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模式”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1-19 10:58:16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北部,素有“九峪肥田”之称。1992年,闽侯与富平缔结为友好县。22年来,两地一直保持着紧密往来,在干部培养、经贸往来、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深入交流。
去年3月,我县选派部分干部到富平县挂职,1年来,挂职干部通过深入各乡镇各部门考察学习,对富平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等印象深刻,感触颇深。本报本期起将陆续刊登挂职干部心得文章,以飨读者。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部署。富平县是陕西省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加快建立农业规模化经营新体系,在应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来”问题上取得了新突破,富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值得福州市学习借鉴和推广。
在应对“谁来种地”问题上的
创新举措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该县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养殖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业效益。目前该县登记注册各类家庭农场2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6个,培育各类种养大户1000多户。同时建立了九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九大植保专业合作社、水利设施管护新机制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
大胆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多个教育培训机构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中高低培训资源共享的“一主多元”的培训模式。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农业院校,主要承担精英职业农民培育;薛镇和王寮职中主要承担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主要承担技能型和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前该县已筛选职业农民培育对象2653人,培育职业农民300人,认定初级职业农民74人,推荐认定中级16人,高级2人。
在应对“怎么种地”问题上的
先行先试
推进土地流转。该县建立了县镇两级土地流转机构,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行政组织、政策激励等方法,采取流转、租赁、返租倒包、托管等方式,引导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截至目前,该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2万亩,单2014年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
“一镇一园”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出台政策,大力推行园区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销售,加工户分户生产的“四统一分”园区建设模式。截止目前,该县在建涵盖种植、养殖、林果、生态休闲、农产品加工的各类园区28个,建成区面积15万亩,占规划面积25万亩的60%。累计认定命名国家级示范园区1个、省级3个、市县级14个。“一镇一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区中园”发展模式极大促进了该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推广农产品产销新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出台《关于推进陕富粮食“订单农业”模式推广的意见》,依托该县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陕富面业公司等,开展粮食“订单农业”产销模式推广,实施优质小麦、专用小麦和良种繁育订单生产,2014年订单面积达5万亩。依托陕西红星乳业、陕西金牛乳业等全国知名乳品企业,开展“订单乳业”产销服务,全县10万吨羊乳已全部实现订单生产、收购。同时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订单生产,目前全县苹果、甜瓜、柿饼等农特产品也已开展订单生产。该县还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新模式。召开电子商务培训会,联系淘宝学院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电子商务普及培训,鼓励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红星乳业、洋阳柿饼先后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站,同时注册了天猫销售网店;吉星合合作社注册开通了西安卖菜网及微信公众销售平台,产品销售额不断上升。开展农产品购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天牧公司等企业通过展会,把农产品销到了北京、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
在解决“钱从哪来” 问题上的
破冰之举
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为破解融资难瓶颈,该县由政府牵线搭桥,促进涉农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与陕西省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邮储银行富平县支行、富平东亚村镇银行、富平瑞康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广泛建立信用合作,实施多元化信贷融资,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周转,各类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建设,畜牧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农民创业。2014年该县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8亿元,其中以“订单”为质押的粮食、乳业贷款发放1.6亿元,富平“订单农业质押贷款”融资新模式受到广泛认可,《陕西日报》等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以土地、农机具、养殖设施为质押的贷款发放0.4亿元;以惠民补贴“一卡通”为担保的贷款发放1.06亿元,受益农户4005户,同时通过三户联保、信用村建设等方式开展小额贷款服务,扩大了农户受贷面。
整合项目资金。为推动涉农项目由零星分散、重复低效向整合捆绑、集成高效的新机制转变,该县探索建立了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按照“统一规划、部门联动、项目捆绑、资源整合”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富平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方案》,明确了整合范围和资金使用方向,形成了财政支农资金“先建后补、多建多补、不建不补”的扶持机制,2014年累计整合资金1.8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土地平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县财政还每年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现代果业生产、现代畜牧示范区等各类现代农业园区配套建设。
(林众 作者系闽侯县农业局副局长,现挂职任陕西省富平县农业局副局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