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全站图文 >> 正文

五十年的美丽轮回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4-17 10:27:4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插秧船在科学试验田应用(前排右一为张君祥同志)。

  闽侯县服务局欢送走上农业生产战线的同志留影(第二排左三为张君祥同志)。

  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对再造农村发展活力和生机作了有益的探索。并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奔向农村第一线,下派到村级担任党支部书记,简称“下派干部”。他们常年驻扎在农村,将农业科技、市场信息、资金信贷直接送到农户家中,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秀党务干部与基层党组织的结合、科技人才与农民群众的结合。他们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追溯历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县为了筹建基层政权组织“人民公社”,也曾下派一批干部到农村挂职,了解民情,掌握农村状况,推动工作开展。为了了解这段历史,笔者近日拜访了原闽侯县政协秘书长张君祥同志,再次聆听了当年下派干部的心声。当77岁高龄的张老得知我们的来意时,特将珍藏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泛黄老照片展示给笔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由张老向我们娓娓道出。

  1958年初,县委以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名义向县直机关青年干部发出了下派农村挂职的号召。那年刚满26岁的张君祥和机关许多年轻干部一样激情澎湃,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心愿,毅然报名加入了下派干部行列。是年1月15日, 县服务局专门为这批肩负光荣使命的年轻人召开了欢送会。组织的期望,领导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年轻干部的斗志。年轻的张君祥被派到了上街沙堤乡担任高级社政治副社长,而后又兼任支部书记。在农村,他不但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还积极为筹建人民公社做大量宣传工作。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到民众中去,挨门逐户访视,了解民情,对于生活困难的农民摸底造册,报送上级有关部门,由政府统一予以困难救济。虽然救济资金有限,但它解决了许多困难户的燃眉之急。村民赵不劳有个儿子这年刚好考上外省一所大学,可是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上大学的路费呢!?当他得知这种情况后,便主动到他家中,一边鼓励他儿子上大学,一边为他积极筹措资金。为了尽快圆莘莘学子美好的梦想,他亲自带着赵不劳去上街区政府找区长,请求政府帮助。区长深深地被一个下派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立即指示民政干部从民政困难救济款中拔出80元。这笔救济款我们今天看来并不多,可它却圆了一个农民家庭世代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后来得知这一笔款项在当时也算不菲资助,而且是破例给予的,实属不易。

  为了帮助乡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发挥他们工作积极性,张君祥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针对他们文化底子薄和识字有限等情况,专门找了像《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通俗易懂的毛泽东著作单行本来学习。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大家思想觉悟,又可促进他们文化学习。

  1958年8月2日,县委发出《关于农业生产、农具政策、制造土农药土化肥等的紧急通知》,全县又迅速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各地纷纷成立了科研小组。张君祥也带领大家成立了科研小组,开始对农具进行改良,并大力推广打谷机,挖泥沤肥(河泥盖垃圾使之腐烂),种植紫云英、苜束,使用有机肥改造土壤。其中研制的插秧船,备受农民的青睐,它不但解除了“面对泥土背朝天”的劳累,而且解放了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效。插秧船形同缩小的木船,头尖尾宽,中间鼓。在船前端至船中用木板封口且做了一个靠背,作为插秧时坐,另一端敞开,船肚里又可以装秧苗。由于设计简易方便,其成果迅速得到推广,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下派挂职二年来, 张君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得到了领导表扬。 1960年他又被组织派去侯官大队任党支部书记。是年3月正逢全国上下掀起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猪为六畜之首”的指示,县委对此也非常重视。时任县委书记李福刚还亲自挂帅开展了一场“以猪为纲”高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群众运动。县、社、队、场四级组织了1200多人干部到各猪场进行栏栏检查,场场评比。侯官大队在张君祥的带领和推动下,农民养猪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养猪能手。其中张月娥创办的“三八”畜牧场, 一年为集体创收了两万多元,得到县委书记的高度称赞。

  1962年, 张君祥作为扎根于工农群众中的知识分子代表,被上级组织选调去上街公社当秘书,因而结束了四年的下派工作。

  五十年前那场下派挂职工作的往事早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回首往事,张老依然是那样激情荡漾,仿佛还沉浸在难忘的岁月中。(林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