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记:从退伍军人到基层宣讲员的华丽转变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7-05 10:40:50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闽侯新闻网讯 “一日为兵,终身是兵!脱下军装,永葆本色!”这是退伍军人刘长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6年前,刘长记从部队退伍后,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凭着军人特有的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战斗精神,他实现了从退伍军人到村党支部书记,再到基层宣讲员的华丽转变,书写了一名退伍军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彩人生。多年来,刘长记先后获得了“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福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参军入伍

  他练就过硬本领

  1976年6月,刘长记从闽侯一中毕业后,响应国家支农号召,回到荆溪镇桃田村务农。同年12月,征兵工作启动,刘长记应征入伍。1977年1月,他正式成为江西上饶32383部队的一名新兵。谈及参军入伍的初衷,刘长记说他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行走江湖,惩恶扬善。慢慢地长大了,“英雄梦”就变成了“参军梦”,渴望顶天立地,报效祖国。

  进入部队后,刘长记在新兵营待了3个月,开始正式地训练、学习和生活。“刚到部队的时候还真有点不习惯,但既然选择了当兵,我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刘长记告诉记者,迈进军营的那一刻,他就立志在这座大熔炉里淬火成钢,为部队添彩,为家乡增光。在军营里,大多数训练是在户外,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

刘长记:从退伍军人到基层宣讲员的华丽转变

  刘长记依托龙山会议纪念馆宣传十九大精神。

  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勤奋刻苦的训练,锻炼了刘长记和战友们过硬的业务本领。刘长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迅速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优秀青年士兵。1979年4月,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刘长记还多次受到连队奖励,获评“神枪手”等荣誉称号,并被任命为班长、代连长。5年的军旅生涯,刘长记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更收获了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品行。

  退伍成为“当家人”

  他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桃田村是一个人口只有500多人的小山村,它四面环山,全村土地面积6225亩,山地占了80%以上。曾经的桃田村,村民们“靠山吃山”,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贩卖木材为生,生活艰辛。穷是村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为土生土长的桃田村人,刘长记1982年底从部队退伍后便一直留在桃田村。应当时村干部的要求,刘长记参加了村干部竞选,并于次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过去,我能当好一个兵、带好一个班。现在,请相信我也能带好一个村。”这是刘长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对村民作出的承诺。35年来,他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幸福和谐桃田村作为工作重点。

  “村里的群众之所以穷,主要是因为没有产业。”上任之初,刘长记在经过一番考察研究后,决定充分利用桃田村山清水秀的地理优势,动员和引导村民种植蔬菜。为改变村民靠种植水稻为生的传统观念,刘长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一起试种蔬菜,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村民们纷纷效仿。随后的日子里,他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农民科技、市场、信息、竞争意识,并引进台湾苦瓜、胡瓜、丝瓜、永安莴笋、长豆角等蔬菜品种,实现了每家每户都利用自家责任田种植蔬菜,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这还远远不够。”作为桃田村的带头人,刘长记眼光放得很远,如何拓宽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刘长记的心里一直盘算着。2012年,刘长记通过协调市、县老区促进会,引进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进行试种,并获得良好收益。在刘长记的不懈努力下,桃田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幸福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2017年6月,刘长记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但仍然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头,关心村民生活和村庄发展。

  退而不休

  他积极投身业余讲师团

  1947年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在桃田村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代会精神,并系统总结了闽江工委两年的斗争经验,明确了城市工作“以学校为重点,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争服务”的方针,还决定成立闽浙赣地下军司令部。龙山会议是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城工部的成立,大大加强了闽浙赣区党委对城市爱国民主运动的领导,促进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城市支援农村工作。桃田村也因为这场革命会议,在福建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以来,在上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共投资250多万元,在龙山顶会议旧址建成了“龙山会议纪念馆”。目前,该纪念馆已成为福建老区革命遗址、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

  2018年7月,桃田村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福州市建设实施“千军万马”工程的工作部署要求,组建桃田村业余讲师团,以龙山会议纪念馆为平台,不断宣传龙山会议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得到消息后,刘长记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业余讲师团的一员。

  “我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了,也还是想为村里做点事。加入业余讲师团,宣讲十九大精神,弘扬龙山会议精神,把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发扬光大,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一有空闲,刘长记都会与其他讲师团成员围坐在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分享宣讲心得体会,并就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龙山会议精神更好的结合,不断做好宣讲工作进行研究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每次在结束龙山会议纪念馆的宣讲后,刘长记总会来到桃田村的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遇到听不懂普通话的村民,刘长记还用乡村方言向父老乡亲们宣讲。村民们不停赞叹刘老书记说得好、政策宣讲得好,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盼头。正是这样心贴心、面对面的宣讲,使村民们明白了一些不明白的道理、理解了不理解的事,就像春风一样润物无声,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截至目前,刘长记先后在龙山会议纪念馆宣讲160多次,接待近万人(次)。“十九大精神鼓舞人心,通过宣讲,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看到了十九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我看到了未来。尽管有时候宣讲完觉得人很累、口很干,以至于嗓子都哑了。但是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宣讲下去。”刘长记告诉记者,下一阶段,他将不断壮大村业余讲师团队伍,创新宣讲形式,挖掘、提炼一批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以鲜活的身边人、身边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分众化、互动式的宣讲活动,宣传十九大精神,讲好龙山会议故事。

  (闽侯乡音 记者 洪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