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包荒山第一人:只要有青山就会有未来(图)
http://www.mhnews.com.cn 2013-12-06 09:30:27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李美和与记者介绍情况
中国第一份包山合同
新华网福州12月5日电 作为中国第一个包山大户的继承人、中国第一本林权证的持有者,莆田仙游农家女子李美和与马山结缘已整整34个年头。
“那年春天,身在林业队的父亲看不得山地抛荒,便向大队申请承包荒山种树,结果村里就给了这马山1200亩地,还签订了合同,盖了章。”
那是1979年,父亲是李金耀。合同写在一张牛皮纸上,共有12条,签名处公章私章足足盖了35个。
签名的、盖章的可能都没有想到,那是中国第一份林地承包合同,李金耀也因此成为中国承包荒山、创办家庭林场的第一人。
“那是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愿意干的‘傻事’,投入多产出少,活儿又多又累,人几乎被绑定在山上了,哪也无法去,直到出嫁后才离开马山。”提起当年,李美和的目光越过树林,落在了通往山顶的小道上。“但奇怪的是,人在山下开店,心里却始终记挂着马山。”
1987年,农场初具规模,李金耀却不幸病逝,留下一片青山,一笔29万元的债务,还有一句沉甸甸的嘱托:“林场往后就全靠你了。”
与债务一样沉重的,还有林场与周边村民的矛盾。当时林场周边有5个自然村,村民习惯上山砍柴割草、放牛牧羊。为了护林,林美和的姐夫、弟弟和林场职工几乎都被打过。
“我这个人属龙,就这脾气,越是艰难就越不肯认输,所以当时就发愿,绝不能让父亲的事业半途而废。”
李美和总结了父亲育林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发展副业增加收入,一方面鼓励员工投劳入股。同时,想方设法支持公益事业,努力改善村场关系。
“现在,马山的林木蓄积量已由当年的5000多立方米发展到10万立方米,固定资产也由30多万元发展到2000多万元,经济总产值超5000万元,”李美和说。
更让李美和自豪的是有关专家实地测量的结论:马山已初步形成乔、灌、草、地被物多层次覆盖的立体生物群落,约有30多种鸟兽栖息其中,水土流失被彻底治理;森林形成的小气候,使周边万亩农田得以保护,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马山林场已实现公司化运作,李美和也已走出马山,在县城及外地建立了大型育苗基地,同时还组织工程队承建了沿海防护林、城市道路绿化等不少工程,每年收益已达百万元。
“最高兴的是2003年,《福建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那年,我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父亲与我两代人的辛苦长夜得到了确认。”
“但不管是最艰难还是最高兴,我总会想起父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有青山就有一切,以后就什么也不用怕。”李美和说。
(新华网记者 王凡凡 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