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革命斗争大事记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5-18 16:51:08 【字号 大 中 小】
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1919.5——1927.7)
1919年
5月 五四运动消息传到福州后,一批闽侯籍在榕念书的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并加入福州各校学生先后举行的反帝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声援北京广大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6月14日 福州商会会长、恒盛布庄老板黄瞻鸿,坚持贩卖日本货,收买打手把查封日货的学生代表骗到店内关门围殴,死伤五六人。又反诬学生是“匪徒”抢劫,由福建反动军阀当局派兵抓捕爱国学生和市民五人。“黄案”发生,震惊全城。
6月15日 全城商民因公愤黄瞻鸿的倒行逆施,各商店罢市声援学生;学生联合通电全国学联会,并组织数千人到闽侯地方检察厅请愿。斗争延至17日。在全城工人相继罢工、全国学联会和省内外各界爱国团体、人民群众的声援下,迫使福建军阀当局释放被捕的学生和市民,罢免黄瞻鸿的商会会长职务,并处以罚款。
1920年
5月4—9日 全城各校学生为纪念“国耻日”,先后罢课举行游行演讲,学生游行队伍沿途唱国耻歌。各商店罢市休业,悬挂白旗书写“5月7日,毋忘国耻”。
1921年
10月10日 五四运动以后,福州闽侯广大学生,因在庆祝国民党“双十”节集会游行中,沿途歌唱“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歌曲,当局派军警制止、迫令解散而发生冲突,学生被殴伤数人。继之,全城各校罢课,商民罢市三四天。
11月4日 井楼门、北门、汤井门、东门、南门、西门、水部门等城门外的农民,因不堪苛征契税,举派代表200人向闽侯县署、省财政厅等处,进行请愿。
是年 学生陈任民等人在福州创办“职工小学”,组织“工学社”,在学生中出版《中国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的真理,反对旧文化旧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及卖国政府的反动面目。
1922年
春 在福建省立二中的闽侯籍进步学生陈任民,因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行列,领导学生开展罢课学潮,遭军阀当局迫令校方开除。不久,他再度前往上海,与在团中央工作的恽代英等人联系,接受指导。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1月 陈任民接受团中央的指示,从沪返榕,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接受当时入闽的团中央书记俞秀松直接指导,团结进步知识青年方尔灏、叶敏修等人,在学生中组织进步社团——“民社”,创办《冲决》周刊,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923年
春 学生陈聚奎等在福州(闽侯)组织“青年学社福建支社”;陈任民组织了“民导社”,组织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研究宣传马列主义。不久,“福建支社”和“民导社”合并成为“福建青年社”,出版《尖兵》和《福建青年》等刊物,为进一步开展青年运动,促进国民革命,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打下思想基础。
2月7日 担任湖北汉口江岸分工会委员长的闽侯籍人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不幸被捕,当日在江岸英勇就义。
秋 陈任民与方尔灏等人,以“民社”为基础,在福州建立了“民导社”组织,出版《民导报》。向广大青年介绍《响导》、《先驱》等刊物,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宣传鼓动,为筹备在福州成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作思想和组织准备。同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福州分团成立,书记陈任民。分团以“工学社”、“学联会”的名义为掩护,鼓动广大青年学生对军阀、奸商展开斗争和吸收进步学生加入团组织等活动。
1924年
12月 福建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揭露英华学潮是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侵略,执行奴化教育的事实。
是年至1926年间中共党员及学联会有二三十人被反动军阀杀害。
1925年
2月9日 美国驻福州领事诬指福州学生联合会委员张超仁行刺美亚洋行运售员李发成,将其捕送官厅,引起福州学生青年的强烈愤怒。
2月11日 福建学生联合会致电全国学生联合会,请求声援并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利用教育,实行文化侵略”的罪行。
3月4日 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指使下,福建省长萨镇冰和军阀周荫人派出军警,强迫解散学生联合会,保护英华书院开学。
4月1日 共青团福州支部正式成立。团支部成立后,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发展团员壮大团组织。并对闽侯尤木臭(今青口乡尤树)地方建立团的组织作过指导。
4月1日 在团支部的领导下,福州青年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和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向省长请愿。在省长公署遭到军警血腥镇压,当场打死学生7人,重伤数10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福州事件”。
是年 党组织派翁良毓在福州鼓楼前开设福州书店,作为党的交通联络点,被伪省防司令部逮捕。
6月23日 闽侯内七里尤木臭地方(今青口乡尤树)建立了共青团七里农民支部(又称福州农民支部),崔文焕任书记。团员有崔文焕、郑章荣、郑老珊等3人。7月,由郑章荣接任书记,团员发展至六名。
7月7日 崔文焕在尤木臭街从私塾教师和店员中发展团员,成立了共青团尤木臭街支部,崔文焕任书记,团员共五名。1926年,由陈启昌接任书记。
7月19日 共青团福州支部召开团员大会,由团中央特派员方尔灏主持,传达团中央关于成立共青团福州地委的决定,吸收十四名新团员,正式成立了共青团福州地委组织。这时,共青团福州地委管辖有职工小学、女师、三山、福州书店、闽侯七里尤木臭农民和尤木臭街等6个团支部,团员共31名。
