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乡镇新闻 >> 正文

甘蔗:宜居宜业 美丽新县城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4-27 09:20:12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甘蔗街道依山傍水,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其中低山、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西南及沿江地带地势平坦,是居民的主要居住地,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4.86平方公里,新城区3.26平方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位于甘蔗街道老城区“全国文明村”——昙石村,“昙石山文化遗址”是闽文化的发源地,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闽侯县闽都民俗园位于新城区,与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一河之隔、廊桥相通,形成互动,东边在建的“闽侯县博物馆”,将呈现闽侯建县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三处连点成片,成为展示福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脉相承的集中区域。

  县城甘蔗全貌。 陈建鋆 摄

  外延拓展:提升县城档次

  2015年伊始,江滨路一角,海峡传媒港的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忙前忙后;经济适用房二期已经完工,住户陆续等待选号入住;新的商贸中心和娱乐中心渐渐成形……新的一年里,这些都将给甘蔗街道带来新变化。

  作为全县政治中心的甘蔗街道,位于福州市西部,辖有14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5万人。甘蔗街道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4.86平方公里,居住着甘蔗街道大部分的居民,新城区属于新兴开发的地区。近些年来,闽侯县经济飞速发展,老城区的各种基础配套和居住环境,已渐渐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显得有些 “跟不上趟”。“‘跟不上趟’其实是一种动力,促使甘蔗街道党委政府,重视对老区的改造和新区开发,以及基础建设的提升,改变县城的面貌。”甘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深传如是说。

  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县城旧城改造建设开展得热火朝天。随着建设的推进,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改造前,县城旧城区居住环境较差,道路狭小,车辆难以通行,大部分房屋建成较早,年久失修,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甘蔗街道牵头实施旧城改造,目前已完成旧城改造征迁面积335亩,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1607户约6000多人。安置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50.48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建设33幢高层住宅楼和沿街配套服务楼,如今已竣工28幢,2幢正在待建,3幢未建。经过数年建设,如今的甘蔗高楼林立,一座现代新城初现雏形。

  在旧城改造的同时,甘蔗街道也致力于推进新区各项建设。在昙石大道两旁,矗立着250盏高大明亮的新型LED灯,一到夜间,就放出无限光明,为许多市民的夜间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自小就在甘蔗长大,这些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新区的路灯改造了,这项措施看似不起眼,但确实是一项惠民便民的好措施!”家住三英村的王先生如是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福州上班,经常会工作到晚上十点之后,以前路灯昏暗,王先生开车都小心翼翼的,深恐发生意外,自从县城在几个主要路段都安装了新路灯后,自己回家再也不用担心了。

  “近些年,随着各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甘蔗新区各项基础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城区越发繁荣,各类商户也争先入驻,如牛太郎、盛世经典等餐饮知名品牌、永辉超市新区店等购物中心,为县城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老城区形成了功能互补。”余深传说,新区面积3.26平方公里,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闽都民俗园、汽车站、购物中心、路灯改造等基本生活设施及服务。“不久之后,江滨湿地公园、世贸商业综合体等将陆续投入使用,居民将享受更好的生活配套服务。”余深传表示道。

  记者了解到,去年落地甘蔗街道的重点项目共52项(不含预备项目),总投资23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12亿元,其中责任单位为甘蔗街道的有县城旧区改造、滨江新城城市综合体、阳光城西海岸、博仕后龙港城、利博顺泰20号地块、21号地块、正荣润园、好旺星天地、业新家居制造、森联包装材料、华盈国际大酒店、闽都民俗园配套项目拆迁安置房等12项,总投资163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28.8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1.6亿元,完成计划109.7%。

  县城的开发,给不少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长江村的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新区开发不久,甘蔗街道政府决定将滨江苑小区和员工公寓的大部分店面,分配给下辖各村经营,用以补贴村财。程先生通过向村里申请,租到了一家店面开餐馆。得益于新区发展的迅猛,人口的增多,程先生的餐馆生意日渐红火。“原来我打工一年就赚3万元,现在一个月就可以赚上万元,生活比原来好多了,这都是政府推进新区建设惠民的成果。”程先生感慨道。

  程先生的情况,只是甘蔗街道推进城市基础建设,使民众获益的小小缩影。可以说,甘蔗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把“旧城”换新颜,更通过“城市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2015年,甘蔗街道计划投资2000万元,持续改善旧城区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让更多人分享到建设的成果。”甘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深传说。

