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漳浦云霄诏安非"世遗"土楼:很珍贵有特色 但现状不容乐观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5-15 09:12:54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它们很珍贵,它们有特色

  但它们的现状都不容乐观

  ——漳浦、云霄、诏安三县非“世遗”土楼扫描

  漳浦锦江楼,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14日报道

  漳州土楼,遍布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芗城等山区。它以独特的平面布局和奇异的造型,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漳州的非“世遗”土楼,拥有着各自独有的特点和个性,也亟待大众的关注和保护。

  云霄菜埔堡

  漳浦土楼:沧桑时局的珍贵产物

  漳浦县地处“八闽之极地,漳潮之要冲”,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漳浦土楼在明清两朝的大量涌现,有着其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历史条件。由于面朝大海、置身时局沧桑,漳浦土楼的防卫设施更齐全,更为突出。在漳浦现存的土楼中,目前统计为130座,其中圆楼60座,方楼50座,万字形楼7座。

  漳浦土楼的墙体绝大多数为三合土夯筑,用料讲究、工艺高超、质量上乘,保存数百年强度不减。现存最早的绥安一德楼,建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贻燕楼建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霞美庆云楼建于隆庆三年(1569年),均与倭患影响闽南沿海的年代相吻合。以绥安一德楼为例其墙体夯筑的配料、配筋、墙厚、平面布局、防火、排水、排污、楼门、楼匾的设置,且方形圆形的结合,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此后的贻燕楼,康熙间的永安楼乃至晚清的垂裕楼、瑞东楼等基本沿用这一形式。

  云霄土楼:独具沿海特色

  在云霄县下河乡山区内龙村,陶淑楼与周边的绿树红花、平坦环村路,以及土楼附近的文体公园相映成趣。显然,这座建于明代末期的土楼已和当地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了。

  近年,内龙村筹资10多万元对陶淑楼进行维护,并整治其周边环境。同时,每年元宵节在土楼隆重举行“三山国王”“走溪”赛会,赛会常常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成为该村最大的节会。

  据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介绍说,云霄现存的土楼寨堡近百座,其中树滋楼、菜埔堡、莆美堡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土楼寨堡大都处于山区,建于明清时期,建设风格却不同于南靖等漳州山区县的土楼,独具沿海特色,属于宝贵的文物。宜谷径村的清代乾隆时期的树滋楼为通廊式与单元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单环,三层,直径50米;楼外墙由精琢细磨的花岗岩条石密缝摆砌至二楼,上部为三合土夯筑。北面设一个大门,楼内共28开间,每单元自备楼梯上下,三层设内通廊。

  云霄土楼寨堡均已年久失修,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为此,近年来,县里对土楼寨堡实施文保工程,列为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对土楼寨堡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列入县级保护文物名单。多渠道筹资重点修复损毁严重的土楼,通过家园清洁等活动对土楼进行整洁,引进台资等外资保护性开发土楼旅游。如今,陶淑楼、莆美堡等土楼寨堡已成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诏安土楼:保护现状堪忧

  拱北楼位于诏安县秀篆镇顶安村,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闽南土楼。它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竣工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分为3层,共20个单元。

  顶安村村文物管理委员会理事王廷清说:“闽南地区土楼一般分为一户一个楼梯的单元式和公用楼梯设走廊的回廊式两种,而拱北楼是单元式和回廊式的结合体,一、二楼是单元式,三楼则又是回廊式。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公共的需求,也考虑到个人的隐私,是一座造型独特、结构精巧的土楼。”

  这座独特的土楼,曾经遭遇整体垮塌的危险。因年久失修,加之近年多次经受自然灾害,前年遇到了大面积垮塌的危险。幸而2010年11月,顶安村村委会决定发出倡议向村民募集资金重修土楼,得到外出经商村民的大力支持,拱北楼得以抢修和维护。

  比起拱北楼,诏安的其他土楼就没这么幸运了。

  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客家或闽客杂居乡镇,曾经有上千座土楼,但由于年久失修以及人为的破坏,不少土楼倒塌,甚至消失。目前仅存400多座土楼,保存基本完好的只有100多座,仅有官陂镇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和拱北楼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土楼处于无保护状态。

  “诏安土楼众多、形状各异、历史久远,有圆的、有方的、有八角的,还有大楼套小楼的,具备很好的科研价值,但却没有一座被列入‘世遗’或省市文物保护单位。”诏安县文管办主任沈春水为诏安土楼的现状感到可惜,他呼吁各级政府加大对诏安土楼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像顶安村村民一样,重视土楼的保护,有条件的可自行筹资维修土楼,以此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

  声音

  非“世遗”土楼开发需遵循四个价值原则

  记者 雷光美

  “诸多有价值、够分量的精品福建土楼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颇为可惜,其保护开发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闽南师大教授郑镛说。

  作为漳州历史学会会长,郑镛研究福建土楼的前世今生、文化价值等已足足30年。他认为,非“世遗”土楼并不是每座都有价值,都保护开发没必要。仅漳州现在土楼就有800多座,政府不可能有足够财力投入保护开发。

  哪些土楼值得保护开发?郑镛认为应遵循四个价值原则: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纪念价值。普通土楼中许多构造功能,如采光、通风、卫生等已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并且已残破,不值得保护。

  “就价值看,清代嘉庆年及以前的土楼都是精品、都应保护,嘉庆年以后建的土楼价值较低。1949年以后新建的土楼,除了符合大景区配套外,如已不宜居住,都没必要保护。”郑镛建议,在价值原则基础上,应对非“世遗”福建土楼进行普查筛选,确定保护等级。拆迁的土楼中,有一些匾额、木雕、族谱等具有历史人文价值,也要抢救。

  如何做好土楼保护?郑镛认为,首先要与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相结合,要因地制宜,实现保护、居住、开发三者并举。“许多土楼备受老鼠、白蚁、自然腐蚀的困扰,因此,有人住、有人开发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土楼。其中一些有价值的土楼,在有人住之后还要进一步改善内外部设施,如用水、用电、卫生、排水等。”郑镛建议,此外要加强景区管理,严禁抢建,严禁假冒伪劣产品销售,打击不卫生食品销售等。另外,加强土楼周边水系整治也是势在必行。

  如何传承土楼瑰宝?郑镛认为,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婚丧喜庆、民间信仰文化应当整理并集中反映。客家山歌、潮剧、芗剧、傩戏、大鼓凉伞等等,这些民间表演艺术应当在土楼文化保护、旅游发展的大招牌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土楼壁画中,许多是精品,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一次普查。”郑镛说,有必要启动“数字土楼”工程,用信息化的形式更好、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示和保护土楼。目前,闽南师大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和团队,具备整理提升民间歌舞曲艺、建设“数字土楼”工程的能力。

  (记者 雷光美 吴旭涛 通讯员 沈乾生 方圳鑫 张文艺 王一雄/文 曲利明/图)