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两天行程 收获满满

http://www.mhnews.com.cn  2013-12-17 10:52:41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东南少通社小记者首场活动,“爱心小蔗农”来到龙祥岛甘蔗林

  比赛开始了,小记者和爸爸冲向甘蔗林

  唉呀,终于拔出甘蔗了!

  快跑,看谁搬的甘蔗多

  自己砍的甘蔗,最甜啦!

  小记者家长绑甘蔗比赛,无敌队赢了!感谢爱心单位福州晶美口腔对活动的支持(晶美口腔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树兜电教大楼217号)

  准备就绪,义卖甘蔗啦!

  “哥哥姐姐,买根甘蔗吧。”

  深入田间地头砍甘蔗,与乡村里的同龄小朋友,体会了一把当“农家小帮手”的乐趣,明白了“劳动最光荣”;

  走上闹市街头卖甘蔗,跟海西志愿者一起,鼓起勇气向路人叫卖,成为有爱“小贩”,义卖所得达2510元,懂得了“爱心最可贵”。

  尽管上周末阴雨绵绵,冷风阵阵,但是东南少通社小记者们的表现实在太给力了!两天的行程,小记者们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成长足迹。请看大记者发来的现场报道——

  A

  小记者大战甘蔗林

  14日上午9点半左右,30位小记者到达闽侯县祥谦镇龙祥岛,分成3队,神魄队、火龙队和无敌队。在队长的带领之下,小记者们进入甘蔗地。

  只有一块木板的独木桥、犁地的大水牛、跳跃的小青蛙……让小记者们应接不暇。

  “把刀插进甘蔗根部周围的泥土里,在不同的位置上,一共做3次,轻轻一拔,甘蔗就出来了。”甘蔗地的主人刘伯伯,向小记者、家长们示范起如何砍甘蔗。

  听完讲解,小记者和家长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目光齐刷刷地朝向甘蔗地,只等一声令下。

  108号小记者王彦博和爸爸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往甘蔗地里冲,父子配合默契,让对手们压力陡增;101号小记者林巧雁,双手抱着甘蔗,途中险些摔倒,但仍然坚持接力赛;109号小记者崔成浩嫌弃用刀砍太慢,和家长一起徒手拔甘蔗,第一个将甘蔗运送回自己的队伍……

  最终,无敌队以83根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为了奖励小记者们不遗余力地砍甘蔗,刘伯伯请小记者们敞开肚皮吃甘蔗。吃上香甜多汁的甘蔗,小记者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些甘蔗是我们自己砍的,吃起来当然美味啦!”

  B

  小记者采访很有范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龙祥岛,我是这片甘蔗地的小主人刘诺楠。”甘蔗地的小主人在小记者们享受了砍甘蔗的乐趣后,也与大家见面啦。她特地请她的爸爸,向小记者示范怎么种甘蔗。

  “差不多砍三节这么长,把它横放在地上,不能马上盖土……”刘伯伯蹲在地上为小记者们演示起来。

  110号小记者张浩然问:“为什么甘蔗横着种却竖着长呢?”

  刘伯伯答:“甘蔗每个节上会有个小芽,横着种,芽就往上长。”

  115号小记者江子忻问:“为什么甘蔗有的一节长有的一节短?”

  刘伯伯答:“这与吸收的养分有关,吸收得充不充沛,会影响甘蔗每节的生长。”

  “怎么选到最甜的甘蔗?”“怎么才知道甘蔗熟了?”“为什么我们吃糖,牙会被虫蛀,甘蔗这么甜,却没有虫蛀它呢?”……

  小记者们发挥起采访潜力,问题一个接一个,刘伯伯不慌不忙,一一作答,还不忘夸赞小记者们问题问得很专业。

  当天福州晶美口腔的许鸿洁先生也带着女儿许馨来到活动现场,跟小记者们一起体验田间采访农民伯伯的乐趣。小记者们的专业提问,让许先生很诧异,尤其是孩子们对“甘蔗为啥不长蛀牙”的提问,更是令他哭笑不得。有牙科专业知识的许先生,很高兴孩子们会自己惦记牙齿的健康问题。

  作为给小记者们的奖励,许先生给每位孩子都送了一张免费的洗牙卡。“吃完甜甜的甘蔗,还能免费洗牙,小朋友再也不用担心长蛀牙啦!”领到洗牙卡的家长调侃。

  “通过今天的采访,我知道了甘蔗削皮后,最好不要再用水洗了,不然吃完甘蔗,嘴会干。”“刘伯伯说,甘蔗甜,但不能贪吃,一天只吃半根甘蔗最好。”

