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读懂征迁故事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6-06 10:45:5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闽侯新闻网讯 今年初,县城旧城改造(二期)项目启动,第一批征迁范围涉及五福、化龙、三英、长江、双池5个村和县委党校等地块,被征收户1000多户约4800人。至目前,首批征迁已累计签订协议1499户,完成征收总户数的98.3%,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闪亮成绩单的背后,不但有群众无私的配合,更凝聚着各级部门一线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他们靠前推动、现场解难,全力推进征拆工作,涌现出一批征拆工作的“能人”。近日,记者走近那些一线工作者,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为征迁
村支书带头做表率
征迁之所以难,就在于如何“一碗水端平”,围绕房屋面积和补偿安置,错综复杂的交涉协商,不仅关乎征迁户的利益,更决定县城旧城改造(二期)项目的进度,也吸引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坚持带好头,不突破底线,不搞特殊化,征迁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甘蔗街道化龙村党支部书记洪鼎如这样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这是洪鼎如在此次旧城改造(二期)征迁工作中的真实感悟。
洪鼎如的祖屋——洪氏大厝,是一座拥有80年历史的老宅,是其一族人近百年的栖身之所。他告诉记者,这处老宅最早建筑于150年前的清同治年间,是由洪鼎如的祖先洪登灿、洪兆棋开始建设的。“兆棋公和其父家齐,子登灿祖孙三代以耕读传家,历代累计资本,购置田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殷实之家,为了便于族人聚居才建了这座洪氏大厝!不过在百年前毁于大火,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又由族人聚资重建,迄今又是八十年了,养育了一代代族人。”洪鼎如感慨地说。
恰逢旧城改造(二期)项目启动,洪氏大厝处于征迁范围,为了做好表率,洪鼎如不但自己主动签订了协议,还积极回老厝做好各房亲友的工作,为此他没少被亲人质疑,他的叔叔洪汉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8岁的洪汉光,出生在1940年,在老厝生活了近36年。“我出生到十八岁都在老厝成长,19岁离开这里去荆溪供销社工作,直到60岁的时候才回到这里,又生活了近十八年,我对洪氏大厝的感情是最深厚的!”洪汉光如是说,也因此,最初洪鼎如上门做工作之时,洪汉光和其他人一样很排斥,甚至当面斥责洪鼎如“忘了祖宗”。
面对亲人的质疑,洪鼎如没有气馁,他积极上门宣传征迁政策,希望打开突破口。经过多日耐心工作和细致地观察,洪鼎如发现,洪汉光在内的住户态度渐渐软化了下来,也明白了旧城改造乃是攸关全县的民生大计,是为子孙长远打算的工程。这时候,困扰老人们的,其实就是房子被征收后的居住问题。“由于老人们在外租房不易,所以对签约有顾虑!”有鉴于此,洪鼎如一面按照政策给老人发放住房补贴,一面亲自和他们的子女交涉,顺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终洪氏大厝十来户居民全部签订了协议。
保征迁
甘蔗司法所充当“和事佬”
确保征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信任是重中之重。哪里有“大小声”,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哪里有纠纷,调解员就及时伸出援手,司法所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守候,充当“和事佬”,尽一切努力把火苗消灭在萌芽。
在县城旧城改造(二期)房屋征收过程中,对来咨询的征收户,甘蔗司法所现场解答他们提出的有关征收各种疑惑,耐心地为征收户解读征收政策,使得他们来势汹汹的态度慢慢柔和下来,开始咨询。从来时阴着脸,到离开时露笑颜,加快了工作进程。
此外,甘蔗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积极走村入户宣传拆迁的政策内容,遇到群众冷眼,遇到乡亲紧闭的大门,也不气馁。宣传的过程也是取得信任的过程,从群众不理解到愿意坐下听政策宣讲,再到引领他们到拆迁办,与拆迁办对接,步步工作到位,让群众把工作人员看做自己人。
司法所工作人员把拆迁户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了解他们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不再认为干部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而是与乡亲平起平坐,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截止目前,甘蔗司法所累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70多人次,制作调解协议书21份,主持公摊面积调解达155户,参与房屋争议调解41户,内容形式涉及弃权书、承诺书、协议书,真真正正做到了用心为民,助力和谐征迁。
就这样,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一户户人家被逐个突破,县城旧城改造(二期)房屋征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在继续做通剩下住户思想工作的同时,县城旧城改造指挥部也着手解决推进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有些涉及到共用面积的部分,如何划分、如何处理,还得进一步协商。”甘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道。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旧城改造二期征迁范围内,五福村福龙巷58号程氏厝、化龙村福龙巷33号洪正声厝、三英村洲尾弄33号洪正碧厝等3座房屋被列入《闽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属于不可拆除部分,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也会积极予以保护和解决。
“早签约,早腾空,早启动,早安置,这些都需要所有住户的配合与支持,只有各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保障县城旧城改造(二期)项目顺利推进,让涉迁群众尽早搬新家,住上新房子。”甘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闽侯乡音 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