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风俗民情 >> 正文

上街六桥林氏祠堂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5-30 11:25:52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字号

  说起祠堂,我们都不陌生。从古至今,祠堂都是认祖归宗、连系血脉的重要场所。闽侯县上街镇上街村的六桥林氏祠堂,就是这样一座祠堂,但它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六桥林氏祠堂背靠旗山山脉,面临闽江之水,坐西北、朝东南,整个建筑呈长方体。祠堂四面风火墙,分前中后三进,总长54.5米,宽24米,中高8米,规模十分宏大,足见林氏家族曾经的兴旺。

  (六桥林氏祠堂)

  (“六桥林氏宗祠”石碑)

  祠堂的主厅名为“硕德堂”,因主人林硕德而得名。硕德堂中供奉着公婆神龛,龛前是彩绘林硕德坐像。神龛旁边是粗大的梁柱,分列两侧,梁壁上绘有林氏先祖的画像,皆神态安详。

  (硕德堂)

  古时,上街多水患,林氏先祖林硕德为方便行人来往,先后修建了郑屿、合潮、玉浦、温阳、山后、玉坵六座桥,统称“六桥”,上街“六桥林氏”的称呼也由此而来。历经沧海桑田,如今,“六桥”仅剩下一座温阳桥,几经修缮,原貌不再,但它依然默默发挥作用。

  (硕德堂内两侧的林氏先祖画像)

  林氏家族世居上街,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传三十七代,子孙繁盛。林氏家族记录在册的进士及第者就有十多人。这些达人先贤,令林氏后人为之骄傲;这些先祖们的故事,更是为林氏后人津津乐道,林安宅便是其中颇为著名的一个。

  (浙江新昌县林安宅纪念馆内景•网络图片)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林安宅出任浙江新昌县令。因新昌地势低洼,常常受到大水侵害,林安宅上任伊始,就大张旗鼓地进行水利建设,开水渠,筑堤坝,凿水井。他考察新昌县学宫,带头捐资,将破旧不堪的学宫迁移新址,在治水同时,还不忘教育百姓,赢得新昌百姓拍手称好。如今,林安宅已化身为止水菩萨,静静地驻守在新昌县止水庙里,受到百姓的敬奉。

  (林安宅任浙江新昌县令期间修建的三大水利设施之——孝行砩•网络图片)

  筑桥治水,造福百姓,林氏族人在上街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上街镇榕桥村十四门桥的故事也十分有名。据说,宋元丰年二年(1079年)的清明节,六桥林氏族人林安世和周边乡亲祭扫完祖墓,途经渡口时渡船刚好离岸。林安世叫船回来,而舟子却回应说:“想要赶快过河,为什么不自己建桥?”林安世听后十分生气,放下祭品,暗许心愿,筹备建桥,不久便建了十四门桥。

  (十四门桥石碑)

  十四门桥历时七年建成,全长约100多米,宽1.8米。桥墩呈船形,每墩上架两条巨大的石板,两条石板共宽1.5米,每条石板重量不低于10吨。桥不设栏杆,每个桥墩的宽度均超过桥身,墩尖向左右两端伸出,全桥看去似一条蜈蚣。除了十四门桥,林安世还捐资重建花屿六桥,修复侯官龙台山石塔。如今的十四门桥,经过岁月风雨的洗礼,虽然有些残破、有些沧桑,但与自然风光、古镇人文依然声气相和,构成天然旖旎的美丽画卷。

  (看似一条蜈蚣的十四门桥•陈建鋆/摄)

  (黄昏下的十四门桥•程水建/摄)

  六桥林氏自入闽始祖林硕德之后,人才辈出、科第蝉联。在古代,出过十二进士,多居显宦。在当代,更是人才济济,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六桥林氏在发展的历程中也不断融合先进文化,使勤劳朴实、仁爱孝悌、重学尚贤的精神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成为传承乡土文明和文化血脉的根基。

  (闽侯电视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