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父亲,您在哪儿?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9-05 17:02:06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田兴华认真记录下林祥周诉说的每一个细节。 林鑫 摄

  田全仁在华东军区获得由陈毅司令员等领导颁发的三等功奖状。陈枫 摄

  田全仁烈士的军功章。林若野 摄

  田全仁烈士的遗物。林若野 摄

  8月29日,一位老人从湖南长沙来到闽侯,他此行有一个心愿:希望通过找到父亲当年的战友,寻找父亲生前的照片和牺牲的地点,他叫做田兴华,是一名志愿军烈士遗孤。今年已过七旬的田兴华,曾在湖南省军区党史办工作,转业后到湖南省档案局任《档案时空》杂志社社长。然而,就是这位和历史档案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子……

  爸爸去哪儿了

  四五岁时,看见别人都有爸爸,自己却没有,田兴华曾好奇地问母亲:“我的爸爸去哪儿了?”在田兴华的记忆里,每当自己问到此事,母亲只是一边垂泪一边含糊着回答:“快了,快了,再等等……。”当时年幼的田兴华,怎么也想不到,这一等就等了六十多年。

  田兴华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叫田全仁,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军区25军74师222团一营机枪连任军械上士,后任给养员,当时年龄27岁。1952年6月10日,根据军委命令,25军撤销,该军74师划归志愿军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13日,在五圣山平康前线进攻和防守 “432.8” 高地时,田全仁负伤被送入野战医院,最后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

  田全仁牺牲之后,所在部队将其遗物寄回了家乡,家人才知道他已经牺牲了。田兴华记得,从那之后,同乡的大人们都说他们家是“烈属”。年幼的他,当时并不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只有一个隐约的感觉:“父亲不会回来了。”那之后两年,身心俱疲的母亲也撒手人寰,八岁的田兴华成了孤儿。

  “母亲去世后,我被县里的一个干部抚养了几年,最后被小叔领回家抚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了解了关于爸爸的事情。”田兴华感叹道,到了二十岁,自己抱着继承父亲遗志的想法应征入伍,没想到却因为个子不够高,不符合征兵的条件,被部队拒之门外。不愿放弃的田兴华一咬牙,带着父亲的烈士证书、军功章等遗物直接找上了来家乡征兵的军队领导。“军队领导一看我是烈士子女,立刻表示根据政策特招我入伍,还连连说:‘欢迎英雄的子女到我部参军’,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了身为烈士后代的自豪。”田兴华感慨道,就这样,田兴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1968年到1986年,整整十八年,田兴华一直在部队服役,之后又转业回地方,担任了湖南省档案局《档案时空》杂志社社长,直到2008年退休。

  漫漫“寻父”路

  退休后,田兴华经常回家乡辰溪县,听还健在的长辈讲父亲的故事。“村里好多长辈都记得父亲,说他是个刚烈的汉子,当年母亲刚怀了我,地保来村抓壮丁,父亲不愿意为反动派卖命,争执中打伤了地保,跑到徐州加入了解放军。”提起父亲当年的豪举,田兴华满是自豪。他说,随着年龄渐长,自己对父亲的思念越发激烈了,2011年底,他决定开始寻找父亲的“痕迹”。

  “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父亲就参加革命去了,后来更是牺牲在朝鲜,我连他长什么样,埋在那里都不知道,我一定要‘找到’父亲,在记忆里嵌入他的痕迹。”在记者询问其“寻父”的初衷时,田兴华如是言道。

  可是,究竟该怎么找呢?由于田全仁烈士所在的部队早已经整编了,想要找到线索犹如大海捞针,田兴华一开始只能不断写报告、查资料、寻证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申请材料一路从县、市民政局,送到湖南省民政厅,他甚至还去过民政部。“我曾到民政部汇报父亲的情况,希望可以得到父亲在朝鲜的安置地线索,接待我的同志,知道我是烈士后代,很认真地看了材料,还承诺一有消息就通知我,央视‘等着你’栏目组也专门为我做了一期节目,介绍了我的情况,号召社会大众一起帮我找爸爸。”田兴华说,一路走来,他见识过很多感动,人们对 “革命烈士”的敬意,让田兴华倍感欣慰,也支撑着他一路走下去。