是年冬 闽侯七里农民团支部书记郑章荣,在尤木臭成立了闽侯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6年
4月初 经中共中央批准,团福州地委在整顿组织、将优秀的17名团员转为中共党员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福州地委。地委由方尔灏、施松龄、陈聚奎负责,方尔灏任书记。团福州地委经过改组,亦由方尔灏任书记,团员共47名。
4月 中共福州地委成立时,将原在城内及近郊的十一个团支部转为党支部,其中包括闽侯内七里的农民、尤木臭街团支部,成为既是党又是团的支部,归属中共福州地委领导。接着,中共福州地委积极领导城乡工农运动、策应北伐军入闽。
5月 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吸收陈任民等人加入共产党,并确定陈任民任地委宣传委员、范意济任组织委员,一面上报中央,一面就职开展工作。不久,党中央派蔡珊到福州加强领导并调整了地委领导成员。
5月 福建军阀当局为将小学教育经费挪作军饷,通令闽侯县各小学停办。20日,各小学组织起“闽侯县辖小学学生读书运动委员会”,出动千余名师生赴道尹公署、督办公署和教育厅等处请愿。福建警察当局派警四出拦阻、胁迫解散请愿队伍,打伤学生、教员数人。翌日,读书运动委员会继续领导开展斗争。各中小学纷纷响应,罢课声援。
8月6日 闽侯籍现代报人林白水因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被奉系军阀张宗昌诬以“通敌”罪,枪杀于北京天桥。
秋 为配合北伐军入闽,中共中央派特派员王荷波到福州,协助整顿福州地委,发动工农群众开展统战工作。中共福州地委积极宣传国共合作的意义,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动员工农投入国民革命。同时,号召中共党团员积极加入国民党组织的福州市党部,并深入群众发展工农组织,以适应形势壮大革命力量,掌握斗争主动权。
10月27日 北伐军从江西分三路入闽,在永安县境与北洋军激战一阵,北洋军节节败退,北伐军打开了入闽通道。
11月 国共两党及海军派出代表方尔灏、马念农(我党军事委员)、林寿昌,在“马江会议”上达成“阻止北洋军张毅部队侵入”的协议,为北伐军入闽作好准备。
11—12月 福州地区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海军三方各派代表于11月下旬在马尾举行联席会谈,商讨迎接北伐军入闽、阻止驻漳之北洋军张毅部占据福州。争取了海军实力派,三方达成了协议。11月30日,福建省防司令李生春派系与海军实力派出兵拦击向福州撤退的张毅部于峡兜。张毅率残部向闽侯瓜山等地撤退,继遭海军陆战队追击,12月7日,张毅部缴械投降。从而,北伐军得以顺利入闽。
12月2日 省防司令李春生与海军联合在福州宣布服从北伐军领导。翌日,改树革命军旗。
12月 县农民协会成立,下辖34个乡农协会,会员5000余人。尚干、青圃等地还建立起农民武装。
1927年
1月29日 闽侯籍人方声涛任福建政务委员会代理主席。
2月 在革命形势推动下,城郊各乡的农会和闽侯县农民协会相继成立,会员达5000余人。并在马鞍、战坂、前屿、后屿、尚干、青圃、洪塘等地建立了农民武装,提出了减租减息、反拉夫、反苛捐杂税等口号。
2—3月 中共福州地委、福州店员总工会领导各行业工会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基本利益,开展合法的经济斗争,取得很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有14个店员工会工人得到加薪,并在一星期内又建立了8个店员工会。
3月下旬 国民党福州市党部主委黄展云和以林寿昌为首的右派骨干分子,成立所谓“拥蒋总司令运动筹备会”,密谋组织逮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的行动队伍,策划反革命政变。
3月底4月初 福州“四三”政变前,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徐琛鉴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政治形势,主持召开工、农、学、妇运负责人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地委除留少数人坚持工作外,立即疏散隐蔽。
4月3日 国民党福州右派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当日上午,右派控制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新编军第一、二师独立第四、五师、宪兵营等齐集南校场举行“拥蒋护党运动大会”。会上大肆诬蔑攻击共产党,并通过16条反动决议案。新编军第二师第四团党代表、共产党员方毅威登台指斥右派的反动行径,被当场捆绑游行,押至大桥头枪杀,抛尸闽江。接着,由戒严司令部公布戒严条例,禁止一切集会、结社和群众运动;查封、取缔进步团体;派特务四出搜捕共产党在福州的党团骨干分子。白色恐怖笼罩福州。
4月4日 为抗议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的“四三”反革命事变,驻省城的200多名青圃乡挑粪农民参加了中共福州地委领导的群众示威游行。
4月 闽侯县的尚干、青圃、洪塘等地建立了农民武装组织。
4月4—13日 中共福州地委主要领导人,以及工、农、青、妇负责人、共产党员等30余人,先后被敌抓捕。不久,有11名党、团、妇领导骨干被枪杀牺牲于西门鸡角弄。
4月6日 国民党中央委派黄展云、陈群、李大超、林寿昌等九人为福建清党委员会委员,并指示福建国民党右派实行“清党”,改组国民党党部,封闭工会、农协,肃清左派势力。接着,全城许多党团外围的进步团体,工会以至报刊、书店等,均被反动当局下令取缔、查封或接管。并通缉各革命团体负责人和积极分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8——1937.7)
1927年
8月 遵照中央“闽北中心应移至福州”指示,中共闽北临委在建瓯成立,书记陈昭礼。中旬,闽北临委派葛越溪到福州恢复党组织。
12月4日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接着,成立了中共福州地委,罗石冰任书记,党员恢复发展至110人。
12月 中共福州市委在产业工人、运输工人及店员中开展生活状况调查,继续开展工人运动。并派出人员在近郊马鞍及凤岗乡山东岭牛栏角一带,以教书为掩护,在群众中进行抗捐抗租宣传,组织赤色农会小组组织。
1928年
1月 在福州市委领导下,团组织得以很快恢复和发展。成立了共青团福州市委。
6月 近郊高湖、潘屿、马鞍以及凤岗等乡村,相继建立了党团支部组织。
9—10月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于9月在厦门召开党代会,并正式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10月,中共福州市委根据省委指示,先后派遣党员分赴各县农村活动,发展党组织。