  内涵提升:增强居民幸福感

  “甘蔗的气候好、环境好、卫生好,生活也很方便,在甘蔗居住很舒服。”今年48岁的余惠玲和她的丈夫刘强如是说。作为一名“新甘蔗人”,来自江西的余惠玲夫妇在甘蔗定居已经10年了,自从来甘蔗工作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深深地喜爱上了甘蔗这块土地,干净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和配套设施,舒缓而不失紧张的生活节奏,都是他们决定在甘蔗定居的原因。

  像余惠玲夫妇这样选择在甘蔗定居的务工人员还很多。谈起第二家乡,他们一致很满意,生活便捷,居住环境好,休闲项目丰富。甘蔗能让这么多外乡人爱上并留下得益于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及街道大笔投入民生休闲项目,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家园,让甘蔗名符其实的成为一个宜居县城。

  县城内河安平浦总长约8公里,始于陈店湖工业区,贯穿县城,注入闽江。在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中,甘蔗街道投入6000多万元,拉开了整治安平浦内河的序幕,对两岸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并随即加大了对安平浦的清淤疏浚,清除了河床的淤泥,砌起了层次分明的护坡;同时加大对内河沿线工厂的监管,有效杜绝了工厂将生活垃圾和废料废水倒入河内的现象。此外,还强化了日常的巡查工作并对内河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有异常,就立即查明原因消除污染源。一系列举措,彻底改善了安平浦的面貌。

  流洋村位于甘蔗街道南部,这里依山傍水,生态资源丰富。 2014年流洋村被列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点,村民们借着这股东风从村道、内河、公园等方面着手,开始提升居住环境,建设美丽流洋。

  日前,记者来到流洋村看到,原有的杂草丛生如今被花草树木所覆盖,满天棉絮不见了,刺鼻熏天的味道也逐渐销声匿迹。如今这里绿树夹道、曲径通幽,沿河波光粼粼,清新的空气夹杂着青草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两名游客正在绿道中拍照留念。

  昙石村也是甘蔗街道的“名村”,位于闽侯县城南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所在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等。昙石村近日向群众发出了一份名为“手拉手参与环境整治  心连心共建幸福家园”的倡议书,号召居民携手建设幸福家园。

  “昙石村将借助幸福家园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房屋立面景观,改造路网村道,塑造文明新风尚。”甘蔗街道昙石村书记黄照生介绍说,南山溪整治和环溪栈道也正在设计招标中,建成后,群众又多了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记者了解到,闽都民俗园北岸已开工修建的拱桥和即将开工的廊桥将昙石村和民俗园连成一体。未来,昙石村、昙石山博物馆、黄氏宗祠、闽都民俗园将连成一线,成为甘蔗街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闽都民俗园占地180亩左右,是县城甘蔗的一张金名片,集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公园,蕴涵了闽侯县众多民俗文化。市民不仅可以在园内欣赏优美的园林风景,还能看到古代闽侯人的大院及其生活场景,体验茉莉花茶生产全程,甚至还能在园内举办仿古婚礼。每到周末,民俗园内各场馆都热闹非凡,周边群众拖家带口来民俗园内参观民俗文化。家住新城丽景的陈芳每周末都会带7岁的孩子来民俗园参观,让孩子了解民俗文化。“民俗园是孩子学习民俗文化很好的载体,园内有农耕文化、教育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是一本生动的文化教材。”陈芳说,“民俗园也成了我炫耀的资本。每当家里有客人时,我总会带他们到民俗园里走走看看。她们都很羡慕我下楼就有这么好的公园呢。”此外,民俗园还是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每到傍晚时分,广场舞爱好者在民俗园广场内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在园内嬉闹,老人在园内悠闲散步。音乐声、笑声、蛙叫声齐声合奏一曲欢乐颂。

  如果说,闽都民俗园是闽侯人自己的文化浓缩,那么省昙石山博物馆则是福州乃至福建省的文化精华。馆内的展览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遗物为陈列品,充分运用雕塑、仿真场景、多媒体、图片、文字资料和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多方位、生动地再现了五千年前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它不仅是福州文化,也是中华文化;还不仅是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是东方人类一处重要的进化、发展遗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间岛国上的南岛语系人和日本人的祖先、同时自然也有文化传承,或许都可以追溯到昙石山人及其文化。这是昙石山人、中国人对世界、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值得福州人、福建人和中国人引以自豪、为之骄傲。

  旧城改造安置房一隅。

  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进程

  工业是一个城市的脊梁。没有工业化的带动,一个城市的建设就缺少必要的经济和产业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步伐不断加快,甘蔗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建成墩园洲、陈店湖、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近300家,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68家,创产值101亿元。