  田间采访结束后,不少小记者们围聚在一起,讨论起他们当天学到的新知识。

  C

  小记者诵诗引呼应

  紧扣甘蔗主题的田间亲子赛与田间采访环节结束后,逐渐彼此熟悉的小记者们,就在如青纱帐般的甘蔗地边上,玩起了小游戏。

  甘蔗地的小主人诺楠小朋友,也大方加入了小记者们围聚起来的大圆圈,跟小记者们一起玩起了“梅花朵朵开”的游戏。

  小记者们围着圈,手牵手,一边转圈,一边念着“梅花梅花朵朵开,开几朵?”,待被他们围在中间的阿秋姐姐随机说出“朵数”后,小记者们就得按着数字,迅速抱成一团,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否则就要受罚。

  你瞧,在阿秋姐姐答出“5朵”时,现场就出现“抢人大战”和“推人大战”了……有5个小记者抱住了扣子,组成了6人团,不幸要“出局”一位小记者受罚了。但这组小记者们都很有爱,大伙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友爱地围聚在一起商量,要选一个最有才艺的小朋友出来表演节目,做拯救其他人的大英雄。这不,102号小记者梁梓默表明自己可以表演“背诗”后,他就成了拯救这组小伙伴的英雄了。

  一首《古朗月行》在梁梓默抑扬顿挫的诵读声里,就让大伙从欢乐的游戏时光里“穿越”到了月朗星稀的古诗意境中。其他会念这首诗的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跟着一起诵读起来……

  一时间,田野里诗声琅琅,连田里的大水牛也配合着,长长地“哞——”了一声,来为孩子们助兴了。

  D

  小记者变有爱“小贩”

  “买点甘蔗吧,特别甜的甘蔗……”12月15日,宝龙城市广场上不时地响起小记者们义卖甘蔗的叫卖声。

  121号小记者江浩谦第一个来到甘蔗售卖点,拎着装好甘蔗的袋子,穿梭在人潮中;

  8岁的海西小志愿者吴昕怡,在大家还没有卖出一根甘蔗的时候,她成功说服一个老奶奶捐出100元善款;

  103号小记者邹乙檑跟好朋友130号小记者何予,举着家长连夜赶制出来的爱心义卖甘蔗的宣传牌,绕了大半个广场,收获了满满一箱的爱心款,成了这天义卖小记者中,分工最明确、最团结、收获爱心款最多的一组小记者;

  115号小记者江子忻用自己招牌式的微笑,成功义卖了145元的甘蔗,尽管中途被商场的保安斥责,受了说不清的委屈,但是她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在雨中卖甘蔗;

  108号小记者王彦博当天上午一上完钢琴课,就急匆匆赶到义卖现场,加入了义卖行列,迅速融入到已经组好队的小记者队伍,顶着雨来回跑了很多趟,虽然来得晚,他却卖得很快;

  当天义卖小记者中年龄最小的107号小记者王鑫蕊,在妈妈的守护下,一直站在人行天桥上,卖力地向路人推销自己手上的爱心甘蔗,小家伙可爱又嘴甜,招揽到了不少顾客;

  101号小记者林巧雁和105号小记者童昕,表现也很棒,尤其是这两位小记者的家长,一直在爱心义卖的帐篷里,卖力给义卖的小朋友砍甘蔗、削甘蔗,衣服都湿得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了,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擦;

  海西志愿者阿杜、陈振兴、郑兴和、郑周、高瑜璟等,更是早早冒雨赶到义卖现场,为小记者们搭好了义卖帐篷,搬来了前一天小记者们自己从田间砍回来的甘蔗;为了给义卖的小记者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海西志愿者的叔叔、阿姨们做了一次最累、最繁琐的志愿服务工作……

  虽然天气不给力,但最后经过小记者、家长和海西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这天义卖收获了2510元善款。该笔善款接下来就会由本报记者带领小记者们,一起送往山区,为山里的小朋友圆一个新年愿望。

  在本周两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记者,则有机会代表其他小记者,把通过劳动换来的善款,亲自送往山区小朋友手中。

  本报记者寇思琴陈菲陈伟/文本报记者柳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