1929年
3月 国民党当局在各地横征暴敛,民众纷纷起来反抗。6日,闽侯溪船协会张来泰等人向国民党福建印花税局提出质询,抗议当局在洪山桥、竹岐等处实行航船执照印花税的拦江勒索。
3月中旬 闽侯县鱼摊贩为反对国民党当局增加鱼摊捐税,掀起全行业的罢市。
12月 闽侯县立小学教职员为反对当局停发工薪,持续进行罢教罢课斗争。
1930年
8—11月 中共福建省委于8月上旬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央指示,将党团省委合并成立福建省行动委员会,罗明任行委书记。会后罗明巡视福州,合并福州党团组织,成立福州行动委员会。行委在鼓山召开扩干会、举办培训班,准备武装起义。这时,党组织的任务是组织暴动,开展游行示威,搞飞行集会。10月,省委通知取消行委,恢复党团组织系统。11月,福州行动委员会改为中共福州市委。团市委相应恢复。
12月11日 为纪念广州暴动三周年,福州市党团组织发动学生和工人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并到吉庇巷砸了国民党闽侯县党部的牌子,扩大了政治影响。国民党省防军警闻讯包围现场,担任这次行动总指挥的福州互济会常委、共产党员李光,以及团和互济会等多名成员被捕。李光经多方营救无效,不久被敌杀害。
1931年
1月18日 中共福州市委召开扩大会议,检查了福州市执行立三“左”倾盲动主义的情况,提出要跟上正确路线,从空谈暴动转变为切实准备暴动。会议还对精简机关、开展年关斗争、组织群众,以及开展反帝等项工作做出了决定。
7月间 根据中央关于暂不恢复省委机构,而分别成立福州、厦门两中心市委的决定,福州市委改为福州中心市委,直属党中央领导。
9月间 “九·一八”事变后,福州闽侯各校学生广泛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由城市向农村发展。闽侯县第二中心小学组织的宣传队,曾巡回南乡(今南屿、南通所辖)开展抗日宣传,“讲演日军凶暴之真相,及国人应有之猛省”;大湖区旅省学生、洋里田土当学生亦组织宣讲团返乡宣传“日军占领东三省荼毒罪状”,并发起组织农村救国义勇队。
9月30日 闽侯工商界人士开展抵制日货活动,县商会电告上海日本商会及上海中方南北三山馆,宣布“闽商宣誓拒日”,并由南北三山馆转告各庄“禁运日货,勿装日轮”、“如发现者受社会严厉处分,即有通行证亦无效”。
12月 蒋介石下野,林森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接着在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次年元旦宣誓就职。
1932年
4月 团福州市委开始整顿了人力车支部,并扩大了锯木、印务、孤儿院、英华、福高、纸厂和农民等7个基层团支部,团员由3月份的23名增加至40名。
4月22日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召开紧急会议,作出欢迎红军入漳的决议。会议并要求在近郊的洪山桥、北门、南乡等农村尽快建立农会及党的组织。
9月 福州反帝大同盟举行执委扩大会议。4日,福州反帝大同盟组织驳船工人千余人,成立反帝同盟船工分盟,积极参加反帝斗争。
9月7日至10月21日 全县相继成立20多个“肃劣会”,宣传抗日救国、肃清日货,同时搜查、销毁奸商所储藏的大批日货,捉拿奸商游行示众。
11月中、下旬 文化党支部为了响应福州中心市委关于“公开征收党员月”的号召,中旬派出人员到闽侯沪屿,通过“召集反帝报告会”的形式,公开征收发展了两名党员,把原有一个同志编入成立了沪屿党支部。并决定短期内再发展十名党员。结果仅五天又发展了4名新党员。
1933年
1月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从1932年10月以来,共计发展新党员91名,除原有一批党支部扩大外,发展新的党支部13个。由于对新党员的审查与考察不够,使得敌探趁机混入党内,一些支部遭到破坏而瓦解。
9月 福州中心市委下属闽侯甘蔗党支部成立,党员3名。
10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26日在瑞金草签《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月18日 中共中央给福建党的书记发信,再次提出对十九路军的方针政策。
11月20日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与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22日正式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任主席。
11月底 中共中央派罗明到福建与党驻福州代表潘汉年联系,并推动福建党开展支持十九路军反蒋抗日活动。福州中心市委在党中央派员直接指导下,采取积极态度,并利用“闽变”有利时期,促使群众性的反蒋抗日运动迅速发展。
12月4日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最高法院释放政治犯38人,翌日又释放8人。原中共福建各地党的领导人,释放后分赴各地继续领导开展革命活动。
12月上旬 在甘蔗党支部的宣传与发动下,甘蔗农民群众举行“抗日会”活动。
12月下旬 国民党蒋介石调遣蒋鼎文第二路军、张治中第四路军、卫立煌第五路军等先后入闽。蒋介石乘飞机抵达建瓯,坐镇指挥,镇压十九路军。
1934年
1月13日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宣告停止办公,十九路军退出福州。由于蒋介石的镇压,中共中央又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没有给它以应有的援助,内部不团结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终于失败。
3月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郑乃之到闽侯凤岗冯宅村与游毓桢联系,并同潘作桢等人共同创办冯宅小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还建立有互济会、农民夜校等组织,拥有基本群众四五十人。
4月初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交通员(宁德县委书记)叶觉登在福州被捕后叛变,敌宪兵第四团派宪兵特务到中亭街的福州中心市委交通站和太平山中心市委机关围捕,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之枢、秘书周剑心等人,被捕后也叛变。接着,国民党宪兵、特务又连续四出进行大搜捕。几天内,全城一共被捕走中共福州党团骨干30余人。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再次受到挫折。幸存的部分福州中心市委委员,被迫转到外县农村继续斗争。闽侯沪屿、甘蔗两个基层党支部组织,至此也不复存在。
