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洋里梧溪这个获余光中题字的宗族“根”从何来?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9-06 09:21:4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这是一首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小诗。作者余光中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诗中蕴含的赤子情怀和对家乡朴素的依恋,至今仍“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地处闽侯县洋里乡梧溪村的余氏宗祠,大门上就有一块由余光中先生亲笔撰写的《余氏宗祠》牌匾。

  “这幅匾额是宗祠重修前,余光中先生到大陆访问交流,我族内一位长者到福州拜访他,谈起余氏一族在梧溪的繁衍历史,顺便向先生求取墨宝,老先生欣喜余氏宗族的繁荣和昌盛,遂大笔一挥,写下此匾赠与梧溪余氏祠堂。”提及余光中先生和宗族的渊源,梧溪村村委会主任、余氏宗亲余端焰说道。

  这个被余光中先生青睐的宗族源出何处?其宗祠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传说呢?近日,记者来到梧溪村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名相后裔义

  助老者草屋铸就根基

  余氏源自姬姓。是春秋时晋人由余之后裔。周武王姬发有子叔虞,在周成王时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叔虞子燮又封于晋,为晋侯。燮之裔孙晋献公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来,由余被秦穆公礼聘为相,助秦灭十二国成为西方霸主,其后裔以祖先名字为姓,有由余、由、余三姓,共尊由余为得姓始祖。

  南北朝时,余氏先贤余共出仕南朝梁,为了在乱世中求存,他将余氏分枝十七房于下邳郡开籍,将宗族子弟改为夏、余、徐、涂、佘、俞、顾、禹、侯、包、韩、鲍等十二姓,留下了“一脉传来十二同,任儿分发各西东。道通天地凭神佑,十二男儿总炽昌。”的佳话。此后,下邳郡就成为了余氏最为重要的郡望之一。据考,入闽余姓大部分源于下邳郡。

  到了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余青由下邳到福建建阳县为县令,举家定居于五夫籍溪(今武夷山市五夫镇),其后裔分迁沿闽江各县及福州等地,长子余焕于唐天宝三年由建阳迁古田县杉洋乡(今杉洋乡杉洋村)定居立祠。明永乐年间(1410年),余焕的后裔余宗发自古田县只身来到梧溪村。他见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且远离战争,平安祥和,便投靠当地财主家放牛,就此定居了下来,成为梧溪余氏始祖。据说,余宗发初到梧溪时,此地的原住民有金、查、刘、郑等姓,唯独无余姓。当时,余宗发寄居东家檐下,在牛栏边搭一草房栖身,生活异常艰辛。有一日,余宗发放牛方归,见一白发老者蜷伏路旁,忙上前询问。得知老者是外乡人,路过此地欲借屋投宿,可是村民都嫌他衣衫褴褛,不肯接纳。余宗发便把老者扶起,带他至草房,奉上饮食。当晚,余宗发和妻子让出床铺给老人,自己睡在干草堆中。第二天,老人辞归,行前带余宗发至一处,指着一丛荆棘说:“此处宜造房,日后必发达。”令他插竿为记。

  余宗发插好竹竿,回头已不见老者,遍寻无踪,心异之,疑为仙人指点,遂在插竿处盖起一间简易草房,这就是后来梧溪余氏的祖厝。说也奇怪,自从宗发住进新草房后,妻子就怀孕生子,子孙绵延,再加上他勤劳节俭,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应了那位老人“日后必发达”的预言。而梧溪其他各姓住民,却在短短的两三百年中,逐渐衰落,直至销声匿迹。梧溪此地遂由余氏一家独大。余宗发后裔在600年间繁衍至近万人,而留居家乡者仅一千多人,八成以上的余氏宗亲,犹如“鸿燕”,羽翼一丰则离巢远飞,现有八千余人宗亲散居国内各地乃至海外。

  谨遵家训

  简朴为本阖族重教笃学

  梧溪余氏宗祠原名“大厝”“祖厝”,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迄今有600多年历史。其间多次重修,重建,从原来的草房瓦屋逐渐衍变成如今的美丽宗祠。祠前半月池和其余六口大大小小的池塘重重叠叠,组成七星伴月的优美组合;祠堂内有一奇特岩石,似龙非龙,村民称之“龙石”,为祠堂的风水石。宗祠中的余家家训更是教导着梧溪村民勤奋进取、热心公益。在宗祠广场上,至今还保留有文武举人、进士的旗杆石8组,彰显着梧溪人在古代科举中取得的成就。此外,祠堂内还挂有余光中先生撰写的两句诗,文曰:“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其意为一棵树,根当求深,深入沃土;而枝丫上的叶子与花,当追逐红日向天,不要停下追寻梦想的步伐!这首诗道出生命的蓬勃姿态,饱含着余光中先生对余氏后辈的期许和勉励。“2012年,著名散文家、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为宗祠题词‘涓涓不壅,终为江河’,赞誉了我宗族600载一路‘前行’的艰辛和伟大。”余端焰笑着说。为了鼓舞族内重教笃学的风气,宗族还为历年考取了名校、博士的本村学子立匾,挂于祠堂中,与先贤同辉,以此来鼓励年轻一代自强好学。2013年,梧溪余氏宗亲再次集资重修了祖祠,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扩大了规模,美化了环境,并建造了一万平方米的祖祠公园,园内遍植花草,放养金鱼,使祖祠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观游景点。“在修建宗祠时,还流传着一段佳话。”余端焰告诉记者。原来,当年梧溪余氏宗亲集资重修祖祠,梧溪宗亲余朝辉闻知,便做主缩减儿子婚宴规模,将捐出节省下来3万元用于修缮宗祠。“这是我村‘移风易俗’的一桩美谈,余朝辉能有想法,正是我们祖祖辈辈一直恪守着余家家训中‘简朴为本’箴言的象征。”余端焰说。(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