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夕烟山上 一甲子的祭奠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4-07 09:37:30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福州闽侯沙堤村夕烟山上,一座座无言的墓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孤独地走过60多年沧桑岁月。今年清明,夕烟山上来自五湖四海的烈士终于等来了亲人,盼来了昔日家乡泥土的味道,等来了战友久违、亲切而庄严的军礼。

  本报烈士寻亲报道一经推出,不仅受到市民广泛关注,更引起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媒体加入报道。此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昨日,江苏扬州高邮籍烈士姜永干、山东威海荣成籍烈士张慎的家属分别从千里之外来到沙堤村夕烟烈士陵园祭奠亲人。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位88岁高龄的独臂老兵吴光荣,他和烈士姜永干同属一支部队。敬一个军礼 :独臂老兵用左手向战友致敬

  3日17时30分,HU7273航班平稳降落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姜永干烈士的战友吴光荣就在这班飞机上。当日,本报记者来到机场接机,见到了这位88岁的独臂老战士。他自1955年底阔别福州后,还是首次回来。

  “看这山,真的就是回到福州了。”乘上回市区的汽车,吴老像个孩子一样趴在窗户边,看着一座座绵延的青山,记忆又回到了当年与战友一起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年代。

  吴老1944年参军,在淮海战役中丢了右胳膊。“1951年来福州,在野战医院里任指导员。”吴老说,当时他也在福州养伤,与其他伤病员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我们有什么事都一起商量。”当时福州野战医院是前线医院,每天送进来的伤员很多,他们先在野战医院救治,然后分送到下属的康复医院,遗憾的是许多战友没能救过来。妻子褚美珍回忆说,1955年底,吴老回老家前,还特意到山上与战友们告别,“记得当时的墓群里立了8个木头做的碑,老头子和大家挨个说了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整整60年,吴老一天都没有忘记在福州的战友。昨日上午,顶着烈日,吴老在沙堤村把当年留存下来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写在墙上的烈士名字摸了一遍又一遍。

  “战友啊,我来了!”快到夕烟烈士陵园,吴老却突然停下脚步,坚持要儿子帮他穿上军装。走进陵园的那一刻,老人家流泪了,只见他慢慢抬起左手,敬上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接下来,每走到一名战友墓前,老人都抬起左手,庄重地敬军礼,并深深鞠躬。

  祭扫完,司机谢师傅特意绕道经过吴老当年工作过的福建机器厂旧址。昔日的福建机器厂已变成了繁华的街道,人流如织,高楼耸立。吴老说,其实只要看着这滔滔闽江,就如同回到了当年的福机,街上行走的福州人民,都是亲人。

  种一株花:让老家的迎春花长伴爷爷

  32个小时,1700多公里,从山东威海出发,穿过江苏、浙江,最终抵达福建福州。这是烈士张慎家属——儿子张春清、孙女张晓燕、孙子张晓军一行的寻亲路。望着窗外掠过的一座座山,穿过的一条又一条隧道,张晓燕说,还来不及感受路途的疲劳,内心早已被“距离爷爷越来越近”的激动之情溢满。

  烈士张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身体不好无法来福州。“一得到找到爷爷的消息,家里人就坐不住了,只想赶紧过来。”张晓燕说,奶奶(张慎妻子)2007年过世,葬在老家荣成,“这次来之前,弟弟冒着大雨开车回老家到奶奶坟前取了一抔土,还带了一株老家的迎春花,希望能种在爷爷墓旁,让二老团圆。”张晓燕还记得,奶奶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得知爷爷葬在何处。

  昨日一大早,本报记者带张晓燕一家人前往烈士陵园。第一次来到闽侯沙堤村,陌生的方言,陌生的山水,但一切陌生感瞬间被陵园里一座墓碑上熟悉的名字冲散。“爸爸,我们来啦……”“爷爷,我们给您带来了奶奶坟前的泥土,这就放在您身旁。”张晓燕和家人长跪在张慎墓前,泪水涟涟,烧去一沓又一沓冥币,诉说60多年积攒的思念。

  “爷爷1947年参军,走的时候我父亲才2个月,大家都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张慎留给家人的只有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通过这张照片,儿孙们才得以知道他长什么样。“1952年,奶奶曾去厦门找爷爷,半路遇到一名爷爷的战友,说爷爷会回家休假,奶奶马上回家等。”张晓燕说,谁知没盼回来爷爷,却收到爷爷不幸牺牲的通知。

  带着家乡味道的泥土撒在了张慎烈士坟前,迎春花也种在了墓旁。将要离开时,张晓燕又将爷爷墓旁的土仔细装入口袋,还折了一枝生在墓旁的桂花枝,“把这些带回奶奶坟前,好了了奶奶的心愿。”

  昨日10时许,张晓燕一家没有停留,立即驱车返回老家。离开福州辖区时,她代表全家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谢谢福州日报!衷心感谢福州人民!

  取一抔土 :妹妹带大哥回家

  “哥,让您等了这么多年,对不起,我们来晚了。”昨日上午9时许,来自江苏高邮的姜翠英长跪在姜永干烈士的墓前,泣不成声。

  江苏籍烈士姜永干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野战医院战士,在解放福建的战役中负伤,随后转至闽侯县上街镇沙堤村救治,最终却因伤情过重牺牲,此后一直长眠于沙堤村的夕烟山上。“十几年前我曾来过福建,四处打听,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所说的沙堤村。”姜永干的侄子姜仁权此次陪姑姑姜翠英同来,他回忆说,在过去的60多年里,家人曾多次找寻大伯的遗骨,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

  “我还记得那年,哥哥穿一身蓝色的军装,腰间插着两把手枪,好不威风。”姜翠英说,在姜永干参军的4年里,虽然只回过一次家,但他的模样至今还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里。“大哥最喜欢把我抱起来,悠得老高老高。”姜翠英是兄弟姐妹几个里唯一能记起大哥长相的人。

  在陵园里,姜翠英细细摩挲着墓碑,“大哥走的时候只有22岁,还来不及组建家庭,就这么孤零零一个人在这里几十年。”她一边长跪在墓前给哥哥叩头,一边向哥哥诉说家里的情况。祭拜完,她又小心谨慎地抓起一把墓旁的泥土,装进了早已准备好的红布袋子里。“大哥,请你魂寄黄土,妹妹带你回家了……”

  (福州日报 记者 刘家铭 谢星星/文 池远/摄 实习生 林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