7月 闽中工农游击支队全歼驻扎在大义祠堂的大义民团80余人,缴获枪支20多杆,放出被抓壮丁7人,烧毁档案、壮丁册。
8月 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3000余人从瑞金出发。7日,队伍从大田县经闽侯大湖、白沙一带向福州挺进。当天,先遣队主力与国民党八十七师王敬玖部遭遇,在大小北岭开展激战,战斗持续至10日早晨,随后先遣队向连江转移。闽侯嘉湖(桂湖)区贫苦农民张荫明、张荫海兄弟,过去与连江共产党人有过接触,此时替红军作向导,一直带路到连江。红军领导对其进行教育并赠给革命书刊,张荫明兄弟回乡后积极向农友宣传革命道理。
9月—10月 连江党组织派人到桂湖一带开辟工作,不久又派游击队十多人到桂湖一带开展武装斗争。通过张荫明、张荫海、林大妹等人发动群众在山坑乡首先成立乡苏维埃政府。至10月,湖中、大洋、垅头、溪湾、罗汉(包括后垅)、峨嵋、南边、芙蓉、中楼、芹草洋等11个乡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乡组织有自卫队,人数各有十几名。从中抽选20多人组成游击队、肃反队等,以打击反动势力,保卫苏维埃政权斗争的成果。各乡苏维埃政府隶属连江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领导。
11月间 桂湖地区200多户贫苦农民,在各乡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打土豪、抗租债、分粮食、缴毁地主田契账簿等斗争,并进入准备分田。中旬,各乡苏维埃干部集中在连江开会,酝酿筹备成立区苏维埃政府。此时因国民党开始派兵“清剿”,未能正式成立。此后,国民党保安队等接连多次对桂湖轮番“清剿”,游击队作战失利,张荫明接任务去福清,游击队员、乡苏维埃干部撤到连江与敌周旋。桂湖一带群众受敌摧残,“二三革命”(民国二十三年)反“清剿”斗争持续至翌年5月,乡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被敌抓捕10多人,其中7人先后被敌杀害,有的死于狱中。另有数人在反“清剿”中牺牲。存在两个多月的苏维埃政权解体。
1935年
3月22日 县保安队及省保安团、宪兵营共约2个团兵力分驻尚干、大义、西塘、溪口、坊口及福清琯口、上店等地围剿闽中游击队。
5—6月 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黄孝敏等人,于5月间同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原系福州中心市委委员)等人在福清召开联席会议,将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6月,闽中特委将福清游击队扩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以更好地开辟福清、闽侯、长乐、莆田、永泰等边界游击区。
8—9月 闽中游击支队到琯口、东山、龟山、下坡、北郭、菠兰、垱下,以及闽侯西台、时洋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税和分粮斗争。
12月 刘突军率领闽中游击支队袭击驻在闽侯县大义乡十八姓祠堂里的民团,缴枪20多支,销毁壮丁册,释放被拘押的“壮丁”60多人。队伍撤离时,在大义乡张贴了许多宣传标语。
1936年
1月底 中共闽中特委为了帮助群众度过年关,决定由驻福清罗汉里的红军闽中游击支队,发动罗汉里、琯口一带的贫苦农民,配合游击队攻打闽侯县沪屿镇的地主豪绅与驻该镇外围“紫来庵”的国民党保安队、民团。在一天深夜,游击队60多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游击队主力负责攻打了“紫来庵”的保安队、民团,毙敌9名,缴获长短枪20余支、机枪一挺和部分弹药,同时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群众30多人。另一路由精干武装带领群众,开进沪屿镇,趁“紫来庵”战斗打响后,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打开镇内几家地主豪绅的仓库、商店,把大米、面粉等物资分给了群众,部分留作游击队给养。第二天拂晓,游击队带领群众撤离沪屿镇。
2月下旬 中共闽中特委接到上级关于截击国民党省府官员的指示后,决定由闽中游击支队组织截击。经过游击支队派员勘察地势,选择伏击地后,抽选70余名游击队员编成3个分队,于23日傍晚从福清罗汉里出发,深夜赶至茶山“天竹寺”稍作休息。24日拂晓,队伍到达福清与闽侯交界的相思岭何庄桥公路边地段进行埋伏。下午4时左右,截击了专车。此役捕获了省政府主席陈仪的小舅——省银行总经理韩疆士、大田县县长萨福畴和八名武装宪兵,并收缴他们随身携带的长短枪、金戒指、银元以及车上钞票200多万元。下午5时许,游击队押着俘虏,背着战利品,返回罗汉里根据地。
2月底至3月下旬 何庄桥伏击战后,国民党福建当局调遣了省保安第五团、宪兵第四团所属的2个连、陆军第四九团一营以及福清、莆田、闽侯、永泰4个县的地方区警队、壮丁队等3000余人兵力,分别进驻福清县琯口、上店、磨石、东张,闽侯县的尚干、坊口、大义、西圹、溪口,永泰县的葛岭、大樟、塘前等地,搜寻红军游击队踪迹,对红军游击根据地进行军事“清剿”。
4月 闽中红军游击支队长魏耿,叛变投敌,将俘虏来的国民党福建省银行总经理韩疆士及官员等交还敌方。并带敌兵抓捕闽中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
4—5月 闽中游击支队按照原决定的反“清剿”办法,在敌人发动全面“清剿”之前,分头发动各基点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分散隐蔽。同时,由刘突军、吴德标等人率领各游击队伍进入深山密林之中与敌周旋,后队伍陆续撤到莆、永边界根据地。此时,江涛、江国荣等人也从闽中返回闽侯琅岐(今福州郊区)家乡,在衙前、江朱等村开展活动,先后发展游击队员10余名,吸收党员2名。并派人去闽东与叶飞联系。
1937年
年初 “西安事变”后,中共闽中特委即在各地大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并以群众团体名义向福建国民党当局发出通电,要求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同时,宣布把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改编为闽中抗日义勇军。
2月16日 闽中特委在莆田梧塘洪渡村开会,被叛徒薛宝泉、赖金繁出卖,特委书记王于洁等5人不幸被捕(后在福州英勇就义)。闽中特委被敌破坏后,下属的福州工委组织亦不复存在。接着,刘突军、李刚、黄国璋、苏华等组成了中共闽中工委,刘突军任书记,继续领导抗日义勇军和闽中革命人民坚持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清剿”,并积极为推动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而斗争。
