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风俗民情 >> 正文

静矗淘水听风雨 塔凌峰顶钟灵秀

http://www.mhnews.com.cn  2019-12-30 15:00:02      【字号

静矗淘水听风雨   塔凌峰顶钟灵秀

  千年石塔雄风依旧。

静矗淘水听风雨   塔凌峰顶钟灵秀

  抚摸历史,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静矗淘水听风雨   塔凌峰顶钟灵秀

  耳聋大王庙。

静矗淘水听风雨   塔凌峰顶钟灵秀

  在周围高耸的居民楼中,塔林山并不高,但山不在高,有“塔”则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近日,当记者来到尚干镇塔林山,看到山顶处庵塔的那一刻,心中不由得浮现出诗人杜牧的这句七绝。众所周知,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土,至南北朝时,由于皇室和贵族阶级的推崇,日渐兴盛。其中,南方各朝的帝王崇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由此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

  而这座矗立于塔林山顶的石塔,据说初建于南朝陈太建年间(569年~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比诸闻名遐迩的西安大雁塔还早近百年,号称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石佛塔之一。

  历千年风雨不倒 看万户人家兴盛

  尚干庵塔,又称雁塔、陶江石塔,俗称庵塔,198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尚干镇中心塔林山(亦称珠山)上。

  石塔为石构楼阁式实心塔,八角七层,由塔基、八角形圭脚、二层台、双层须弥座、七层塔身和相轮塔刹等组成,通高9.2米。底层须弥座径2.4米,台座转角处用大力士肩荷塔身,其间镌刻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以及飞天、祥红、古兽、花草等。七层塔身刻出平座、倚柱、佛龛及佛像,每层塔壁均刻一至三尊盘坐莲台佛像。塔檐用整石刻出垂脊、瓦垅、勾头滴水,塔刹由覆钵、三层相轮和宝珠等组成。石塔体现了福州早期的雕刻工艺水平,是福建楼阁式实心石塔的代表。“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石塔上的每尊造像,形态和神态各异,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技艺的深厚和独特的匠心。”今年73岁的当地文史爱好者叶润桂老人说。

  “小时候,和大人走过塔林山,他们总告诉我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塔,比尚干望族林氏搬迁到这儿的时间还要悠久。”叶润桂感慨地说。他告诉记者,说起尚干镇,早在汉晋时期它的名字并不叫尚干,而是叫上虞,后来为闽县七里之首,名为永庆里塔林村。而塔林村之名,就源于这座古塔所在的塔林寺。

  据《三山志》载:“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传说,当时寺僧见山形平坦,不够耸拔,便在兴建塔林寺的同时在寺旁建塔造景,以使尚干“文通武达之盛,魁奇涵育应昌”之气得以巩固,寺遂以塔为名,进而成为当地的村名,一直到宋才为“尚干”所取代。

  千百年来,在古塔的“庇佑”下,尚干人始终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创立了陶江、陶南书院,百六峰诗社等文人士子进修互勉之所;涌现出了清代武探花林培基、二七烈士林祥谦、辛亥元勋林森等一代人杰。正如塔边珠山亭上一副对联描述的那样“历千年风雨顶天立地,看万户家园卧虎藏龙”。

  千载的古塔 饱含着尚干人的乡愁

  “古塔以及其周边的耳聋大王庙,可谓是饱含着尚干人的乡愁。”在当天的采访中,叶润桂如是说。老叶口中的耳聋大王庙正位于古塔不远处,是修建古塔公园的时候重建的建筑。

  据说,耳聋大王是当地口口相传的人物,旧庙早年间立在庵塔边,距今大约有数百年的历史。耳聋大王姓名不详,相传是古时候到尚干游方行医的郎中。古代庵塔所处的珠山面积较如今庞大,且奇花异草众多,其中可以入药之物不少。耳聋大王闻名来此处采药,顺便为老百姓治病,对困难的家庭分文不取,救人无数。传说他最后定居在庵塔边,一生都为当地百姓治病,最终埋骨于此,百姓为了纪念他,遂立庙祭祀,绵延至今有几百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入七里,发现位于古塔边的耳聋大王庙很适合当指挥所,他们将庙宇的塑像砸毁,作为军事据点,后来在文革期间,庙宇再次遭到洗劫,不久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叶润桂说。

  2012年底,经由民间提议,在镇、村的重视推动下,将日渐荒芜的古塔周边改造为塔山公园。公园在2013年春动建,从社会各界和政府共募得资金近200万元,涉及地块的乌门、红新、亭上三村的41户居民也支持修建。在各方的努力下,公园在2016年夏竣工。如今的塔山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健身运动的好去处,公园内栽种了众多的绿荫,还有供游人休闲的石亭、石凳、花圃和行人小道。“小小的公园内还有不下10副的对联佳作,均是来自县内诗词协会、百六峰诗社等名家的手笔。”叶润桂说。

  时近黄昏,古塔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古典、端庄。它现在已然成为了尚干镇的地标性建筑,成为了当地人思乡的标志物,是尚干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文 王立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