  希望的点滴

  “今年7月左右,我在网上搜索资料,查到父亲当年所在的74师222团赴朝参战前,是驻扎在福州市闽侯县周边的,我觉得这里应该会有父亲当年的战友,便抱着一线希望来了。”田兴华笑着说,自己来闽侯,其实也有一丝“碰运气”的想法。

  令田兴华万万没想到的是,刚来闽侯的第二天,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以及竹岐乡等部门的安排下,他竟然见到了和父亲一个团的战友陈礼源、林祥周两位老志愿军,见到父亲的战友,田兴华激动地不能自已,见面时一直和两位老人攀谈,问他们关于朝鲜战场上的记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两位老人都年过九旬,且和田全仁烈士分属不同的营连,故而对他并没有多少记忆。“我已经很满足了,寻亲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父亲一个团的战友,在他们身上我隐约也能看到些爸爸的影子。”田兴华激动地说。

  就在田兴华以为自己将带着遗憾返程之时,闻讯赶来的老志愿军周祯荣,通过田兴华的描述,判断出田全仁烈士应该是被埋葬在金城烈士陵园。“我抗美援朝的时候当卫生兵,经常送伤员去后方医院,根据田全仁的情况,我判断他当时应是被送往了九兵团医院,53年那里收容了平康前线和‘432.8’高地送下来的伤员,我本人就护送过好几个呢,而那儿牺牲的烈士多葬在金城烈士陵园。”周祯荣如是说。得知父亲可能的埋骨地,田兴华非常激动,连连表示一定去现场看看,在那里祭奠自己的爸爸。

  “来闽侯这几天,当地部门都很热情的帮助我,周老先生还给我提供了好几个健在的222团老兵的线索,并答应帮我联系,一确认有消息就立刻通知我。”田兴华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得到了父亲整编后部队如今的地址,对方也表示欢迎他去寻找线索,他相信有了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自己一定可以“找到”爸爸!

  朋友们,如果您有田全仁的相关线索,或者认识他的战友或战友的后人,请与联系闽侯乡音电话22077110,您的关注和援手,都将成为田兴华老人希望的点滴,帮助为国捐躯的烈士寻得“回家”之路。

  ■新闻链接

  从1951年7月开始,朝鲜战争就形成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复杂的斗争局面。至1953年1月,美国已经在朝鲜损失了10余万兵员,直接军费开支150亿美元,间接军费开支达到800亿美元。沉重的军费负担和巨大伤亡,使得美国民众厌战情绪高涨,因此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希望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体面地结束战争”。

  此时,美国与南朝鲜当局的矛盾也开始暴露,因为停战一旦实现,李承晚当局以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就成为泡影,故而李承晚当局对停战协定持强烈抵触态度,并借机向美国漫天要价,阻碍停战谈判进行,这种严峻的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为加深美国和南朝鲜李承晚当局之间的矛盾,给以李承晚更大压力,争取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经彭德怀建议,毛泽东于6月21日晚决定在停战前再给以南朝鲜以军事打击,据此,志愿军调整了作战计划,组织进行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作战行动(即金城战役)。

  经过充分准备,志愿军于7月13日21时发起金城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突破防御,攻占金城以南突出部地区,攻打432.8高地的战役既在这个时间段里。13日21时,第20兵团各部及第9兵团第24军,在1000余门火炮支援下,向对方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突击,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14日零时,第9兵团第24军歼灭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军2个营、4个连另1个营大部,继之向桥田里、432.8高地发展进攻。至14日13时30分,第24军终于占领了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了上、下九井间公路。至此,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经21小时激战,占领了对方3个多师的防御地带,歼敌1.4万余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了战役第一阶段任务。

  据战后统计,金城反击战役,志愿军共计歼敌52880人,其中俘敌2836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5倍。击毁敌机85架、缴获1架。缴获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及其他战利品。金城之战是抗美援朝中最后一战。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林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