4—6月 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反“清剿”中得到发展壮大,独立师改成四个纵队。4月,由陈挺率领的第三纵队,以宁(德)古(田)屏(南)根据地为依托,在发展闽侯等地的游击斗争中,袭击了闽侯县的下寮等地的国民党区公所、联保处和地主民团。6月,该纵队侦察班又趁敌午睡之机,袭击了驻守在闽侯雪峰寺的国民党福建省保安队一个班的据点,俘虏全班敌人。经缴械教育后,发给路费,让其各自返回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
8月 闽中工委通过《莆田日报》致函国民党莆田县党部,要求派代表进行国共合作谈判,国民党莆田县党部指导员黄土豪发表谈话表示同意。闽中工委派杨采衡为代表与黄进行谈判,经过谈判,当局同意释放了被捕的闽中工委交通员金贯一,但红军改编问题未达成协议。随后,杨采衡又去泉州与国民党陆军八十师二三九旅旅长钱东亮进行谈判,双方正式提出条件,谈判基本达成了协议。
9月14日 闽中工委派刘突军与国民党莆田县长夏涛声就有关红军队伍点编及经费问题进行谈判后,将经过扩充的闽中抗日义勇军第七路军,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计200余人。参加该大队的人员主要是莆田、福清、永泰、长乐,也有部分闽侯人。
1938年
2月 新四军参谋长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新四军参议王助等人从南昌来到福州。接着,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王助任主任。办事处是新四军公开机构,任务为处理新四军有关事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开展,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则代表党组织,进行恢复失去联系的党员的关系、秘密发展党员、重建党组织。
3月上旬 福建各地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北上抗日,国民党趁机在各地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10日,国民党驻泉州八十师二三九旅旅长钱东亮秘密捕杀了闽中红军独立大队大队长刘突军等人。11日,又派兵包围独立大队的驻地泉州承天寺,缴了全体队员枪械,制造了“泉州事件”。
3至4月 “泉州事件”后,经新四军军部电致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并由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派员与钱东亮交涉,钱才交还被缴武器,让独立大队归回新四军建制。随后,这支队伍160余人在福州近郊洪山桥经过休整,编为新四军特务营第二连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3月 日军出动近40架飞机,首次大规模空袭福州。
6月12日 40架日本飞机侵入县内上空盘旋投弹,一艘从源口至福州的客船在洪山桥附近被炸,死伤十余人。
6月 中共福建省委成立。随后,福建省委派李铁(郭庆耘)到福州,在王助、范式人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员,筹备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8月 中共福州工委成立,李铁任书记。福州工委成立后,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并在市郊和邻近县组织抗日武装。
8—10月 福州工委于8月先后派何希齐、黄扆禹、林白等人到闽侯南屿、浦口、榕桥、侯官一带进行活动,通过组织农民夜校,宣传抗日,并通过上层统战关系,组织抗日武装,发展党组织。成立了中共南屿区委,何希齐任书记。10月,活动地域扩大,改为二南(南屿、南港)特区,辖有6个党支部,党员20多人。同时,建立了一支有30多人的南屿自卫队。
12月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派江国荣到闽侯兰圃乡,通过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国等革命道理的宣传教育,在该乡后岐、墓后、泮洋等村发展党员18名,建立了兰圃党支部。
1939年
年初 福建国民党当局在各地继续制造反共磨擦。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福州工委根据上级指示,将派出的人员先后撤离南屿、南港。至此,二南特区组织消失,自卫队也随之解散。
7月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南(亦称闽中)特委。此时,原隶属福建省委的福清中心县委改为福清县委,归闽中(南)特委领导。
1940年
春 闽中特委在永泰旗插安地方开办训练班,培训了三四十名干部,分赴长乐、福清、平潭、闽侯等县开展工作。不久,闽侯兰圃群众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作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3月 中共闽江特委成立,李铁任书记。原隶属福建省委的中共福州工委划归闽江特委领导。
4月26日 祖籍闽侯的李林在山西雁北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殉国,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新中华报》,称之为“民族女英雄”。
7月 李铁到福州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据此,福州工委陆续将有被国民党捕杀危险的公开或半公开的干部,撤离到农村山区去。
1941年
4月21日 日本侵略军兵分四路,分别由峡兜、湾边、洪山桥、汤岭攻入省会,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闽侯县沦陷。
4月下旬 日军侵占长乐后,福清县委通过陈亨源派林宝开、林开进等人在闽侯兰圃组织了一支有30多人、20多支枪的抗日游击队,以家传坪(郊场顶)为基点,配合其他地区游击队先后打击日军三次,计消灭日军20余人,缴枪3支,子弹数10发。
5月 国民党福建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李良荣率“第一装备团”开赴闽侯墙雪乡(今大湖乡)于大湖店、双鬓峰、柯岭等地,在当地群众援助下,先后三次打击日本侵略军“晋町”部队,歼敌300余人。第一装备副团长郭志雄在作战中壮烈牺牲。(1984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郭为革命烈士)。
6月12日 日本侵略军在南屿太平山屠杀无辜群众23人,其中孕妇3人。
