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闽侯图文 >> 正文

闽侯青竹境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8-24 16:04:21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平台    【字号

  在闽侯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小青蛇每逢正月十五和三月初一就会爬出洞穴来到人们面前,蛇不怕人,人也不怕蛇,成为当地一道奇异的景观。这个地方就是闽侯县永丰村的青竹境。

  闽侯青竹境

  (青竹境)

  青竹境坐落于永丰小龟山头穴地上,坐南朝北,面对鲤鱼峰。正门是三排楼,由石砖砌成,飞檐翘角。正门上方石牌匾的六个大字:“玉封五毒主宰”分外醒目。这指的就是青竹境的主神蛇岳尊王。青竹境曾经被拆毁过,只有这块石牌匾被幸运地保留下来,成为青竹境中最古老的物品。

  (写有“玉封五毒主宰”的石牌匾)

  推开大门,影背墙上写着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汉字。它记录了青竹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发生的一些小故事。相传,明末时期,洪水袭击永丰村。当洪水退后,村民们发现小龟山下河边两块并立的岩石间夹着一鼎石香炉,上面盘着昂首吐信的青竹蛇塑像。村民们认为这是蛇神化身,于是顶礼膜拜,并建起青竹境,以纪念蛇神。由此看来,青竹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庙前左右两侧分别有一株香樟树和榕树,都是当时建庙的时候就种下了。虽然历经500余年,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与庙宇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文革时期,青竹境遭拆毁,变成养猪场。1989年,当地乡民多方集资,在废墟上重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据传,奇特的是,1989年建三排楼时,每天都有十几条青竹蛇和草蛇出现在庙埕,很是奇特。

  (青竹境旁的香樟树)

  青竹境面阔三进,依次有戏台、天井、大殿等,建筑面积约有500多平方米。戏台上一幅青蛇画很吸引人的眼球。画中五条小青蛇沐浴着阳光,缠绕着青竹,嬉戏游玩,一派和谐景象!大殿依次供奉有土地公、蛇岳尊王及陈太后。蛇岳尊王的神像由两部分构成:下面是青石钵,上面放置一条盘着身子昂着头的青蛇,栩栩如生。神像前方挂着的布帘上,赫然写着“威镇闽疆”4个大字。殿中镂空的窗子、木刻的小门,都使得整个大殿看起来古朴雅致。大殿的布帘上同样写着“玉封五毒主宰”字样,布帘上方立着“威灵显应”的匾额。

  (“威灵显应”的匾额)

  每年的元宵节,其他地方的蛇类都在冬眠,唯独青竹境却呈现独特景观:小青蛇或趴于大榕树干,或半露于石基缝隙间,或悬挂在乔木枝头上……

  元宵节当日,村里人都会举行游蛇会。虔诚的村民早早来到青竹境,为蛇王准备一顿盛宴,然后上香膜拜,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到了晚上,村民将蛇像盘于锡香炉上,由村长或长老执炉,撑着特制的三层黄凉伞,由大锣鼓在前面开道,到全境各家各户接受朝拜。游蛇会有一种传统的蛇灯舞,用竹篾铁线扎制骨架,蒙上红纸或丝帛,再绘上鳞甲和眼睛制成蛇灯。蛇灯由7节连接而成,每节挂上6~8盏小灯笼,把蛇身照得透亮。游蛇灯有一定路线,从蛇王庙出灯,走街串巷,行遍全村,要用上6个小时,才返回蛇王庙罢灯。

  (游蛇灯)

  这种奇特的崇蛇风俗,至少可以追溯至商周时代。3000多年前,福建人的生活状态,从一条小小的蛇身上清晰可见。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的商周时期黄土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就有蛇形雕塑及纷繁的蛇形纹样。这说明,3000多年前,福建已存在影响深远的蛇文化。福州冶山闽越国遗址中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西汉板瓦上,也有独特的蛇形标记。除了出土的文物,分布于各地的蛇王宫、庙,南平樟湖阪的赛蛇祀典,以及流传于闽台两地关于蛇卵生人、蛇郎君的传说与高山族人的崇蛇习俗,都可以佐证上古时代闽越族人有过对蛇的崇拜和信仰。现今闽侯还保存有洋里蛇王宫、南屿蕉府行宫和永丰青竹境等三座供奉蛇王的宫庙,也从一个地域反映出闽族人对蛇的崇拜。闽侯民间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其中不少龙舟装饰的是蛇首,在福建以外的地方就少见这种装饰。

  正是因为永丰村民对蛇的崇拜,对青竹境的信仰,才有了今日青竹境延续不断的香火。数百年的传承和发扬,永丰已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系,青竹境更是堪称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化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