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老兵晚年不忘军人责任 潜心向学弘扬正能量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2-18 10:41:3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DSC_0270.jpg

  张开祥老人正在创作“水泥”书法。

  在南通镇泽苗村,有一位93岁的老战士,名叫张开祥。他身材瘦削,留着花白山羊胡须,脸上已布满皱纹,面色却十分红润。虽然年逾九旬,但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手脚十分麻利。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听他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我从不后悔。”

  “那时家里穷,听别人说去当兵能吃饱饭,而且还能跟鬼子打仗,没什么犹豫我就跑去报名了。”张开祥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贫困家庭,26岁时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年轻的战士。1952年,张开祥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

  “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我也记不清自己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印象最深的就是炮弹时不时就在身边爆炸,震得“嗡嗡”直响,也就是那时候,耳朵经常受到炮弹轰炸声的震响,导致了耳膜受损有中度耳聋。”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带给老人一生最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听力损害,如今老人更多的时候要依靠助听器才能与人沟通。“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况且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我从不后悔。”

  采访中,张开祥打开了一个放在抽屉锁着的木盒子,里面放着那些跟随他一生的珍贵物品,其中就有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擦一擦,看着这些奖章,就会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想起那些一起打仗的老战友。”张开祥感慨道。

  “革命工作需要我,百姓需要我,我不做,谁做?”

  1956年,张开祥退伍回乡,先后在多个单位工作过。而后他又被派到农村第一线,任南通镇泽苗村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那时村道环境很差,基础设施也非常薄弱,从村里到镇上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可以说条件非常艰苦。”回忆往事,张开祥记忆犹新。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他卯足了干劲,积极谋划,开展村里的建设。

  “既然接任了村书记这个工作,我就要尽职地把工作做好,革命工作需要我,百姓需要我,我不做,谁做?”这是张开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带领下,泽苗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村里有了通村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老人会等文化娱乐场所,供村民阅读、健身、娱乐。

  “我是一名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张开祥的书房里,悬挂着不少书法、诗词作品。记者注意到,这些作品都是以水泥为原材料浇筑而成,远观近看都非常有立体感,极具特色。“这些内容都是我自己创作的,然后用水泥浇筑成的,比平常的牌匾上的字更醒目。”张开祥边介绍自己作品边说道,“我从小就喜欢诗词创作,但是后来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有时间了就慢慢琢磨。”

  在满足自己爱好的同时,张开祥还创办了夕阳红书屋,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我自己爱看书,平常也有收集些报纸书籍的习惯,就想着可以在家里腾个地方,免费提供给大家看书。”张开祥说道,“而且早前经常看到很多老人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有了书屋,也可以把村里的老人都聚到一起看看书、聊聊天。”

  如今,夕阳红书屋已经成为了附近老人读书看报、提高精神文化交流的聚集地。“我是一名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很开心。”张开祥如是说。

  (闽侯乡音 记者 李煜晗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