8月4日 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得悉日军汽艇到玉田港蕉岭的情报后,抽选48名队员(其中有闽侯林依炎等十余人)组成“敢死队”在长乐琅尾港小冬浦伏击日军。击毁日军汽艇一艘,击毙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以下官兵42名,抗日游击队无一伤亡。受到中共华中局的表彰。
9月初 日军开始从福州及沿海各县撤退。
1942年
2月 闽中特委在永泰鹅豆村召开游击队骨干和党员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的方针。会后,机关撤到永泰石笋下,游击队也分散回各地山区隐蔽活动。
1943年
7月 中共福州工委主要领导人被捕,工委停止活动。福州及邻县坚持活动的党组织,分别由闽中、闽东特委领导。
8月间 福建省委派饶云山、徐明春、饶刚生到闽侯南屿溪里一带开辟工作,建立活动基点。
1944年
年初 中共福建省委派康金树(高源)到闽侯县大湖开展工作,先后发展一批党员。并在江洋、左白、石节、东姚等村开展群众工作,领导群众向地主“借粮”。
5月 国民党军队对南屿溪里、溪坪里游击根据地先后发动五次“围剿”,捕杀革命群众20余人。
7月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德化山区转移至永泰与闽侯县交界的官烈山头后,派出工作人员到闽侯县的南屿、南港等地开展工作。
10月5日 从连江县登陆的日本侵略军一部从潘渡、汤岭攻入福州,闽侯县第二次沦陷。县府内迁小箬。
10月10日 国民政府为纪念已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将闽侯县改为林森县。
是年冬 省委书记曾镜冰在闽侯西台、南阳下岩召开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期”方针精神。
1945年
5月中旬 (农历四月初九),日军12人从长乐窜至林森县尚干等地,夜间,在兰圃山寮抢夺粮食、鸡鸭,杀害林矮涌母亲黄大妹、潘秀基两人,激起民众愤怒。翌日,兰圃抗日自卫队武装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广大村民持鸟枪、大刀、锄头等,歼灭日军于兰圃岭大小窝和前屿山。
5月中旬 日军从福州及沿海各县撤退。
6—8月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率领一支精干武装从长乐到林森县南阳顶与林汝楠等部分队伍会合,召开誓师会,提出“粉碎顽军‘围剿’,恢复革命根据地”的口号。会后,省委机关人员在大山里坚持;黄国璋、叶良运、饶云山等率主力到大樟溪以北牵制敌人。不久,高振洋等人携带省委电台转移到林森县南屿溪里隐蔽。随后,省委机关人员亦在兔耳山、古城里十八重溪一带搞隐蔽生产自救。
6—8月 庄征受中共福建省委指派,于6月间到福州联络失去联系和隐蔽的地下党员,恢复开展城市工作。8月,成立中共闽江工委,书记庄征负责福州地区城市工作,向外县发展,为农村服务。
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9)
1945年
9月间 林白到林森县水陆交通要道桐口,发展党员,建立据点,作为各地委领导人员过江前往省委山头的渡口交通站。
秋 中共闽江工委派林克俊到螺洲等地发展党员,成立螺州党支部。不久,建立了南门区委,林克俊任书记,后林克俊调离,区委工作由陈本湜负责。
是年 饶刚生根据省委关于开展城市工作的指示,到林森县兰圃与江国荣联系,由江带领十余人,以福州码头工人身份,向国民党林森县署申请成立江南乡机帆船工人自理工会,江国荣当理事长。工会成立后,兰圃党员进一步在工人组织中开展活动,把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
是年 饶刚生在闽侯兰圃向江国荣传达省委开展城市工作的指示,发展了林森官等10 多名党员,后深入到工人组织中开展活动。
年底 成立中共闽侯县委。
1946年
1月1日 林森县城的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个区划归福州市、县、市分治。
年初 闽江下游地下交通运输船队党支部成立,林森官任书记,林举清任队长。党支部成立前后,他们利用十多艘粪船从福州闽江下游内港,水上运输粪便、垃圾至林森县兰圃、青圃、辅翼、尚干等地作掩护,多次秘密地为中央闽中游击队和省委机关转运枪支、弹药,护送往来革命干部。
4月8日 中共闽侯县委领导、组织林森县立各小学教师罢课游行,抗议当局扣发教师工资。300多名教师从体育场游行到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和省议会请愿,高呼“要增加工资!”、“发还欠薪!”等口号,轰动全城,迫使教育局答应发还欠薪。
4月9日 中共闽江工委在林森县的桐口龙山村召开干部会议,传达省委书记曾镜冰指示,提出培养干部、筹款百万纪念“红五月”,开辟外县工作等任务。
6月 国民党军队再次向闽中根据地侵犯。中共闽中特委根据省委“隐蔽精干”的指示,决定撤销福清中心县委,分别成立福长林、福长平和福平3个工委,派出人员分散活动。福(清)长(乐)林(森)工委书记俞洪庆,委员沈祖澄、郑长奇。辖有林森县七里地区的东台、西台、兰圃等几个党支部。至1947年底,闽中特委建立福清县委,七里地区革命活动归属福清县委领导,又建立了青圃、傅筑、前屿、辅翼、槐兰下、枕峰、泮洋等党支部。
7月24日 闽江工委在螺州召开干部会(称“七·二四”会议),庄征在会上作“论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巩固党、提高党”的报告。决定林立任中共闽侯县书记,张树雄(宗显)任副书记,委员林克俊、陈清官(关平山)。会后,林克俊率领一批人员开辟从大、小北岭通向古田、罗源边境革命根据地的路线。
7月间 闽侯县委机关由水部小纱厂迁至鼓山上洋村。下属南门、北岭、凤坂区委和三角埕、螺州、上洋、桐口等党支部以及东门、横屿党小组。
9月 中共闽侯县委副书记张树雄继续在城门、鳌峰一带、县委委员林克俊、陈清官等人在螺州,利用国民党宣传“减租”时期,巧取了部分乡农会和保甲的领导权,召开农民大会,向地主开展减租斗争,取得胜利。随后,高湖、石步、胪厦、浚边、胪雷、下洋乡村农民,相继进行减租减息,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发展了党组织。
11月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林森、永泰交界的山头迁至古田,在古田召开党代会。省委电台仍隐蔽在林森县溪里山头与上级保持联络。
1947年
2月 中共闽中特委在林森县尚干召开会议,贯彻省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将特委改为地委,书记黄国璋。会议决定要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发动筹款搞枪,组织游击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
