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景观带
http://www.mhnews.com.cn 2018-12-21 15:40:3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拆除高速沿线违章搭盖,美化人居环境。 吴国棋 摄
早前的垃圾山不见了,别致的绿树红花迎风招展;杂乱的裸房不见了,整齐的灰瓦白墙令人耳目一新……这是近半年来,闽侯实施高速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记者了解到,闽侯高速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共112个项目,目前已完成100多项,正全力冲刺扫尾,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创新思路
雇工自建提高效率
沈海高速在青口镇付竹村穿境而过,站在村中的岳亭路望向高速公路,只见300多株秋枫“昂首挺胸”,艳丽的三角梅点缀其间,美丽的景观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没想到整治得这么漂亮!要知道这里以前是一片垃圾山,不好看还有臭味”。周边居民陈女士说。
“10月底,我们启动整治,差不多两个星期就完成了改造。”青口镇高速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口镇共有43项整治任务,目前已完成36项。
高效率的背后是青口镇创新思路的努力。“整治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采用雇工自建的模式。”该负责人说,“按原有模式统一建设需勘察、审计、图审等多个程序,耗时长,新模式下,各村雇工自建,大大提升了整治效率。”
溪东服务区的景观改造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7月初接到任务,很快启动改造,7月底就做完了。”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溪东服务区是青口镇重点打造的示范路段,将继续提升绿化层次和水平。
因地制宜
裸露山体复绿又惠民
“这片荒山在今年8月初还是一片白,你看,现在脐橙树长得多好!”12月18日,在白沙镇溪头村,村民张昌针指着京台高速沿线的山头高兴地说。
白沙镇在整治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群众生活发展情况进行改造。“对裸露山体复绿,种果树既实现复绿,又惠及农户。”白沙镇党委副书记吴光华告诉记者,白沙镇共整治了500亩裸露山体,除了种脐橙,还种植油茶树。“山体复绿后,承包给农户种植,由政府监管。”
溪头村这片山体共有300多亩,是全镇复绿任务最重的一个点,但从启动整治到完成复绿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
不仅山体复绿推得快,裸房整治同样看点十足。此次高速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白沙镇共有35栋9000平方米裸房需要整治。“考虑到整治的可操作性,我们遵循简单整洁、经济适用的原则,对裸房采取统一规划改造的办法。”吴光华说,经过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至11月20日,白沙镇13项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整治+规划
重点打造一批示范路段
12月18日,上街镇组织城建监察、国土等部门组成一支执法队伍开展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共拆除违章搭盖1000平方米,拆除围挡600米。
当天,记者跟随执法队伍,来到了岐头村、中美村的福银高速沿线,记者看到在高速沿线及高速桥下,一些守法意识薄弱的村民搭起了畜禽养殖场、废品收购场,垃圾暴露、废品杂物乱堆乱放。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周边村民临时搭建的,执法人员曾多次劝阻制止,并责令其自行拆除,但仍有不少村民存在侥幸心理。
执法人员现场拉起了警戒,在明确分工后,一部大型钩机进场实施强制拆除,伴随着一阵阵机械的轰鸣声,违法搭盖、围挡等被夷为平地。
“福银高速沿线环境是上街大学新区的城市窗口,行车从高速上经过,这些高速沿线、高速桥下乱堆垃圾,违法搭盖的现象,确实太煞风景,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上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吴达星告诉记者,下阶段,镇里还将组织执法力量,在联心、榕桥等村的高速沿线、高架桥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此外,为有效改善福银高速沿线的市容市貌,镇里还聘请了相关设计单位,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对上街大学新区高速沿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计划利用这些整治后的土地,建设一些公共停车场、公园绿地,休闲娱乐设施等公益性场所,重点打造一批示范路段,确保通过高标准、高要求的整治及沿线绿化提升,为大学城数十万师生和周边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生活环境。
全力冲刺
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
此次高速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我县境内范围包括沈海高速、福永高速、福银高速、京台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沿线,涉及鸿尾、竹岐等12个乡镇(街道)。
“整治内容主要为房屋外墙立面美化、沿线绿化、建筑垃圾和取弃土场整治、坟墓搬迁、广告牌整治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整治工作,成立工作指挥部、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整治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一暗访,每季一考评,全面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了解到,此次整治目标在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做到“三清除”“四无”“两美化”基础上,我县还自加压力,结合“裸房”整治、“垃圾不落地”等行动,采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措施,实现“功能”与“美”的平衡,从点到线到面,形成了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景观带。
“目前正在全力推动剩余的整治项目,力争年底全面完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福州日报 记者 谢星星 林斯妤 本报记者 陈建鋆 张存金 吴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