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失地农民的别样人生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5-26 14:45:1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热心读者黄宇手绘繁荣的南通海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南通作为福州市蔬菜基地,许多群众曾经都靠祖传的一亩三分地吃饭。2010年,福州海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南通开业。南通众多村民的生活自此改变。再看现在南通镇,仍有不少蔬菜基地,但是许多村民放下锄头,穿上皮鞋或是做起小本生意或是到批发市场中打工,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

  陈厝村是南通镇距离海峡批发市场最近的村庄之一。今年48岁的王兴康就住在这个村。王兴康一家祖祖辈辈靠着一亩多的地维持生计。2008年,建设海峡批发市场时,老王的地也在被征范围内。大半辈子靠地吃饭的老王一下子没了主意。他不知道48岁的自己要怎么养活一家老小。2009年春节过后,为了生计,老王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开始了打工生涯。

  “我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也没学一门手艺。去深圳后,发现自己只能在工厂酒店里做些简单的活,当时一个月工资2000元。这样的工资确实比我在家种地赚得多,但是深圳吃饭也贵啊,扣除日常开销,一个月也只能节余1000余元寄回老家。”老王告诉记者,当时听村里的亲戚说,深圳工资高,就业机会多。为了家里的老小,老王咬咬牙向亲戚借了1000元只身前往深圳打工。到深圳后,老王发现深圳就业机会确实多,但是他能做的可不多。吃苦耐劳的老王还是在深圳坚持下来。为了省钱,他一年只在春节时才回家和家人团聚。一家分居的日子终于在2011年春节结束了,老王乘着批发市场的风在家做起小本生意。

  2010年,海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为南通镇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南通镇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到家门口就业,有的在市场中当保安,有的在市场摊位中打工,有的则像老王一样靠着批发市场做起了小本生意。

  “2011年春节在家时,无意间发现每天都有很多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村里叫卖水果。当时觉得,我家离批发市场这么近,我也可以买辆三轮车做点小本生意。”老王如是说。2011年3月份,老王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去批发市场里批发苹果、香蕉、梨等普通水果,再进村入户销售。刚开始时由于资金紧张,缺乏销售经验,老王不敢批发名贵的水果。经过三年的积累,老王积累了不少资金和经验,销售水果种类越来越丰富,有樱桃、火龙果、山竹等,营业利润也随之上涨。“现在我一个月净利润有5000多元呢,而且我最近刚刚从别人那盘了一个市场的摊位。以后我就直接在市场里摆摊了,不用骑着三轮车四处叫卖了。”目前的生活状态,老王很满足。老王的妻子徐女士在家也没闲着。上午十点,下午三点左右,徐女士将自己煮好的面条、花生汤等点心运到市场里卖,一碗面条5块钱,一碗花生汤3块钱,一天也有100元纯收入。老王夫妻二人一个月的收入从原来的1000余元增涨到现在的8000余元。老王还用这两年积攒的钱把家里剩余的3间房屋装修后出租给批发市场中的经营商,每个月收取900元的租金。

  失地农民王兴康是城镇化进程中受益群体的一个缩影。他靠着城市发展走上致富路。“虽然失去了祖传的土地,改变了生活方式,但是我也因此走上致富路。现在我女儿正读高三,儿子也已经上初中了。我跟妻子再攒个两年,两个孩子的学费基本上不愁了。”

  (闽侯乡音社 记者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