2月 庄征在林森县桐口龙山召开城市干部会议,传达省委九年斗争总结和发动游击战争的指示,宣布闽江工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省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会议提出城市为农村服务,开辟第二战场等任务。
此时,原闽江工委领导的闽侯县委归属城工部领导。因林立、张树雄、陈清官调任闽东工作,闽侯县委书记由林克俊接任。
3月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古田迁到林森县的南阳顶下岩,省委电台也由溪里山头搬到省委机关。
3月 中共福建省委秘书处负责人、城工部副部长孟起在螺州主持召开会议,传达讨论省委古田党代会精神,决定成立福(州)长(乐)闽(侯)地委,陆集圣任书记,组织部长林元照,宣传部长张聪敏。同时,会上还分工筹建福州市委、闽侯、长乐县委,确定地委在各地工作的负责人。
4月 中共福长闽地委在林森县禄家召开扩干会,贯彻省委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研究武装斗争问题。会后,孟起以省委秘书处名义起草“红五月”运动号召书,并印成小册子发给基层组织,号召广大党员全力支援游击战争。
4—5月 省委派杨良言到福州,与隐蔽在(福州中洲)国民党福建水警总队司令部任警卫排长的中共党员陈统安联系,周密策划携械“枪变”。计从敌司令部巧取出机枪4挺、驳克枪8支、冲锋枪、卡宾枪2支、短枪3支、步枪6支、机枪子弹8000发。由黄金献、林国金、陈依财、陈依恩四人驾船和陈统安带出的8名水警起义士兵配合,把武器从中洲水运至林森县南通十八重溪边,再涉水肩扛过溪,存于深山,向省委联络派员接收。
上半年 曾镜冰和陈亨源等人,先后在林森县尚干、沪屿、枕峰、青圃、兰圃以及长乐一带,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减租斗争。
7—8月 中共福建省委在林森县南阳顶下岩召开会议(从7月间到8月28日)。会后,省委发出“八·二八”指示,强调以动员群众搞“合法”生存斗争为主,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8月 在中共闽侯县委书记林克俊的领导下,中共西区工委在林森县仁洲村成立,池治光任书记,陈惠民任副书记,辖仁洲、裡店、仁山等几个党支部。
10月 中共福建省委在高湖召开会议,决定把各地城工部组织划归各地委领导。并在闽东、闽中接壤地带的闽清、古田、林森、罗源、连江成立5县中心县委,林白任书记。
11月 国民党易自修部派兵“围剿”林森县下寮,西区关源等地,抓捕当地中共党员、游击队员及革命群众。前后三次,计被抓捕十多人,其中一人被敌枪杀。
11月底 中共闽侯县委书记林克俊在仑前山佛寺巷召开光复中学党支部扩大会,传达省委高湖会议精神,决定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支援游击区款、粮、枪。提出“变国顽的财富为革命财富”等“五变”口号。会后,闽侯县委机关从鼓山上洋迁至城内乌石山附近隐蔽。
12月 林白带领原闽侯县委林克俊领导的10余名干部,和另外组织系统的一批干部共20余人,在林森县东岭青盲仑开会,宣布五县中心县委正式成立。会议同时研究了中心县委的组织分工以及当时主要任务。林克俊任五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林森县委书记。
1948年
2月 由林白、林克俊等派出的干部在大湖、白沙等地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开展游击斗争以来,先后建立了10余个基层党支部。此时,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领导决定将原北岭、大湖、西区3个游击区连成一片,分别由张经仙、王汉平、郑其土、池治光等人负责,加强相互联系,更好开辟工作。
2月 中共闽中地委根据省委指示,接收原福长闽地委林元照的关系,并在长乐县黄石召开干部会,宣布成立中共福(清)长(乐)林(森)中心县委,书记林元照。至此,原由省委秘书处孟起组建的福(州)长(乐)闽(侯)地委不复存在。
2月间 五县中心县委武工队分头发动组织梅洋、牛项、捷坂等广大山村农民群众暴动,取得胜利。在此基础上,中心县委在牛项君山村建立了一支有60余人、40余支枪的武装游击队。
3—5月 由于革命斗争中接连发生不幸事件,省委怀疑城工部组织已为国民党特务所控制,遂成立审查城工部委员会,在各地将一批城工部骨干当作“叛徒”先后错杀,并解散城工部组织。铸成了重大的冤案,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4月17日 下寮伪乡长王官金(又名王依宝),在赴宴途中,被游击队击毙。
4月 因“城工部事件”,五县中心县委所属林森县委书记林克俊被错杀,县委不复存在,下属党组织失去与上级的联系。
4—5月 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在小北岭等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杀恶霸,向地主“借粮”斗争,又建立了一批党支部,新老区发展至20多个乡村。不久,国民党福建保安四团成立“清剿”处,纠集林森、连江保安队及地方民团等1000余人,向北岭游击根据地进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游击队向外线袭击,与敌作战多次。林森县社坑、铁坑等地群众先后被抓30多人,被杀10人,民房被烧毁5座。
6月 中共闽中地委在林森县南阳顶戴帽山召开扩大会,贯彻省委“五一”决议精神,确定了“发动群众、依靠贫雇农、扩党练干、打击恶霸、反对三征”的方针任务。会后,地委机关派出工作队,分赴永泰、福清、长乐、林森开展除恶分粮斗争。
6月7日 中共闽中地委扩干会后,福清县游击队长沈祖厦到林森县七里等地,与黄建国等人一起发动民众,在辅翼乡杀了首恶分子、地主恶霸黄永泰(猴姆康),抓了地富分子10余人,缴枪5支。继之,西台、傅筑乡群众亦杀了地主郑章盛、恶霸张河清。兰圃乡抓了地主林柯锬的父亲林齐善,罚谷200担分给贫苦缺粮群众。
夏 在闽中福清县工委领导下,林森县七里地区建立了中共七里区委,书记黄建国,辖有10多个党支部。武工队队员由30多人发展至80余人,黄建国兼任武工队队长。
8—10月 五县中心县委确定林森县的工作重点放在东岭、小北地区。10月成立了中共小北工委和林(森)连(江)罗(源)沿海地区工委,派张经仙到林森县关源里、高山顶以上地方负责西北区工作。
1949年
1月 在张经仙协同整顿下,西区游击队在林森县关源王大坑成立,队长由西区工委书记池治光兼任。
1月 闽中游击队第一团第三大队(即闽侯大队)在七里乡成立,下设4个中队、1个直属排,人员300余名。
2月 我游击队采取统战策略,通过三次分化瓦解的统战工作和大军压境相结合的办法,摧毁了号称坂头“小美国”的刘钦民团反动据点,共收缴长短枪一百余支和大批弹药,壮大了廷坪、洋里、大湖等山区的游击武装力量。从而迫墙坪、保安大队、六锦村等反动武装上缴枪支70余支,子弹数千发。
