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十年守护荒野大梦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4-15 10:57:07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3月15日,在闽侯荆溪故乡农园举行的启动仪式上,参与者牵手闭目围成圈,一起静心聆听栖地上各种动植物发出的细微声音。

  想象一下,用十年时间,在一片自然荒芜的野地上,拒绝任何的人为作业,任其生长,依靠定期定点的物种观察,认识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动物和植物,重新理解生命的张力,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理想模式。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一个月前,在福州闽侯荆溪故乡农园,福州一群00后少年在一块正荣公益基金会免费提供的近10亩荒野上,启动了属于他们的“你好野——栖地守护计划”。作为我省首个民间栖地守护计划,在这块土地上,孩子们共同许下一个长达十年的守护愿望:他们将在这块不会被开发、被使用的,有溪流的荒地上,展开调查和记录,保护并尊重栖地内各类物种和生命,让更多民众了解自然,看到自然的变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衍生出更坚韧的保护自然的力量。

  “对于大自然来讲,十年刚刚好,够让原来野地上的一切原住民外来户,自在生长,磨合交融。”作为计划的协助指导方,乐享自然工作室执行总监林红表示,希望十年后,人们探访这里的时候,会发出感叹,哇!你好野!

  从守护微光到荒野大梦

  栖地守护计划的起源只是孩子们保护萤火虫的小小心愿。去年8月,乐享自然工作室的夏令营团队来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桐木关。带队老师们有些特殊的想法:“那时,媒体上不断爆出不少商业机构举办萤火虫展,造成萤火虫大量死亡的新闻。我们心里隐隐作痛,于是将营队定名为‘荧光灿烂’。引导孩子们从寻找萤火虫,到了解萤火虫,并为守护萤火虫,构建人与萤火虫友善相处的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

  短短三天时间内,孩子们全面了解萤火虫的知识,学习正确的赏萤技巧,亲眼看见了保护区内萤火虫飞过茶园、穿过竹林,瀑布般悬在崖壁上的奇观。“我们布置他们去随机采访三个年龄段的当地土著居民,大人们的回答让孩子震惊。70岁的老人觉得小时候萤火虫经常飞进自家的厨房。50岁的中年人记得水边山涧旁,萤火虫是随处可见的风景。30岁的年轻人却表示他们现在见到萤火虫的数量已越来越少。”

  “在武夷山保护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不是更糟糕?”切身的体验促使营队的孩子反思萤火虫的境遇,如何守住这片微光?

  去年9月,他们启动了“世界萤你而美丽”萤火虫守护计划。进行有关萤火虫主题绘画和文字创作,精选出的作品被印制成8张系列明信片;在各自的学校进行班会讲演,在朋友圈进行宣传,启动线上线下义卖明信片计划……孩子们的行动得到了大人们的支持,他们为萤火虫计划捐赠了15件拍品,孩子们又策划执行了慈善拍卖会。乐享自然的JUJU老师也在网络上发起了《爱卢老师就为她捐一元钱》的倡导,为计划募集善款。

  孩子们最终募集到了超过4万元的善款,计划将其捐赠给国内专门从事萤火虫保育的机构。

  现实让孩子们有些失望,国内没有机构或者学者专家愿意接受这笔善款。守住微光的萤火虫计划没有圆满的结局,但是孩子们爱护自然的心没有停止。

  守护少年心,支持少年行

  在台湾荒野协会专家的建议下,一个大胆的计划浮出水面。“栖地保护和萤火虫复育在台湾已经运行了多年,成效很好。我们当时有考虑将善款转捐给台湾相关机构,荒野的老师们坚持在地化,建议将栖地守护计划落地福州。”林红表示,近年来大陆的濒危动物保护也正在转向栖息地保护,因为大家都意识到物种消失其实源自栖息地的消失。

  去年10月,一场关系到善款最终走向的大会上,“你好野——栖地守护计划”摆在了孩子面前。“我们提出在福州近郊租用一块地,用10年的时间,使其成为荒野,建立观测点,在变迁中观测大自然最原始的变化。借由守护萤火虫栖息地的契机,让更多的生物回归。”林红记得,当时一直在“敲打”孩子,“因为爱自然是一种持续的付出,虽然有好玩和好奇,有学习有成长,但是它不简单啊,10年,真的有点久”。

  “我们的钱能租多大的地呢?”“有人破坏怎么办?”……他们认真地发出了各种疑问。在感动的同时,专家学者站了出来,除了乐享的老师,台湾荒野协会的资深专家“蓝鹊”和“五色鸟”,还有厦门大学生态学教授李振基、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们也都愿意作为支持团队,而更多的家长站在孩子们后面作为坚强后盾。

  “过程可能漫长而困难,但是它的价值让我们很激动,全数投票通过了这个看起来挺宏大的计划。”作为萤火虫计划的骨干,福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二学生林择栖非常兴奋,“一条萤火虫的新闻,在短短3个月内居然演变出一个10年的荒野大梦”。

  在投票的一瞬间,这些00后的孩子们有了化身守护者、独自担纲主持的决心。它的开创性同时也意味着挑战性,青少年们绞尽脑汁,为守护计划筹集公益款;他们发起班级讨论,向师生介绍保护栖地的重要性;他们各自分组,规划栖地保护的日常分工;他们搜集资料,学习栖地保护的储备知识。

  3月15日,闽侯荆溪的10亩荒地上,孩子们郑重地敲下定界的木桩,并且在福建师大肖海燕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植物辨识课。

  虽然青少年们是计划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学术知识的融入,更能丰富青少年了解栖地的途径,也让物种调查变得有章可循。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孩子们将在支持团队的指导下收集野地讯息,每个季度对荒地里的物种、荒地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确认对应地块后,将进行易行的封闭操作。

  十年后,将如何回忆此刻的狂野?也许这个过程困难而漫长,内心的自豪与笃定,一直在生长。“对于自然,人类应当有敬畏之心。这个计划算是一次试水,陪伴荒野成长的10年,我们对于自然的感情也会随着加深。我们播下的是一颗尊重生命的种子,守护的是尊重自然的善良初心。”林择栖这样说道。

  “我们希望这片栖地的未来,可以像台北关渡自然公园一样,从开始时的守护、复育,到今天成为自然教育的基地,让下一代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启思。”林红对于这场十年大梦充满信心。

  编后>>>

  欣喜00后的孩子们已在为守护、传递自然的价值而努力,感激那些老师进行着富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发和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本就是不可割裂的亲密关系。我们从自然中所发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上的还要鲜活、亲切。参与进来吧,也做一个自然守护者,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在自然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福建日报  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