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东:“一线”为家 只为征迁加速度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2-27 15:19:0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林振东(左二)在麦浦河工地协调项目征迁情况。
闽侯新闻网讯 “征迁工作就是要以征迁‘一线’为家,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多磨嘴,勤跑腿,与拆迁户交朋友,把爱民的责任感、使命感融入到项目工作中”2月23日,提起地铁2号线(竹岐段)项目征迁工作,竹岐乡党委书记林振东告诉记者。去年,林振东扎根攻坚一线,为地铁2号线项目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获评了“2016年福州市百日攻坚行动先进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跑断腿”
扎根一线解难题
地铁2号线(竹岐段)项目共涉及竹岐乡苏洋村房屋共119座约235户,2016年9月启动房屋征迁工作,要求2016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征迁启动后,林振东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把“家”搬到了乡、村里。
对照工作任务,林振东将征迁工作人员分成五组,抽调5名具有丰富征迁经验的科级领导干部充实到征迁工作队中担任组长,实行征迁工作组和村干部分组的方法,并推行机关干部包户(股级干部包2户)制度,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手机、责任表、任务书,是他随身“三宝”;一线驻点、加班加点、立说立行,成了他的工作“常态”。在项目攻坚中,林振东俯下身子,勤跑腿,坚持每日下村入户,并提出在苏洋地铁指挥部的墙上张贴进度表,让大家形成自我加压、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
为抓住地铁2号线(竹岐段)的征迁关键时间节点,林振东集中时间精力发起征地拆迁攻坚,全天候扎根在攻坚一线,督促检查各拆迁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可现场拍板的事项当场定夺,需要指挥部及上级领导解决的当即汇报请示,为了不耽误日常工作,他利用午休时间赶回乡里完成,下午再返回一线。最终,在林振东的带领下,比原计划提前了足足半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的征迁任务。
“磨破嘴”
与拆迁户巧打“感情牌”
“征迁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群众对我们征迁政策不理解,让我们做起征迁动员工作变得难上加难,有时候,即使在同一户,也要说上好几遍。”林振东说:“项目攻坚,攻的就是这些‘疑难杂症’。”
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时,说最多的就是解释政策。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林振东围绕“扎实学好政策”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时间主持召开项目攻坚会,把政策法规、工作流程、补偿标准等内容向全体机关干部讲深、讲透、讲精,切实做到自己学明白、给群众讲明白、工作干明白,并要求所有干部做到口径统一,解释一致。
苏洋村有17户林姓拆迁户,对项目征迁有抵触情绪。乡、村干部曾多次上门征求意见,都被拒之门外。了解到该姓氏家族中,有一位企业家德高望重,林振东便以此为突破口,多次通过电话、赴企业登门拜访等形式与企业家巧打“感情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句话可以化解一个矛盾,一颗心可以赢得一片友。最后,该企业家动笔签下第一份协议,打破这一僵局,签下协议后,该企业家又去做家族成员的思想工作,不到半个月时间,该家族17户拆迁户在该企业家的影响下,终于陆陆续续签下了征迁协议,破解了项目征迁工作中“人难见、门难进、话难说、事难谈、地难征”的困局。
创新举
让项目征迁更和谐人性化
“多亏了林书记,为我们建设临时过渡安置房,让我们这些高龄老人拆迁户也有个安身的地方。”近日,苏洋村拆迁户金大伯对林振东为高龄老人建设的临时过渡房的人性化征迁举措点赞。
现年76岁高龄的金大伯,老伴早年去世,儿子长期在外地上班,现只剩下孤身一人留守在家中安度晚年。去年9月份,家里的老房子因地铁2号线项目被拆迁,金大伯不得不离开他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去投靠亲属。“年纪大了,居住在别人亲属家里,总是不大方便。” 金大伯说。
正当他为投靠亲属而发愁的时候,林振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提出了建临时活动板房安置和货币补贴安置的办法,来解决高龄老人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林振东言出必行,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时间,24间临时过渡房建成,每间面积约20平方米,配有独立的卫生间,供水、供电一应俱全。“林书记的征迁政策很人性化,让我们这些留守老人也有个安居的窝,虽然只是临时过渡,但像住家里一样温暖舒心。”居住在临时活动安置房的高龄老人纷纷表示赞赏。
除了为高龄老人建设过渡房外,林振东还创新实行了货币补贴安置的办法,对村里90岁以上老年人一次性补偿3万元、80岁~90岁的老人补偿2万元、70岁~80岁的老人补偿1万元,有效推动了项目人性化和谐征迁。
如今,我县攻坚2017的号角已经吹响,林振东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新项目。
(闽侯乡音 记者 吴国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