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闽侯这座书院,走出了“闽中二徐”……

http://www.mhnews.com.cn  2024-11-04 17:04:45      【字号

  在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有一处名为荆山精舍的书院,曾孕育出两位世代传颂的学者“闽中二徐”——徐熥与徐㶿。

  在徐家村一处名为荆山的山头下有一座家庙,名为荆山境。在荆山境内,有一处二层建筑,虽已经翻新重建,但这里却是徐家村的文化之魂——荆山精舍。

  荆溪社区党支部书记 徐道旺:“荆山精舍的主人是我们的十五世主徐㭿,他曾是广东的永宁县令,告老还乡后,为了让子女好好安心学习,特意在荆山境的东侧,盖了二层楼的木结构房屋。这座房屋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藏书;二是为了教育子女和临近族里的小孩;三是作为文人墨客集社赋诗的场所。”

  荆山精舍不仅是徐家村学子求知问道之地,更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归宿。他们在此品茗论道、游艺山水,将自己的思想与梦想注入这片青山之间。往事如云烟,荆山精舍在清朝倒塌,徐氏后人为了纪念先祖,在此复建荆山精舍。

  在荆山精舍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学者的名字如同明珠般闪耀,他们便是号称“闽中二徐”的徐熥与徐㶿。两人不仅是徐家村的文化骄傲,也是闽中文化的守护者与发扬者。

  徐氏兄弟二人,也继承父亲爱好书籍的遗志,继续扩展福州鳌峰坊的观巷内的红雨楼。“红雨楼”在福州文脉上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有学者认为,“红雨楼”所藏珍贵书目,远远超过当时的宁波“天一阁”。难能可贵的是,徐氏兄弟提出“传布为藏”的理念,不论是谁,凡是到他家借书看的,他们总是以礼相待,端出茶水,拿出书来,给他们看书。“红雨楼”成为当时寒儒的求知所。

  徐氏兄弟,从荆山精舍走出来,而荆山精舍也像红雨楼一样,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远近的文人学士前来求知,也散发着经久不衰的墨香。那些厚重的书卷,仿佛凝聚了岁月的智慧,记录着历代先贤的思考与探索。

  荆溪社区党支部书记 徐道旺:“荆山精舍,传递的是一种自学精神,它不仅促进了徐家村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文化交流的发展,更让荆溪镇徐家村成为了大家所知的文化之乡。”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张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