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部门动态 >> 正文

“三下乡”服务百姓 惠民便民暖人心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2-09 10:21:16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为待业群众送去岗位良机。

  群众在翻阅分发的本土报纸《闽侯乡音》。

  医护人员在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

  热心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群众义写春联。

  工作人员为群众现场发放闽剧广场舞等CD片。

  闽侯新闻网讯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七,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这对联看着真喜庆!”2月5日上午,在位于竹岐乡文化中心内,村民争相欣赏书法家现场挥毫写成的对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天上午,闽侯县201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除了为村民送出对联、报刊杂志、生活用具等物品之外,今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还推出了企业现场招聘、健康医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二十来个服务项目。

  要啥春联,自己下“订单”

  当日上午,送春联的现场刚布置好,就被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挤了个严严实实。来到现场的5位书法家,手持毛笔、蘸足墨汁,纷纷挥毫泼墨书写起来。

  老人要副“五羊献瑞人增寿”、“百鸟鸣村喜盈门”,商户选副“商店向阳连千家”、“柜台春风暖万家”……村民们纷纷按照自己的需求“下订单”,请书法们现场为他们“送福”。

  端详着手中的原创春联名细表,从竹西村专程赶到活动现场的肖绍权老人选中了一副“马蹄踊跃驰千里,羊角扶摇上九霄”的春联。他告诉记者,往年家里贴的都是女儿从商店买的印刷春联,大多写的是“恭喜发财”、“锦绣前程”等吉利话,总觉得不够雅致且缺乏新意。“眼下由书法家、志愿者来现场书写的春联,不仅文化味儿更浓,而且选什么春联可以自己做主,真是很有创意。”肖绍权开心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今年的送春联场地,有名年轻的女生,也和几位书法家一起在为村民书写春联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叫刘仪,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这次是受到活动主办方的邀请来锻炼学习的。“我从小就很喜欢书法,在学校也是书法社的成员,这次主办方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既锻炼了我的书法,又帮助了村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刘仪如是说。她觉得,春联贴在门上,看似小事,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的重要意义,是承载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有啥毛病,家门口诊断

  “近日,我总感觉腹部难受,还隐隐作痛,医生你给诊断下。”在三下乡活动的卫生系统咨询台,春风村的何先生,捂着肚子,连声向医务人员询问。

  “来,先坐下,肚子露出来,我给你检查下。”来自闽侯县医院的医务人员,现场为何先生检查了起来。只见他先用手为何先生按摩前腹部,询问他疼痛地位置;再用手轻敲何先生的后腰部,询问他是否感觉有酸疼感。

  “您患结石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去医院好好检查下。”初步判断出病情后,医务人员对何先生说。

  “那我多喝点水,可以把石排出来,不用上医院这么麻烦。”听到何先生这样说,医务人员立即劝告他道:“平时多喝白开水排石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但如果体内,已形成了较大的结石,导致腹痛,甚至影响生活,还是要抓紧上医院细致地检查下比较稳妥。”

  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农民朋友防控疾病的意识不强,往往拖成大病了才上医院,因此,我们要通过“三下乡”这个平台多向他们宣传加强防控疾病的常识,改变他们错误的就医理念。

  想找工作, 岗位送到身边

  在“三下乡“的“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这里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许多热门的招聘展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些招聘企业的应聘者信息表已经被填满了。很多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一脸喜悦之色。

  相关主办人员告诉记者,这和之前举办的几场招聘会有天壤之别,之前应聘者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招聘和应聘的互不满意,企业很难招到人。而今天前来的应聘者,很多都是在外打过几年工,急需回家乡找工作的技术工人,听说“三下乡”活动中有招聘会,他们都主动前来应聘。福建顺邦纺织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急需各种技术方面的人才,而今天一大早就有10多个技术工人前来咨询,并且已经达成了初步意向。

  更为吸引应聘者的,则是企业给的薪水非常丰厚。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企业给出的薪水普遍都在3000元以上。

  而在应聘者中,很多打工者都是之前在一线城市打过几年工的,这些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工人,更受到本地企业的青睐。前来应聘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江苏的纺织企业工作多年,但由于父母都在本地,所以想回来找工作。招聘会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并且给出的薪水都不少于5000元左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闽侯县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助农惠民的举措。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全县各级部门将加大对“三下乡”活动的财政投入力度,将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实现“常下乡”“常在乡”。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杨泽鸣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