月容,福建师大医院副主任医师,针灸专家,中国国际名医名人联合会会员。1985年,我国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针灸专家,当时李鹏总理访博时曾接见过她。

  54届校友陈珠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曾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多位专家学者,不作赘述。

  “省闽中”的前世今生

  “省闽中”的前世是省立闽清中学,借助南屿私立黄花岗中学发展,今生是闽侯第一中学(简称“闽一中”)。1954年,“省闽中”高中部搬往闽侯城门黄山,更名闽侯第一中学。

  后来,留下来的“省闽中”初中部,与原在洪塘的闽侯第二初级中学合并,定名为闽侯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闽侯第三中学(简称“闽三中”),1969年曾更名为闽侯南屿中学,1980年复名为闽侯第三中学至今。

  “闽一中”和“闽三中”在文革前高考成绩都名列前茅,多次夺得高考红旗。

  (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