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鸿尾汉头村的傅氏家族源自何处?这座祖厝见证着历史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8-09 09:20:08      【字号

  “源自圣人苗裔,派衍清河世家”。这是记者在闽侯县鸿尾乡汉头村采访家族祖厝时,当地傅氏宗亲傅子安老先生常常提到的一句话,短短十二个字,生动地阐述了穆源傅氏家族的源流和迁移史。傅氏家族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了多少年?他们源自何处,先祖们又是如何筚路蓝缕,建屋置业,开拓家园的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鸿尾乡汉头村五指岩自然村的傅氏祖厝,走近当地的傅氏宗亲,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追寻傅氏的历史和流传在家族中的故事。


圣人苗裔名臣迭出

南宋入闽瓜瓞绵绵

  鸿尾乡汉头村穆源傅姓的始祖傅说,是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一代名相,辅佐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东征西讨、扩大版图,奠定了商朝“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他是中国历史有记载最早的“圣人”,留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千古名句,与之后被尊为“圣人”的孔子前后辉映,在当时及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傅说在殷商为相,其子孙就在殷商首都亳地(今河南安阳市)繁衍。传至其六世孙傅奇、傅宣时,兄弟俩目睹了子受辛的残暴荒淫,深知商朝大势已去,便远迁清河,以避战祸。几代后,傅氏成为当地的望族,清河郡(堂)也作为傅氏一族的重要堂号流传,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傅氏一族在北方扎根繁衍,迅速发展,名臣迭出。

  到了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清河傅氏的后裔傅以南高中进士,景定年间(公元1260年—1264年)任安徽宿州知州。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傅以南辞官不仕,当元兵南侵甚急之际,他偕家属从宿州灵壁县避乱入闽,抵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大城坑中门坳里暂住。


  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春,傅以南举家随文天祥抗元,途经汀州府河源里大岭背杉树坑时,为保留血脉,命第三子傅正先定居在此,其子孙繁昌,支世绵延,代有闻人。清康熙年间,十七世孙傅昌凤携妻、子从汀州府迁移到福州府侯官县西门外穆源乡二十都下洋门(即今闽侯县鸿尾乡大罕村洋门自然村),其孙傅嘉猷承祖志著勋业,始自二十都下洋门迁至十九都五指岩(即今鸿尾乡汉头村五指岩自然村)开枝发叶。

 

  自穆源傅氏一族迁徙至鸿尾乡,迄今已有300余年,繁衍了十二代,传承到了第28世,人口增衍超过300人。随着人口增加,族人逐步迁居至塔里、院林自然村等地。加上原祖地五指岩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宗亲生活艰辛。为宗族子孙后代着想,2002年,傅氏一族在政府造福工程政策的帮助下,进行整村搬迁,并购置鸿尾乡官路福山的土地,解决宗亲们搬迁建房、用地的问题。

  现今大部分宗亲已集中迁徙于此,形成“汉头新村”,又称“傅氏新村”,为子孙后代创基业、谋福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远眺青山护荫家族

近赏绿水环绕祖厝

  傅氏家族的五指岩祖屋位于汉头村“可无仙”山麓五指岩自然村,是穆源傅氏三世孙傅嘉猷在清乾隆年间所建。五指岩自然村坐落于“可无仙”山麓,传说因南面山脉呈五指形,故名“五指岩”,距鸿尾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


  祖屋至今犹存,是当地海拔高度最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2019年12月25日,五指岩傅氏祖屋被闽侯县人民政府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曾经的傅氏祖屋,坐南朝北,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由外围墙、天井、正堂、三廊和左右厢房组成,全木质构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原外围墙南临后山石壁,实为天然屏障,古时设有一个石砌瞭望台,以便了解匪情,防范土匪侵扰;其东北西三面的基座有数米之高,皆是由石头砌垒而成,上部再用黄土夯筑,厚实坚固,耐火防盗;祖屋大门的门楣上雕刻有麒麟,腾云驾雾,栩栩如生。


  正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有宽阔的卷棚顶前廊,还有精美的木雕和廊柱底下敦厚的石础,堂前石埕连片,是旧时族人们休闲、晒谷的场所。东西两廊及厢房与正堂相通,整体布局四通八达,曾经族人们日常起居、饮食穿行其间,不用顾虑雨打日晒。

  “据先辈说,祖屋西厢房还曾有间精致阁楼,是供奉神明的场所,阁楼内有木制的莲花座,俗称佛龛,造型精致,可惜没有留存下来。”傅子安惋惜道。他说,由于多年来无傅氏后裔在祖屋居住,族人便将祖屋当作祖祠。遗憾的是,左右两廊及厢房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被大火焚毁,大厅正中匾额——红木雕刻福禄寿喜、香炉和精美木雕以及敦厚石础亦被贼人所盗,而今保存较好的只剩面阔五间(即六扇五)的主体建筑(正堂),现存建筑面积450平方米。


   “在祖屋向远方眺望,只见周边山青水秀,其后山山高林密,屋旁还有山涧小溪潺潺流淌,远方群山连绵,真可谓‘远眺青山秀,近赏绿水流’。”傅子安笑着说。


  傅氏祖屋是“可无仙”山麓周边地势最高的一座民用建筑,海拔630米,正堂高度10.3米,屋顶饰翘脊,布局匀称,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巍巍壮观。正厅中央有扇插屏,插屏上方有红木精雕细刻的“福禄寿喜”匾额,精美的供桌紧靠其间,供奉着祖先灵位。正厅四壁有许多墨写的正楷或草书匾额、楹联,如正厅插屏上方匾额《受天百禄》和大厅中柱上楹联等,这些楹联历经200多年,已然入木三分,尚存的部分仍然字迹清新,笔法端秀。


  为记住祖宗创业之艰难,方便祭祀,自1998年以来,族人集资对祖屋进行过3次修葺,但尚无法尽复前貌,还有待未来进行全面的整修。


  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在发展,自清初建立的汉头村已因旧村改造不复存在,但“傅氏祖屋”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存留了下来,在钢筋水泥建筑流行、高楼林立的今天,具有古建筑特色的傅氏祖屋“鹤立鸡群”,如独留的一根“风骨”,为研究明清人文历史,了解明清时期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也继续见证着傅氏的沧桑和辉煌。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