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游子回国再踏寻亲路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3-21 10:20:1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民俗园内,林志强向李光辉讲述民俗文化。

  农家大院挑水雕塑勾起李光辉儿时回忆。

  本报曾两期刊登报道帮助李光辉寻亲。

  李光辉出生门诊券。

  林志强与县外侨办工作人员在查阅相关资料。

  马尾亭江老家。

  闽侯新闻网讯 上期本报刊发《“爸妈,您们在哪里?”》后,在全县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各媒体纷纷转载,林志强先生也不断收到提供线索的电话,遗憾的是都与现实情况差距太大。上周,思亲心切的李光辉登上回国的班机,在县外侨办和林志强的安排下再踏寻亲路。对于李光辉此次回国的寻亲之旅,本报的安排颇具匠心,上午安排逛闽都民俗园,边逛边聊,寻找儿时回忆,下午去马尾亭江镇,直接拜访养父母,询问相关细节。

  民俗园 寻找儿时回忆

  闽都民俗园位于闽侯县城新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突出农耕文化,重在再现和体验,展示福州地区明清时期的民俗文化。3月17日上午,一到闽侯,记者就带李光辉参观了闽都民俗园登高楼、闽风集萃馆、农家大院、四季农田等处。一路上边走边聊,交流着寻亲的细节。“小时候我也睡过这样的床铺。”在闽风集萃馆,一张民国时期的床铺引起了李光辉的注意。铁犁、蓑衣、斗笠、竹制食盒……一件件熟悉的物品勾起了李光辉儿时的回忆。“小时候我也这样挑过水。”兴趣盎然的李光辉在农家大院的挑水雕塑前摆出了挑水的动作。“听说我的亲生父母是闽侯的农民,他们以前应该也是这么生活的吧。”时过境迁,李光辉魂牵梦萦的故土不知在何方,看着闽都民俗园里可能与亲生父母生活情况相似的场景,他忍不住说道,“如果他们还健在,是不是也同样在思念着我呢?”

  如今,李光辉已经年过五旬,已为人父的他更加懂得亲情的可贵。14年来,他的寻亲梦从未断过。“寻找亲生父母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他们当时家境比较困难,把我送给别人领养实属无奈。又或许,他们是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我都不会怨恨他们,只想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健在,过得好不好。希望你们能再帮帮忙,圆我的寻亲梦。”李光辉说道。

  亭江镇 拜访养育父母

  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中午十一点多,记者顾不上吃饭,跟着李光辉来到马尾区亭江镇东街村老家,拜访了李光辉的养父母李老先生和欧阳女士。据欧阳女士回忆,自己是1966年9月28日从马尾来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小孩一出生就不幸夭折。当时,李光辉已经出生4天,他的生母就住在隔壁病房,由于没钱缴医药费,整天都在她病房闲逛。与她同病房的是一位来自长乐猴屿的产妇。那个猴屿产妇她认识,目前在美国,但也查询不到想要的信息。由于家境困难,李光辉的亲生父母迫不得已将小孩交由自己抚养。双方互留字据,以便日后相认。

  “纸条是否还在,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记者急忙追问。

  “当时李光辉养父还在香港,因为婆婆有交代,不能告诉其他人,所以他们给我的字据我没留着,也没看上面的内容。我给他们的字据大概是巴掌大小的纸张,写的是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因为不舍,怕孩子养大回去找亲娘,当时,我留的是虚假信息,实际地址应该是马尾区亭江镇东街村。”欧阳女士如实回答道。

  “对于李光辉的亲生父母,您有什么印象?”记者再次询问。

  “隐约听到旁人提起,他们似乎是闽侯白沙一带的人,因为难产,还是用担架送到妇幼保健院来的。生产的时候,只有丈夫一人在医院陪着,没有看到其他家人。夫妻二人穿着朴素,应该是农民。”欧阳女士告诉记者,李光辉和他的生父长得十分相像,如果在路上碰到,她肯定能认出来。

  在与欧阳女士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李光辉生母当时已有三十出头,生育过男孩。因家境困难,迫不得已将小孩交由欧阳女士抚养。当时抱养孩子的举措是欧阳女士的婆婆与当年在医院当护士的一位熟人一手撮合而成的。而欧阳女士的婆婆已去世多年。关于这名护士的信息,只知道她姓陈,如果还健在,也已经八九十岁了。此外,关于李光辉亲生父母的情况依然没有可靠的消息。

  “养母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她总担心我找回父母后会疏远与她的关系。其实找亲生父母只是想了却自己的一番心愿尽一份孝心,我很想知道他们是谁,是否还健在,过得好不好。即使找到了,对于养父母还是一样的孝顺。”李光辉告诉记者。寻亲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这都难以阻挡李光辉对亲情的渴望,他始终抱着一丝希望在茫茫人海中不断寻找着……记者也在此呼吁,如果您知晓李光辉家人的相关信息,可联系林志强13705975757或拨打本报热线0591—22077110提供线索。

  (闽侯乡音 记者 王立强 洪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