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爱洒寒门 21年助万名学子圆梦

http://www.mhnews.com.cn  2016-12-30 11:46:19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作为福州本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平面媒体,福州晚报一直秉承优良传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福州晚报坚持了21年的“爱洒寒门·希望圆梦”助学动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福州晚报记者深入了解学子们的家境,精心筛选捐助对象。许多爱心人士与企业参与捐资助学,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21年不忘初心助万名学子完成学业

  口述人:李晖(福州晚报“助学动车”记者)

  从1996年开始,每逢高考结束,福州晚报就与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大型助学活动。记者的足迹遍布福州各县市区,深入了解寒门学子的家庭境况。许多爱心企业与人士看完报道后纷纷参与捐资助学。

  21年来,“助学动车”帮助约1万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如今,“爱洒寒门·希望圆梦”助学动车已成为福州晚报一年一度的常态性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回顾这些年的助学历程,学子们进取拼搏的精神常常打动我。贫寒的家境没有束缚孩子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他们自立自强,拧螺丝、摆地摊、洗餐盘攒学费。受助的学子们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不忘工作后回报社会。

  助学这些年,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幕幕奉献爱心的助学往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侨在长乐机场登机前看到寒门学子的报道,立即与朋友联系,让朋友帮他先汇钱过去;年逾古稀的仓山居民林先生,从2007年开始,用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铺平了2名寒门学子的大学之路;福州晚报2009年助学动车中报道闽侯大湖乡5名学子家境困难,福建宏途渣土运输有限公司慷慨解囊10万元,包揽了他们4年的学费;福建喜盈门慈善基金会从2010年开始,出资60万元资助30名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为了助学,陈奋武、宋展生、陈初良等我省著名书画家,倾情挥毫,把拍卖作品所得全部捐献……

  还有很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广大寒门学子铺平求学路。“爱洒寒门·希望圆梦”助学动车新年将再启程,它将集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完成“大学梦”。

  企业捐助四年学费她选择深造服务社会

  口述人:陈梨花(西安医学院2010级本科生,宏途公司捐助学子)

  我奶奶生病后不久就去世了,我连她老人家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所以,2010年高考后,我填的所有志愿都是学医,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一方面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收到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家人喜忧参半。我家在闽侯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几亩地种的稻子,卖不了多少钱。奶奶生前治病还欠下几万元债务。

  当时我爷爷的意思是,每年5000多元的学费太贵了,家里实在负担不了,我弟弟那时也快上初中了。家人问我愿不愿意辍学打工,以后资助弟弟上学。

  爷爷的想法我其实能理解,村子里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重,也发生过女孩考上大学后因为经济原因辍学的事。我爸妈其实很支持我继续学习,大山里的孩子想改变命运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可我奶奶之前治病,已经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他们当时也实在是借不到了。

  眼看着就要辍学了,我真的不甘心。很幸运,福州晚报助学动车的李晖大哥知道我的情况后,写了一篇报道登在报纸上。福建宏途渣土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如看到我和另外4位同学的消息后,拿出10万元,每年资助我们每人5000元,直到大学毕业。

  爸妈听说有人资助我上大学,逢人就说,这事在村里都传开了。他们让我认真学习,工作后要好好报答人家。

  我也一直没忘自己能上大学是爱心人士的资助,也决定把这份安心传递出去。所以一上大学,我就参加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伍,去敬老院、乡村小学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我们还会去陪伴自闭症儿童。

  去年,我本科毕业后考回家乡,成为福建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的研究生。今年,我弟弟也考上大学了。感谢父母的努力、福州晚报及宏途公司的帮助让我走到今天。因为继续求学的关系,我可能暂时没办法像其他同届那样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但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好事,我都会努力去做,现阶段唯有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取以后回馈社会。

  接受资助后成为园丁她把爱回馈给孩子们

  口述人:陈少敏(福建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生,喜盈门基金会捐助学子)

  我那年高考考了574分,成绩还可以,但我第一志愿填报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当时是觉得学校不能太远,不然路费得花不少钱。

  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不好。从我读中学起,爸爸就外出打工了,妈妈留在家照顾我和患心脏病的奶奶。爸爸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家里住得离铁轨近,火车一经过,木头结构的房子就摇摇晃晃。一下大雨,村里的人就会来我家组织转移。

  十五六岁开始懂一点事了,我发现爸爸的脸色越来越差,妈妈他们不愿意和我说,怕我担心。我后来慢慢明白,爸爸在工地上吸了太多粉尘,伤了肺,干不了重活。但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只能继续外出打工。

  从那之后,我开始发奋学习,一定要考上本一。

  高考后对完答案,心里其实有了底。我想靠自己筹学费为家里减轻负担,暑假后就在闽侯做几份家教。成绩出来后,福州晚报记者报道我家的情况。喜盈门慈善基金会看到报道后承诺会帮忙解决我大学四年的学费,同批的受助学子有30人。父母得知有企业资助我上大学时都不敢相信,奶奶更是连说遇到贵人。

  当时很多爱心人士看到报道后都想要帮助我,但我觉得大部分人的家境也不是太富裕,还要拿一部分钱来资助我,我心里很过意不去,都一一拒绝了。毕竟学费已经解决了,生活费我可以自己找份家教类的工作,勤工俭学,问题不大。

  去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仓山一所小学当老师,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努力把自己得到的爱和帮助都回馈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工作后,经济也宽裕了一些,遇到公益活动、慈善捐助,我都会尽微薄之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福州晚报 记者 桂丹/文 石美祥/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