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六桂联芳!你知道说的是哪个姓氏的故事吗?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7-26 10:52:03      【字号

  在闽粤台三省及海外地区的翁氏,多以“六桂”为其堂号。何为六桂?在诸多的翁氏族谱中,可以得到如斯记载:“六桂者,吾宗之六姓:翁、江、洪、龚、方、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这种观点,正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关于“六桂”的说法。

  “六桂是‘六桂腾芳’和‘六桂联芳’的简缩,表达翁氏一族对先祖光荣史的阐述,亦是翁氏族人尊贤崇祖的象征。”今年72岁的大湖乡马墘村翁氏宗祠管理员翁家柱说。采访中,他将当地翁氏族人开拓家园、营造宗祠和坚守传统、修谱寻根的事迹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蕴藏在故事背后的刚毅和坚持。

  六桂联辉

  亲爱精诚不分彼此

  翁氏的得姓始祖之一,是周昭王的庶子姬弘。史载姬弘食采邑于翁山,因以地名为氏,子孙沿用之。唐时,姬弘的第33代孙翁禧汝,任福州刺史,其子翁轩以朝请大夫之职出守建州(今南平市建瓯),开启了翁氏和八闽大地的渊源。之后,翁轩之子翁何,始由京兆迁家入闽,初定居崇安,后建阳、福州而到莆田等多地,翁姓遂在福建扎根繁衍。

  五代时,翁何的玄孙翁乾度,出仕闽国,任补阙郎中,他娶妻林氏,生有六子。后闽国为南唐、吴越攻灭,八闽大地陷入战乱。为防止血脉断绝,翁乾度遂将六子分置六姓,即翁、江、洪、龚、方、汪,希冀能以此作为掩护,保留香火血脉。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开启统一战争,陆续削平群雄,天下得以安定。翁乾度便将各子女接回本宗,恢复原姓,其六子也在宋朝初年的三次科举中次第登科,得中进士。因登科美称为“折桂”,这六兄弟又被誉为“六桂联辉”“六桂联芳”,显赫一时。

  “六兄弟中,第三子及其后代保留本宗姓翁,其余五子归宗后,其后裔也传承了江、洪、龚、方、汪五姓,这些人的后代慢慢迁居到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地繁衍生息,形成了六姓原一宗的‘六桂联芳’堂号。”翁家柱告诉记者,这六个家族,虽然所顶的姓氏不同,但实际上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所以才会共用“六桂堂”堂名。千百年来在共同堂号下,六族亲爱精诚,不分彼此。

  六桂的分布广泛和精诚团结,也让许多因历史原因,失去族谱传承的宗族得以明源溯根,马墘翁氏也是这项制度的获益者。“我们一族的族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失火烧毁,为寻找根源,我的父亲翁德贵写信向新加坡翁氏总会求助,他们立即寄了两份族谱,才让我们有正本清源的机会。”翁家柱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翁家柱的父亲翁德贵早年赴福州城求学,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是当地较为知名的文化人。如今,翁氏祠堂中还留有他书写在木板上的重修祠堂序,字迹遒劲有力,历经30多年依旧清晰可见。

  阖族踊跃

  重修宗祠难能可贵

  “我们马墘翁氏的宗祠初建于明代,虽然多次毁于战火,但历代皆有翻修,在清时期达到极盛。建筑之宏大壮观,与今时不可‘同日而语’。”村民翁祚新感慨道,宗祠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占地广、规模大,曾经陆续被选为当地的食堂、学校、仓库所在地,后在1968年因为年久失修而全座倾斜,行将倒塌。

  宗祠倒塌后,村民们便将尚完好的构件、木料收藏起来,以待来日重建。到1988年,阖族倡议重建宗祠,奈何族中经济拮据,遂发动六姓代表,宗亲理事一起商讨。得知要重修祠堂,村民们踊跃捐赠,有人出资五十元,有人出资一百元,乡贤翁祚辉更是慷慨解囊,捐赠一千元人民币。最终,全族合资计两万一千七百多元,原址重建宗祠,在1989年12月落成,留存至今。

  “修祠过程中,全族捐献,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此外,我们原定以土木结构为基础修缮,后来又摒除旧议,改为砖木结构,以期巩固,让建筑更为壮观。”翁家柱笑着说。

  “宗祠其实也是我们翁氏的第一个祖厝,除宗祠外,我们翁氏曾经还有两座大厝,保留下来的只有宗祠旁的一座,这座祖厝是闽侯县不可移动文物点,建于清代,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为穿斗式木构架,山墙建法别具一格,从中可以看出清代民间工匠精巧的技术水平。”翁祚新告诉记者,另一座大厝是他一房200多人居住的祖厝,据说地板皆由条石铺设,屋内雕梁画栋,由大大小小108间房间组成,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可惜在20个世纪70年代因失火烧毁。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