3月14日 闽中陈振标、沈祖夏等率领福清游击队到林森县兰圃乡,在七里武工队和兰圃党支部游击队的配合下,趁当地“迎神节”(农历二月十五)晚上演戏之机,袭击了在场看戏的国民党县保安分队,击毙分队长刘兆春及兵丁4名,伤3名,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若干支、子弹400余发。
4—5月 福清游击队沈祖夏与林森县七里武工队黄建国等率队百余人,在福清与林森县交界的何庄桥和青口等地公路,先后伏击国民党张发奎残部,击毙敌副连长、排长3名、士兵10余名;截击国民党官僚资本家货车20余辆(次),收缴货物除部分就地分给贫苦农民外,大部分物资上交闽中游击司令部。
4—5月 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先后在林森县关源里、大湖、上下寮、铁坑、六锦等地与敌作战数次,牵制了2000余敌军。其中白沙一战毙敌连长、无线电台台长等多名,缴获弹药20余箱、汽油1车、无线电机1台。
4—6月 西区工委游击队在林森县流洋、铁岭、昙石、横屿村庄附近的公路上,先后三次截击国民党军用汽车3辆,毙敌兵1名,伤3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此外,并攻打了国民党驻白沙敌军的一个哨所、汶溪村的自卫团碉堡等,计收缴长短枪300余支。
5月3日 国民党国防部福建第二纵队少将副司令陈光庚(今鸿尾乡埕头大队人),招募数百名新兵集结于闽江边大目溪举行起义。
5月15日 为封锁国民党通讯联络,配合解放军南下,根据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布置,福清游击队和七里区委武工队密切配合,分工发动广大群众(林森县内出动大几百人),各提柴刀、斧头等,在武工队、抗征队掩护下,分段统一行动,仅一个晚上就砍断了从福清尾桥至林森县峡南各地的电线杆、电话线。
5月底 中共闽中福马工委及游击队成立时,福马工委书记林元照兼任游击队长、政委,活动至解放。原福长林中心县委下属林森县境的禄家、鲤尾、肖家道、瓜山等地的一批党组织成员,因闽中工委未接收,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们与福马工委发生联系开展活动。
6月 中共闽中工委也成立了中共林森县委,由林得利任书记。
6月 中共闽中工委派林得利带一批干部到林森县加强对党组织和武装游击斗争的领导,成立了中共林森县委,书记林得利。原由福清县委管辖的林森县七里区委移归林森县委领导。接着,林得利主持在七里傅筑乡的“金旭庵”召开农民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七里乡人民政府,主席杨庆奎,下设秘书、武装、财政委员等。并下达各村筹备粮食等军需用品任务,准备迎接解放军。
6月 五县中心县委所属东岭游击队在贵安及林森县长安、东岐等地,袭击了国民党地方乡公所,收缴了一批地主武器。并配合解放军在福州新店、东门和林森的闽安、君岐(君竹)等地作战,毙敌140余人,俘敌百余人,收缴了一批枪支弹药。
6月 五县中心县委游击总队与人民解放军在古田会师后,决定立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支前工作上。同月,在罗源仙洋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指派王金钿、郑其土等人回林森县建立林森县委及游击队组织。发动群众投入为解放福州支前工作。
6月 中共林森县委、林森县游击队成立。书记王金钿,副书记郑其土,组织部长张经仙,宣传部长池治光。隶属五县中心县委领导。县委下辖有原闽侯县委组建的西区工委以及芹九寿工委(今晋安区辖内)等一批党组织。游击队总负责王金钿兼,辖陈利锵、邱孟光、林光标、林文光等4支游击队,队员200多人。
6—7月 闽中游击支队部根据上级关于扩大游击队的指示,通知各地以原有游击队为基础,整编建立县大队武装。林得利率七里地区武工队等,在青圃乡眉毛岭召开会议,宣布林森县游击队大队成立,番号为闽中游击队第一团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林得利,副大队长吴春仁,辖黄建国、吴春仁、苏林修领导的第四、五、六三个中队。
7—8月 闽中党所属林森县委、游击大队,先后筹备了万余担粮食、一万双鞋、大批柴火、马草等军需品,在坊口、尚干、兰圃、大义等地设立供应站。并组织民夫、担架为解放军引路,张贴宣传布告,配合解放军作战。五县中心县委所属林森县委、游击队,先后在大湖、坂头、小北、荆溪等地,设立七个供应站,发动群众完成供应解放军两个师的部分支前物资。
7月27日 (农历七月初二)国民党“突击队”围剿林森县鲤尾游击根据地,苏林修率队20余人与敌作战,毙敌10余人。游击队员方严章作战牺牲,林景国被敌抓捕(后牺牲在五湖山)。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游击队向林(森)长(乐)交界山头——鸭笼顶撤退,鲤尾村庄被敌洗劫一空,群众被打死2人、打伤20余人。
8月1日 闽中游击支队林森县游击大队所属黄建国、苏林修的两个中队和大队独立排,以及长乐县游击队陈金来中队等,共200多人汇集在林森县鸭笼顶庆祝“八一”建军节。国民党派保安队和“突击队”200多人趁夜偷袭。战斗从2日拂晓持续至下午3时许。游击大队长林得利等人指挥作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毙敌3人,活捉2人,缴枪2支。傍晚,游击队撤至与福清交界的山头与解放军先头队伍会合。在这次反偷袭作战中,游击大队总务郑荫、队员林依墨等4人牺牲,福马工委陈定波和4名学生被捕(陈定波后被敌枪杀)。
8月 上街侯官武装游击队60余人,在溪源、榕桥、都石保骚扰敌情、绑架伪乡长,并勒令该保上缴枪支20余杆,谷子百余担分给劳苦民众。
8月上旬 林森游击队壮大到拥有240多人,该队伍在福州通湖路24号设立地下联络点,为协助解放大军解放福州、闽侯作好准备。
8月15日 林森县游击队奉命筹备军粮大米300担的任务。大队长林得利指令第一中队发动群众筹粮。17日凌晨把300担大米送到目的地。
8月上旬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第十兵团第三十一军所属九十一师、九十二师;第二十八军所属八十师、八十三师、八十四师;第二十九军所属八十七师等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连江、永泰和闽江两岸公路向林森县、福州进攻。17日,解放了林森县、福州市。
8—9月 新的中共林森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诞生,县委书记程少康、县长张建国。9月19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北方南下干部暨地下党、游击队、学生等在义序召开党政军会师大会,办理移接工作。接着,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接管国民党区、乡政权,并组织力量清匪反霸。至此,全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
来源:中共闽侯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