  在三个园区的基础上,甘蔗还将依托被列为省文化产业十大项目之首的海峡传媒港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合力开发文化园区。在未来将打造一个以媒体产业为核心,文化和相关延伸产业为主要方向的多元化文化传媒产业集群。海峡传媒港项目的落户及其带来的文化产业集群,不仅能使我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迅速增长,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还能推动甘蔗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其集聚的文化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人才,有利于我县充分挖掘作为八闽首邑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拉动文化的发展及传承,为甘蔗的总体经济发展构架更加完美的立体协作模式。据了解,目前跟随海峡传媒港项目已注册在我县的企业包括福建海峡都市报广告有限公司、福建每周文摘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海都公众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东南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闽声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及涉及文化传媒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的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海峡文化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福建海峡文化创意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上述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2.4亿元,合伙企业资本金3亿元,合计超5亿元。

  但在县城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烦恼”:一边是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土地,一边是有的企业厂房闲置。为破解工业用地瓶颈,甘蔗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园区现存闲置厂房和用地指标进行整合流转,采取“分、割、剥、离”等措施,将园区内圈大建小、建而不产、产而低效等浪费土地资源及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请”出园区,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盘活企业闲置土地,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作为“腾笼换鸟”工程的获益者,福建省闽侯县博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福州常春腾家居制造有限公司、闽侯县业新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已实现“安营扎寨,蓬勃发展”。福建省闽侯县博达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振武告诉记者:“作为筑巢引凤的陈店湖工业区,优越的产业政策和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园区管理规范,离县城近可以更好的聚集人才,运输、招工等都很方便。正是这一项项优越的条件,让我们下定决心从原来的小厂区,搬到现在占地17亩的大厂区 ”

  为进一步提升入园企业运行效率,甘蔗实行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挂点企业服务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优强项目实行资源配置倾斜,重点在技术改造、人才引进、融资、用电、用工等方面大力扶持,促使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仅壮大了园区经济总量,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

  县城新区一隅。吴心钰 摄

  流洋村休闲漫道。

  发展动力:保障经济稳步推进

  “女子治安巡逻劝导队走街串巷,查看社区的安全状况;党员进社区(村),认领微心愿。”4月17日,家住甘蔗街道的陈先生一一数到,这一支支温暖人心的队伍,干部真的是用心良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系人心向背,更加关系事业兴衰,甘蔗街道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息息相关。

  记者从甘蔗街道了解到,甘蔗街道辖有14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5万人,共有44个党组织(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17个)、1353名党员。近年来,甘蔗街道十分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抓好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科学考核干部队伍、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等方式,大力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甘蔗街道已连续六年在全县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等次;2014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为一名干部队伍成员,要廉洁务实树形象,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甘蔗街道有关负责人说道,坚持党务、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学习之外,还要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大力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本领和驾驭基层工作的能力。

  甘蔗街道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严格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党务政务公开、村居三资管理、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从源头上防止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并把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情况纳入村(居)和街道直属各部门考核内容,作为工作实绩评定和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据悉,目前网上政务信息公开文件59份,党风网和手机掌上公开平台发送“三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等信息3000多条。

  “依托廉政文化公园、长廊、图书角、宣传栏和廉政宣传月、廉政文化“七进”活动等载体,倡导强化反腐倡廉宣传,加大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以案示警,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甘蔗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查处案件4起,处分村干部1名、党员4名。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及所辖的55个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开展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为民多办实事好事。

  坚持“严”字当头,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把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基层党支部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首先,强化党员队伍培训,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优秀人员、企业一线员工、行业与部门骨干中发展党员。不断丰富提升“中心+基地”党员创业就业培训模式,两年来,举办培训班21期,共培训1100多人次,推荐150多人就业,指导和帮扶22人实现创业。其次,注重干部队伍管理,采取街道领导挂钩、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等措施,加强村(居)干部队伍管理,并规范党内组织生活。

  据介绍,甘蔗街道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活动“四个阶段”内容,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开展“走一遍、全覆盖”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收集到的43条意见建议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此外,甘蔗街道还开展“沉下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暖民心”走访慰问活动,共发放帮扶慰问款物约50万元。组织全街道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共有294名党员到甘蔗所辖的社区认领了166个“微心愿”,完成了154个“微心愿”,切实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甘蔗街道 2010-2014年度经济发展概况

  (闽侯乡音 采访组 通讯员 林锦 王祖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