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引纷争 五度调解解心结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6-01 17:17:2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闽侯新闻网讯 去年年底,位于荆溪镇关口村的加工厂发生了一起外来务工农民工工伤事故。四川籍务工人员王某菊在王某的加工厂上班,因操作不当发生意外,致使左手手腕骨头断裂。双方就赔偿问题各执一词。近日,双方当事人协商到司法所申请调解,经过调解员五次调解,终于平息这场纠纷。
4月1日,王某菊在丈夫谭某的陪伴下来到司法所要求调解,提出三十万的工伤损害赔偿金。厂方王某得知后立马拒绝这一赔偿金额,认为谭某这是漫天要价,不合情理。第一次调解双方陷入僵局。次日,双方当事人又各自来到司法所,调解员先支开了谭某等人,对王某一方分析了工伤损害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认同王某在王某菊受伤住院时很积极采取措施配合医院对王某菊进行治疗的做法,在思想上引导王某一方理性思考衡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地做疏导工作。同时提出,由于赔偿方王某的母亲当前正为我所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认真配合我所调解工作,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对其母亲也是一种帮助。王某渐渐同意协商解决,提出16万的赔偿金。
做好赔偿方的思想工作后,调解员将王某的想法和伤者一方进行沟通,认为王某在他们受伤后能够做到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且多次前去医院及家里看望伤者,态度诚恳,这次又有诚意一次性拿出16万的赔偿金,将伤者的手腕及时医治好,就此了结此事。经调解员做足思想工作,受害者同意16万赔偿条款后,没想到赔偿方王某又提出在16万赔偿金的基础上要减去5000元借给受害者的费用。此事又再次陷入僵局。
鉴于双方对5000元的赔偿金争执不下,调解员将《工伤保险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向王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王某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受害者一方进行劝导,为其计算出相关赔偿项目及金额,说明工伤索赔程序,希望其能从实际出发,给出适当的金额,尽快得到补偿。双方终于同意签下人民调解协议书。
经过前后五次的调解,这起因工伤引起的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闽侯乡音社 记者 林鑫 通讯员 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