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风俗民情 >> 正文

不一般的凤山许氏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7-20 11:08:23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字号

  福州有不少地方是以官名命名。光禄坊,以其中出了位宋光禄大夫孟吟台命名,郎官巷则是因北宋郎官刘涛而得名……闽侯县上街镇都巡村也是以官名命名的。都巡村还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凤山许氏宗祠,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名门望族的世代更迭,更讲述了一座千年古村的源远流长。

  (许氏宗祠规模不大,但不乏威严•网络图片)

  上街镇都巡村坐落于旗山西麓,明清时期曾划为区治,是古时候侯官县二十二区之一,辖沙堤、上街等二十余村,相当于今日的上街全镇。当时都巡村颇有声望,海外寄回的信件,只要写上“福建都巡”四个字就可以寄到。

  (云雾缭绕的旗山•林岳铿/摄)

  都巡村山青水秀,绿树成荫,一条数里长的溪流绕村而过。村子背靠凤山,北临莲渚江,江里盛产的莲鱼远近闻名。据记载,凤山,又名后门山、茂峰山。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山上有多处新石器和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都巡许氏宗祠,就座落在凤山南麓。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经历了一次重建,距今已有三百五十余年了。宗祠规模不大,但许氏“叔侄父子三进士”的历史盛传于世,“都巡”也因许氏第十世祖许庠官至巡抚都察使而得名。

  (祠堂内“巡抚都察院”牌匾)

  许氏宗祠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三进布局,因山势而定,雄伟、威严。宗祠前修有三重埕,立有双斗旗杆夹,显示了其宗族昔日的辉煌。

  (三重埕立有双斗旗杆夹)

  祠堂大门屏风上印有一副对联:“祠建凤山绵祖泽,堂朝虎岜焕宗枋。”说的是,祠堂背靠凤山,面朝虎岜,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地理气势。宗祠的前廊为抬梁式木构架,七柱四扛梁,蔚为壮观。上面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柱头的雕花也精美绝伦。

  (祠堂大厅)

  祠堂大厅的后面,有座天井,生长着两株苏铁树。据说,此铁树于清朝康熙年间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树龄。两株铁树苞牙累累,树干斜指苍穹,如双龙凌空,气概不凡,是许氏宗祠的一大奇观。

  (树龄达300多年的铁树,仍郁郁葱葱•网络图片)

  宗祠天井后有座文昌阁,为双层阁楼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左边设有扶手木梯。

  文昌阁是旧时供许氏子弟读书的场所,在宗祠中修建文昌阁在别处极为少见。

  (文昌阁)

  据当地老人介绍,都巡向来民风淳朴,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仅宋朝,除了北宋名臣许庠、宋朝福州第一个状元许将外,还出过“五代四郎官”,到清代更出现“叔侄父子三进士”和“父子孙三翰林”。

  千年古村,文教风流。步入新时代的都巡村,在传承中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这生活因为有深厚的积累而显得别有意味。

  (闽侯电视台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