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岐半岭:打造独特船厝文化 重现水上集市
http://www.mhnews.com.cn 2018-01-12 14:49:06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闽侯新闻网讯 近年来,竹岐乡半岭村通过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建设,乡村面貌发生很大改变。如今,村两委又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半岭特色的船厝文化,希望重现当年水上集市的繁华。
注重生态保护 打造宜居环境
近日,记者走近半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建设给这里带来的点滴变化。三格式化粪池的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环境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以前各家的化粪池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就是挖个土坑,简陋的很!”经营杂货店的许宝英阿婆说,由于没有污水处理管道,过去家中厕所排出的污物都是直接流向屋外的茅坑。每次遇到大雨,茅坑内污物外溢,直接排到临近的小目溪,污染了环境且恶臭难当,村民们苦不堪言。如今,半岭村完成了三格式化粪池的改造,这种化粪池的第三格与接入村民家中的污水处理管道连接,经储存、沉淀、发酵三格式无害化处理后的厕所污水可以直接随着管道排出,较好地起到杀灭虫卵及细菌的作用。“这样经过处理的污水基本无害,可以直接排入溪中而不造成污染。”半岭村支部书记黄宗明说。
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之前因尼泊特台风而严重损毁的沿溪护岸如今也已经修葺一新,成了一条生态栈道,栈道一直延伸到隔壁的火炬村,随处可见村民们休闲健身的身影。村民岳松清作为村里的河道管理员,每天都会沿着这条栈道来回巡视,他见证着半岭村的每一项变化。他告诉记者,生态栈道沿着小目溪修建,既是护岸也是散步的地方,如今这里水质干净了很多,除了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提升的成果外,村民良好习惯的养成、政府对畜禽养殖的整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污染源没有了,水质清澈空气清新,大家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一到晚上,栈道上十分热闹!”岳松清笑着说。
古老船厝是不少老半岭人的乡愁
跟随岳松清的脚步,前行数百米便能看到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轮船厝,这是全省仅有的两个轮船形态民国建筑之一。两年前,记者初次见到古厝时,这是一座因为风雨的侵蚀而破损较为严重的老建筑。
如今,这座安静“停靠”在溪边八十多年的破旧“嵩艇”,已经在悄然间换上了“新装”(如图),“新装”的打造者就是船厝的主人岳孝伟。他的修复规划,就是要在保留轮船厝原来的面貌的同时,导入相关的船政文化,让这座古老的船厝焕发“新生”。 “船厝的二楼,我打算和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弄成一个乡村艺术图书馆,让村民游客在这里参观。而一楼弄成一个小会所,可以泡温泉休息,同时做一个多功能的展览室。”岳孝伟告诉记者。
岳孝伟回忆说,轮船厝作为古村半岭曾经的名片,见证了这个小目溪畔的小山村在水路昌盛时期的繁华。而这份繁华也成了不少老半岭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他告诉记者,通往半岭的县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修建的。之前,小目溪是半岭村及周边村子通往县城最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借由这独特的区位优势,他的祖父岳世钦打造的轮船厝,以之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水力发电站。“水电站白天碾大米,晚上照明。船厝所在的码头也成了整个流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集市,如今众多像我父亲一样老年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也对当年半岭的繁华充满怀念之情!”岳孝伟说。
精心打造 古老船厝将重现昔日水上集市繁华
在各村都在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如何建设一个能够“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呢?为此,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围绕这座古老的轮船厝做好发展文章。
“在建设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组织村民讨论,大家都觉得把船厝修复好、把周边的景观配套好,打造属于我们独特的文化,是促进半岭的发展的一项‘妙招’。”提及打造船厝文化的初衷,半岭村主任岳孝森如是说。
如今,古老的轮船厝已经完成了外立面的修复,正进行内部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景观的建设。“旁边八十年代的房子,打算建设民宿酒店,让游客可以过来参观。”“船厝门口,我们打算建一个直径五米以上的大水车,重现当年水利发电的情景,也成为一个溪边的风景。”“堤坝这边装饰上船锚、救生器之类物件,将整个堤坝还原成当年那个盛极一时的码头。”在船厝边上,岳孝伟如实向记者描绘着自己的构想。他说,整个计划预计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
河岸景观带已初现雏形,用来展示码头文化的小目溪经过整治也干净了许多……如今,村民们的许多美好构想正慢慢变成现实,未来,这个古老的轮船厝将重焕光华,见证昔日水上集市的繁华。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