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人物专栏 >> 正文

黄才女著作等身 与冰心齐名文坛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4-18 11:07:07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庐隐故居。

  庐隐(1899—1934)原名黄淑仪,学名黄英。庐隐是她的笔名,取隐去庐山真面目之意,是她1925年发表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用的笔名。后以笔名名世,如遇有人叫她庐小姐,她只是微笑着接受。

  庐隐一八九九年五月四日出生于福州城内南后街黄宅,祖籍南屿岭东村。祖父黄瑞霖,父黄宝英,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母力氏。力氏之兄力钧为清末民初福州名医,曾为慈禧、光绪看过病。

  庐隐出世时,恰逢外祖母去世,故被视为不祥之物。且爱哭,脾气拗傲,遭父母众兄嫌恶。二岁时,长了一身疥疮,奶妈看着可怜,将她抱回乡下抚养。半年后,不仅疥疮全好,身体也强壮了。三岁时,父亲当了湖南省零陵知县,她随父母到湖南,一路啼哭,父亲气得差点将她扔进河里。6岁时,父亲病逝,随母兄投奔时为农工商部员外郎兼保惠司郎中的胞舅力钧家。七岁开始在家里学古文,启蒙教师是只会读女四书的姨母。九岁被送入北京女子慕贞学院,十三岁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实验小学、河南开封女子师范任教,直到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读书。

  庐隐的身世非常可怜。因她降生这一天,正是外祖母去世之日,迷信的母亲不喜欢她,使她得不到母爱,由出身贫穷的奶妈哺育长大。启蒙教师姨母,常常把她反锁在屋里诵读。父母的偏爱,使她常常受到兄弟姐妹的不平等待遇,常常是穿姐妹们穿过的东西。姐妹若有争吵,她就受到责罚。父母亡故后,学费无着落,师范未毕业即中途辍学,全赖自己努力在各地教书,有了相当的积累始能升入女高师继续求学。

  1916年,庐隐与邻居林鸿俊相识,基于相互同情发展成为恋爱,这是庐隐的初恋。后她觉得林鸿俊思想平庸,对人生看法与她一天天相去甚远,感情也渐恶化,终于在1921年与林鸿俊解除婚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庐隐积极投身到爱国学生运动中,认识了北大学子郭梦良(郭此时在故乡福州郭宅村娶有妻子林瑞贞)。由于志同道合,接触较多,两人不觉竟成良友。郭梦良不但学业精深,且品格高尚,益使庐隐心折,由友谊进而为恋爱,与有妇之夫相恋、结婚,但不获郭家认可遂使她备受屈辱。1923年,她与郭梦良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婚礼。1925年10月,郭梦良患肺病去世,剩下她一个寡妇和不满周岁的婴儿。她在福州,受到婆母与丈夫前妻的唾骂,甚至拳打足踢等种种虐待。庐隐忍气含泪地把丈夫安葬后,就带着女儿到处飘泊,最后又回到北京。但她精神陷入了巨大的危机,终日饮酒,悲观不已。1928年,庐隐认识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李唯健后,精神状况才开始好转。但李唯健年龄比她小十岁,所谓“小丈夫大寡妇”,使她内心常受痛苦的煎熬。1930年8月,她与李唯健东渡日本旅游结婚,次年生下了一女。1934年5月13日,她怀孕生产,为节约费用,未进医院,仅以数十元代价雇一助产女士来家伺候。由于手术欠佳,流血不止,后送入上海大华医院,终因不能及时抢救而逝世,年仅三十五岁。安葬在上海公墓。遗下的两个女孩,大的10岁名薇萱,小的3岁名瀛仙。

  1919年,庐隐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思想影响下,积极投入了五四运动。由于她天性外向,又富有辩论力,被推选为女高师福建同乡会代表。同年11月16日,日本在福州枪杀爱国学生的暴行传到北京后,旅京闽籍学生组织了福建学生联合总会,声援福州学生运动,庐隐当选了学联副主席兼任《闽海》杂志编辑。不久,她联合了十几位志趣相投的在京福建学生组织了秘密团体“社会改良派”,倾向社会主义,后来忽然主张国家主义,并正式加入了曾琦、李璜所倡导的国家主义集团。

  “五四”运动后,庐隐开始了文学创作。文坛巨匠茅盾对她作这样的高度评价:“‘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革命性的社会题材,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庐隐的同学,作家苏雪林说庐隐:“天资聪敏,功课成绩总列在优等。每遇作文时,国文教师发下题目,别人低头苦吟,或终日不能成一字,庐隐坐椅子上,低着头,侧着身,飕飕笔不停挥,顷刻一篇脱稿”。

  1920年,她创作了揭露金钱社会黑暗的短篇小说《一个著作家》。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对该文颇为赞赏,经他介绍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了此文,后她由郑振铎、茅盾引荐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了《小说月报》的撰稿人。

  1925年,庐隐的第一篇小说《海滨故人》,以写学校学生生活为主,一般中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为中学生所欢迎。同年《惑人的悲哀》被译成德文,《郭君梦良行状》问世。

  1926年,她以福州女子师范手工教师李秀贞的遭遇,写了小说《时代的牺牲者》,揭露了社会的婚姻问题。

  1926年,她在福州鼓岭避暑时,写了《房东》,撷取鼓岭一家房东的日常生活,描写一位山村妇女的形象。

  1928年,她以与她同命运的女友石评梅为模特写了小说《象牙戒指》,同年中篇小说《归雁》,散文《被的奇迹》发表。

  1930年,她根据自己与李唯健到日本进行旅游结婚为素材,写了散文集《东京小品》。同年发表有中篇小说《女人的心》、《地上的乐园》等作品。

  1931年,她完成了反映上海“一·二八战争”的长篇小说《火焰》。作品讴歌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批评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外妥协的态度。

  以后一个时期,庐隐主要以杂文为武器,针对时弊,为饥寒交迫的贫苦群众呐喊,如《监守自盗》、《代三百万灾民请命》以及继续为女权呼吁的《花瓶时代》、《男人和女人》、《今后妇女的出路》等。

  庐隐在她三十五年的短暂一生中,为新文学奉献了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曼丽》、《玫瑰的刺》,散文、短篇小说集《寻海潮汐》、《东京小品》、《庐隐选集》,长篇小说《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火焰》,书信集《云鸥情书集》,自传《庐隐自传》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笔名冰心、男士等,长乐横岭人。是我国文坛巨匠,与庐隐、林徽因是我国“五四”时期,福州的三大才女。她创作涉及新诗、小说和散文等领域,且多有成就,为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力》、《去国》、《冬儿姑娘》,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关于女人》等。《繁星》、《春水》,曾被公认为小诗的楷模。

  庐隐与冰心都是作品等身,她俩的写作时代几乎同期,因此人们每每将庐隐与冰心相提并论,故有“与冰心齐名”之谓。

  (柳振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