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弘扬党的长征与遵义会议精神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7-04 15:25:5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6月28日洋里乡开展了庆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80周年暨“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图为乡老龄委、老体协的老党员、老同志自发挥毫泼墨书写党章,表达老年同志学到老,写到老,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的决心。  陈颖婷 摄

  6月29日,在县曲艺传习所演出厅,由我县民间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闽侯县首邑闽曲乐团的成员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庆祝建党95周年。 陈燕 摄

  6月30日,县老年大学与省老年大学金秋画院联合开展庆“七一”书画笔会,10多位艺术家来我县传经送宝。 林鑫 摄

  6月30日,白沙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学一做”知识竞答活动。图为白沙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洪琦 摄

  6月29日,祥谦镇机关党员干部到祥谦陵园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瞻仰烈士陵墓,接受党的光辉历史教育。 林夕 摄

  6月30日,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在荆溪镇龟山烈士陵园组织举行纪念建党  周年暨“七一”新党员宣誓仪式。  陈建鋆 摄

  7月1日,县直机关党工委在祥谦陵园举行纪念建党  周年暨“七一”新党员宣誓仪式。 阮海舟 摄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81周年。遵义,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决定了红军的生死存亡,遵义会议确实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共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

  遵义会议决定了长征的未来走向,是红军长征最终胜利的新起点,并且这次会议产生了遵义会议精神,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障。即使是在今天,遵义会议精神仍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并大力弘扬、代代传承、认真实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遵义乃至全国党员干部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和需要。

  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同时一个社会群体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群体精神。科特金认为,一个伟大的城市所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一份让这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城市必须通过一种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将全体城市居民凝聚在一起。没有一个广泛接受的信念体系,城市的未来将很难想象。

  遵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我们党艰苦卓绝的长征时期,遵义会议铸造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意蕴厚重,既体现了我党我军悠久革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又要为红色传统文化精神注入了深刻内涵,是民心所向,而且能为新时期我们党带领遵义乃至整个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笔者十分认同以上遵义会议精神的表述,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这二十个字。因为其基本历史依据非常充分和可靠,已被大量历史事实所证明。

  比如,“坚定信念”,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陷入了极度危难之中: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万人经过湘江战役后锐减到不足3万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追,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生存环境十分险恶,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正是由于有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所以才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屡遭挫折而不散。当时,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战士,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的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因此才能处变不惊,遇难不馁,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积极寻找正确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才使遵义会议得以召开,错误路线得以纠正,正确路线得以确立,最后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可见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才能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克服困难。

  又如,“实事求是”,在长征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军队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走出危机,换来生机。遵义会议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会议的各项决定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遵义会议前的湘江之战,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会后的四渡赤水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照,活生生的现实深刻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和红军将士。遵义会议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独立自主”,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正是从遵义会议开始,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自身的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

  “敢闯新路”,正是以遵义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这里重新站起,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和核心从这里开始逐步形成,我们党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先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没有现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需要我们党创新发展,敢闯敢干,才夺取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的最终胜利。

  “民主团结”,遵义会议之所以开得成功,是民主团结的机制起了作用。由于有民主团结,党内开展了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了在战争时期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组织人事问题和军事领导问题,既纠正了错误,又团结了同志。遵义会议也是按照党的“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和决定党的重大事务。会议前后召开三四次,大家的意见发表得都比较充分。虽有尖锐的交锋但没有人身攻击,虽有严厉的批评但没有以势压人,就在作出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后,仍然允许一些同志保留意见,这是一次真正民主团结的大会。

  当前,无论遵义会议精神如何提炼与整合,关键问题是如何践行,如何在新时期让遵义会议精神引领我们党带领遵义乃至全国的社会发展。如果说在讨论、形成遵义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人人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那么现在既然谈到践行,就应该立即摒弃各种争议,让社会各界形成广泛的认同和共识,并将重心转移到如何践行上来。

  其次,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促使我们把精神融入到行动之中,使之成为发展的精神指向和力量。

  遵义会议精神中本有“敢闯新路”的精神内涵,广义的“敢闯新路”当然包括对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与付诸行动,可见践行是遵义会议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深刻领会遵义会议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将精神融入到人格气质之中,将精神融入到各自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将精神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应该确立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精神的践行者的理念,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全面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党员干部,都应对照遵义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将精神追求转化成工作要求,以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努力做出不凡业绩,比如,对于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言,既是党的一分子,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承载者,更是精神实践的表率和先行者,而各级管理部门也是宣传遵义会议精神的推动者;又如,对于党员教师而言,践行遵义会议精神就是要为人师表,要处处做道德模范,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学生们感受精神的内涵……总之,对于每个党员干部而言,都是会议精神的推进者和实践者,要实践它,必须全员一心,让会议精神真正成为引航的明灯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灵魂。

  再次,让遵义会议精神指导实践,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得精神落到实地。

  新时期,遵义会议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党各项事业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革命老区的形象,引领着遵义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精神表述本身就让人感觉特别振奋,备受鼓舞。在此基础之上,“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更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竞争和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内在质量、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精神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要明确遵义会议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句动听的口号,而应该是党员干部的一种真真切切的素质和扎扎实实的行动。要明确所有党员干部都是会议精神的体现者,举手投足间的表现,既是个人内在精神的表露,也是会议精神最感性、最具体的呈现。会议精神与人人相关,践行精神,就是要把“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变成每个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人人都是党的名片,是社会主义的窗口,符合文明风尚的行动都是在为党加分。要突出精神在当前建设美丽家园,在推动科技、文化、生态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各种生活要素、生产因素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需要着眼长远,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奋进!

  总之,在重走长征路、瞻仰了遵义会议旧址之后,笔者由衷地认识到,遵义会议精神是革命老区精神的灵魂,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不争论,加强学习,加深印象,将精神体现在学习思考之中、经济发展之中、社会管理之中,切实让精神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从而真正为推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传承红色文化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丁运时,男,法律专业人士,自由撰稿人,现居武汉。十三岁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曾在各地报纸上如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文学作品数百篇,达数十万字。

(丁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