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老手艺人的坚守,值得!
http://www.mhnews.com.cn 2024-11-06 09:51:34 【字号 大 中 小】
现代社会,手艺人这碗饭怎么吃?如何与市场化、产业化来一场双向奔赴?
一起走近闽侯几名传统手艺人,感知老手艺在新时代中的新价值。
礼饼
留住老手艺的温度
眼下,来到闽侯小箬乡的学朝礼饼店,外面的气温还直逼夏天。屋内,陈学朝和工人正在一起手工制作礼饼,一块块礼饼在烤盘上通过上下两层炭火进行烤制。
站在炭火旁,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用传统的炭烤既耗时又费力。如果用机器生产,效率固然会更高,但手工制作、用炭火烤出来的礼饼味道更香,口感更酥脆,所以我们还是始终坚持用传统的炭烤。”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的家族四代传承这一制作技艺。
经过了炭火的“锤炼”,新出炉的礼饼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股炭烤香,是需要守护的‘百年味道’。”陈学朝告诉记者,很多礼饼店已经改用机器电烤,但他们始终坚持炭烤,就是为了保留炭烤特有的醇香。“不管别人怎么做礼饼,我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最好吃。就算辛苦耗时,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守护“百年味道”,留住老手艺的温度,带给陈学朝的馈赠,是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源源不断的订单。“每年中秋前后是最忙的时候。”陈学朝说,今年八月初一以来,他们便进入了礼饼制作的高峰期。除了大量的中秋礼饼和婚宴礼饼的团购订单,还有许多散客及回头客的小型订单。“我们每天都要做三四千斤礼饼,可还是不够卖。”
如今,陈学朝的儿子陈建光也子承父业开始做礼饼。年轻人的加入,为学朝礼饼带来了新口味和新包装。他首先尝试的是将新食材加入馅料之中。“这次创新纯属偶然。”陈建光说,在了解市场上的烘焙产品时,他发现芋泥和紫薯等食材深受年轻人喜爱,于是尝试将这些食材加入礼饼中,推出芋泥和紫薯等新口味的月饼,很受年轻人欢迎。
口味改变的同时,小箬礼饼的形象也开始“破圈”。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竹制的圆形礼盒……今年小箬礼饼的包装“潮”了起来。除了传统的老式包装外,还推出了中秋礼盒,力求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保留老手艺的‘匠心’和温度,再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创新,是我们要走的产业化之路。”陈学朝说。
木根雕
与时俱进调整作品
来到位于闽侯县上街镇的木根雕产业园,仿佛来到了一个木根雕的世界。1985年出生的温飞燊是闽侯县非遗项目“闽侯木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他近百平方米的展馆里,不同主题的木根雕作品琳琅满目,每一样都独一无二。
温飞燊说,2010年—2015年间是木根雕市场的鼎盛时期。如今,木根雕市场有所萎缩,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都是经销商大量收购,现在以网络销售和微商销售为主,价格更为透明合理。
“手工技艺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往往带着手艺人的情感和温度。”温飞燊告诉记者,虽然市场有所回落,但充满创造力、有灵魂的木根雕艺术品依然供不应求。“木根雕艺术让枯木逢春,木根雕手艺人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好的作品就是把枯木通过手艺注入思想和灵魂。”
木根雕也在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现在市场上更欢迎小件作品,我们也随之作出了调整。”温飞燊说,以悟空为例,原来雕刻的悟空比较中规中矩,现在他们做出来的都是《黑神话•悟空》里霸气外露的悟空形象。
“很多手艺人的技艺并没有被淘汰,而是需要一个平台,让老手艺变成有价值的产品。”温飞燊认为,要实现商业化运营,就需要创新手艺人经纪模式,让他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如今,温飞燊试水直播带货,“希望通过短视频平台让老手艺‘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到木根雕这项非遗。”
竹编
手工+机械走向市场
走进闽侯县鸿尾乡,浓浓工艺品之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精美的竹编制品、造型独特的雕塑摆件……鼎盛时期,鸿尾乡30多家工艺品企业每年产值达50亿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和纳税大户。
远近闻名的工艺品之乡,是由小小的竹编手艺起家,竹编技艺成为闽侯工艺品企业的“鼻祖”,闽侯工艺品的头部企业大部分由竹编作坊发展壮大而来。
沧海桑田。如今,传统的竹编手艺日渐式微,而融入新时代、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多元化创新的竹编技艺成为主流。
记者见到从十几岁开始做竹编的老手艺人张建帆时,他刚刚从广交会上参展归来。
“如今,材质单一、样子老式的竹花瓶、竹篮等竹编制品几乎被市场淘汰,而竹编和铁艺、木艺、玻璃、草编等材质结合的产品很受欢迎。”张建帆告诉记者,一根普通竹子,要经过破竹、去节、划丝等十几道工序,穿插削、钉、扎等技法,才能编织出花色多变的物件,其过程耗时又费力。
然而,这份对精细的追求,也导致了高昂的成本和较长的制作周期。在他看来,传统手工技艺的低产出与市场经济高效率的要求之间有着根本矛盾。“老手艺要融入新时代。传统手工技艺要实现传承和发展,要多元化发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把手工技艺做得更加精湛,让技艺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手工+机械结合,让类似产品通过机械化生产走向市场。”
让人欣慰的是,张建帆的构想如今在鸿尾乡都得到了实现。鸿尾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鸿尾的工艺品企业已经实现了手工+机械化的生产:破竹条由机器完成,精细化的编织部分由手工完成,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留了手工编织的精致感,找到了传统手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让老手艺更好地融入新时代。
福州日报 谭湘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